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来源 :名校·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交流,一种生活体验,也是一门情感艺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教学方式的变革成了必然趋势。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将给语文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面貌。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将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改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面对我们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
  二、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
  教师授课一直拥有得失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有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又多了投影仪、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因素的目的,让学生爱创新、乐于创新、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 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汗水”、“日光+灯光”,这样就几乎抹杀了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一)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
  参考文献:
  [1] 《中外教学研究》第74期。
  [2]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立足“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化学的兴趣;注重学科综合,多角度创设学生学习化学的情境;巧借“口诀、顺口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 好奇心 激发 化学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
期刊
【摘 要】英语是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高中英语和初中英语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许多学生在进入高一之后不能很快适应。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要把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放在教学的首位。在高一阶段就帮助学生找到适当的英语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关键词】衔接 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教学艺术  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由于对高中英语学习的不适应,感到高中英
期刊
陈国恩,1956年5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县城。5岁,随祖母回祖籍浙江省鄞县龙观公社(乡)大路大队(村)生活并上小学。1969年9月,上龙观公社雪岙大队小学的戴帽初中观嶺中学读书。这个“中学”是教学革命的产物:两个年级,一个班级(复式班),总共不到二十个学生,两位教师分教语文和数学。一年半后的1971年2月,受教学革命形势的促进,该初中让学生提前毕业。父亲感觉不妥,转学到户籍所在地奉化县第
期刊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让学到教师无所适从。作为当代的一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笔者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改进自己的教学,在教学时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优化教学方法、并寻找规律进行学法指导。  【关键词】初中历史 本质 教法 学法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许多教师不能够很快适应教学的变化,面对新课标感到无所适从。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期刊
“同课异构 ”一般指的是不同教师上同一教材的内容。“同课异构”活动已日益成为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选择有代表性的两节课来对比和分析不同教师在阅读教学处理方式上的不同,探讨从中得到的启示。  一、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同课异构”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 Section B 2a-2e”,这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
期刊
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英国学者普遍认为:美术课是最能吸引人的活动,美术本身具有永远追求不完的品质。一个优秀的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不光关注学生吸取知识的一面,同样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心理,情感智慧在美术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一、情感与兴趣的交互作用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作为教师应以我们对美术强烈的热爱之情,去充分发挥美术
期刊
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训练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是语文教学之主要内容。 而“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是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阅读目标的重要要求。
期刊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子女的爱护倍增。殊不知这样的孩子总是在父母安排下做这样那样的事,没有一点独立性。这样的孩子怎么会适应今后的生活。家长如果不在是身边,他们会怎么样,大家可想而知。因此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至关重要。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其实孩子是可以独立完成的,只是因为他们身边有可依赖的人,处处都为孩子做好,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一、要
期刊
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对小学生来说,就更加觉得枯燥无味,从而厌烦数学了。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组织游戏,激发兴趣  低年级儿童连续集中注意力,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但要组织他们做游戏,就能吸引注意力,几小时都能保持,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参加游戏活动学习数学知识,那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中进行游戏,就能起到调节剂的作用,产生一种愉快轻松
期刊
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个学科都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潜力,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方向。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创新理念  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践的,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首先必须使学生具有创新理念。  1、学生具有永不熄灭创新欲望。要不断创新,首先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