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来源 :名校·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io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英国学者普遍认为:美术课是最能吸引人的活动,美术本身具有永远追求不完的品质。一个优秀的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不光关注学生吸取知识的一面,同样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心理,情感智慧在美术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一、情感与兴趣的交互作用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作为教师应以我们对美术强烈的热爱之情,去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从而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做到乐学,主动地学,越学越爱学。
  (一)发掘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寻找刺激的新异与变化。“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 即教学过程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可以称作教学上情感刺激方法之一”(巴班斯基)。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简单易懂”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或设置思维荒漠,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巧妙处理好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中防止学生松驰、疲沓、厌学,引发学生兴趣情绪的关键。
  例在教学《美丽的花边》一课时,我先利用课件在极大丰富学生感官认识的基础上,编设了一个神话故事:一块美丽的神毯在扑救森林火灾时,不幸被烈火烧去了具有魔力的美丽的花边,从此它再也不能飞,不能帮人类做事,多伤心哪!小朋友你们想帮小神毯恢复花边吗?这一发问,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同时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帮助心理,得到一种心理愉悦,提升了他们的情感品质。有时一句美丽的谎言,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小小的实验……往往能使这些不太惹学生喜爱的学习内容出奇制胜,而那作业更是精彩纷呈。巧妙地处理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中防止学生松驰、疲沓、厌学,引发学生兴趣情绪的关键。
  (二)发挥美术教学活动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一是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再现形象,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的兴趣。例如:《我的太阳》一课,对人类来说太阳只有一个,但是在每个孩子的心目中,太阳可以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他们对太阳的理解更加丰富,更加奇特。上课时我给他们讲了十个太阳兄弟的故事:“十个兄弟不同的脾气,不同的模样,想一想他们都是什么样”用神话故事引入教学,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非常新奇,这样不但激发了兴趣而且渗透了审美。使学生在发展求知需要的过程中,尽可能充溢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满足对美的需要。因此,我想在保持儿童美术兴趣时,要注意使用生动活泼的娱乐法、游戏法、探究法、讨论法并揉进浅显的知识,循序渐进的使儿童智能不断增长,并在成功的体会和愉悦中保持发展对美术的兴趣,让情感因素在他们的学习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从中培养审美能力。
  (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我们主张引导儿童在观察、记忆的基础上去画自己发现的、思考的、理解的,融入自己深深情感的生活内容。例如:上公园玩、拍照、看动物园里各种动物,看妈妈洗衣、做饭等,走亲戚、乡间的风俗活动、家里的、学校的、街上的、山区的、城里的众生百相,各种情景、场面都是儿童画不完的内容。启发儿童用感官去感受生活周围许许多多的事物,去记忆诸多事物的“形、色、质、秩序”和“变化”的联系,使儿童产生好奇、求知和表现情感的欲望,画出对生活的体验。画画需要的是一次次的求新变异,让思维不息地活跃,技能不断灵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
  二、发挥教师情感主导作用,克服学生情感障碍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美术活动中的障碍,这是情感因素的更深表现。学生出现急噪情绪或者停止活动,或者厌烦了,教师要多去了解,发现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鼓励并帮助他们想出方法解决。如:低年级的遮挡现象,中年级的人物动态,高年级的物象比例、结构、构图安排等,如果教师马上引导学生出主意去克服,学生继续完成的信心就又来了。
  画画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工具,在感受美时,教师应专注于发展儿童对美的基本感受,开拓儿童的天然审美倾向,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倾向,引导他们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在欣赏美时,多引领他们到艺术场馆和大自然中去,倾听自己的心灵,欣赏自己与他人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培养独立的个性和审美趣向;在表现美中,切不可强行要求他们按照成人的方法限制学生情感的表达,若他们把画画看作是有趣的游戏,在不自觉中就倾注了他们自己的情感,携带着对事物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提高审美素质。
  感受、欣赏、表现美的过程调动、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而学生的这种情感因素反过来又促进了感受、欣赏、表现美这一过程的完成,这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在美术活动中运用情感智慧为激发点,不但能开拓艺术题材的空间,体现美术与情感的关系,有效激发儿童进行美术创作,而且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关注儿童心理状况,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因此,该研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美术。
其他文献
在日常的中专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许多中专英语老师经常抱怨学生学习英语目的不明确,对英语不感兴趣,不愿意开口讲英语,作业应付差事等等。同时也经常听到许多中专生在抱怨英语难学。他们认为所学的课程内容难度大,逐渐地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老师对他们也越来越失去信心,学生逐渐地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一名中专英语教师,笔者深深地为此感到不安。众所周知,兴趣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是学习动机中
期刊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迅猛增长,旧知识迅速更新,构建终身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不被时代所淘汰。  什么才是终身学习能力呢,我认为那就是自学能力,因为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世界趋势和人们共识,而人们的学习主要是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所谓自学能力,就是通过自己已经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独立钻研,刻苦努力,自觉去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的内在动力。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轻松自由、精神饱满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主要是由学习英语活动本身和学习英语的目的、任务引起的,因此教师要努
期刊
寻找形式多样、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传授方式,把理论知识的内容融合在学生掌握技能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过程中,是信息技术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任务。笔者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体验与探索,总结了以下几点,与广大同仁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语言的通俗、幽默化  只要做过信息技术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旦涉及到概念或理论知识,学生的表情是茫然的,精神是散漫的
期刊
【摘 要】由于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在英语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较低。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并运用好小组合作法。  【关键词】教学效率 师生关系 主动学习 小组合作  英语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难学的学科。由于缺乏英语学习的具体环境,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越来越多,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逐渐被削
期刊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立足“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化学的兴趣;注重学科综合,多角度创设学生学习化学的情境;巧借“口诀、顺口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 好奇心 激发 化学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
期刊
【摘 要】英语是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高中英语和初中英语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许多学生在进入高一之后不能很快适应。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要把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放在教学的首位。在高一阶段就帮助学生找到适当的英语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关键词】衔接 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教学艺术  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由于对高中英语学习的不适应,感到高中英
期刊
陈国恩,1956年5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县城。5岁,随祖母回祖籍浙江省鄞县龙观公社(乡)大路大队(村)生活并上小学。1969年9月,上龙观公社雪岙大队小学的戴帽初中观嶺中学读书。这个“中学”是教学革命的产物:两个年级,一个班级(复式班),总共不到二十个学生,两位教师分教语文和数学。一年半后的1971年2月,受教学革命形势的促进,该初中让学生提前毕业。父亲感觉不妥,转学到户籍所在地奉化县第
期刊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让学到教师无所适从。作为当代的一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笔者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改进自己的教学,在教学时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优化教学方法、并寻找规律进行学法指导。  【关键词】初中历史 本质 教法 学法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许多教师不能够很快适应教学的变化,面对新课标感到无所适从。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期刊
“同课异构 ”一般指的是不同教师上同一教材的内容。“同课异构”活动已日益成为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选择有代表性的两节课来对比和分析不同教师在阅读教学处理方式上的不同,探讨从中得到的启示。  一、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同课异构”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 Section B 2a-2e”,这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