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分析《超感猎杀》的快速剪辑方式(1)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ter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电影创作者美学观念的更新以及观众视听经验的逐步积累和提高,越来越多的电视剧使用快速剪辑手法,本文拟从时空处理、因果逻辑的省略、节奏、快速剪辑和碎片剪辑的比较以及快速剪辑等五个方面来论述快速剪辑在美剧中的特点及应用,并结合美剧《超感猎杀》作为具体案例加以分析,最后指出,快速剪辑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剪辑的创作手法。
  【关键词】:蒙太奇;快速剪辑;节奏
  电影从诞生之日发展到今天,视听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依赖于电影技术的进步和创作者美学观念的更新,更是电影观众视听经验逐步积累和提高后的必然要求。电视剧的要求,特别是一些制作精良的电视剧更是达到了电影的制作要求。在影视影像方面, 最为显著的变化是一部电影的镜头数量越来越多,镜头平均长度越来越短,镜头剪辑越来越快速了。
  本文的“快速”有两层含义:第一,镜头的时间度量,指一个时间很短的镜头;第二,在镜头组接是对时空的处理方式。快速剪辑是截取完整动作过程的一小部分,他们的时空是断裂的,通过快速剪辑让故事得到连贯的表意。通过快速剪辑以及其他能表意的内容叠加在一起,就有了多重意义,发挥出其能量和作用。当众多时空断裂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这个系统会传达出一种整体的视觉风格好而影响冲击力,进而影响观众的视觉心理。虽然快速剪辑也是对时空的省略,但跟经典的“无缝剪辑”却完全不同,后者通过某些视觉策略呈现给观众流畅的时空省略的心理幻觉,而快速剪辑完全抛弃了这种流畅的心理幻觉,它通过镜头跳切造成的视觉不适直接告诉观众时空省略的事实。[1]
  美剧《超感猎杀》以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八位主角为中心,他们都曾目睹过残暴幻象,进而发觉彼此的心灵能够因此产生连结。这八人不但能够互相感应、看见彼此、相互交谈, 还可探知对方心底深处的秘密。他们不仅要适应这些全新能力, 试著与其他人相处,还要找出为何会惹来杀身之祸。该剧通过凌厉、极致、富有冲击力的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塑造了8个不同国籍,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不同种族的形象。该系列的第一二部都是由拉娜·沃卓斯基、莉莉·沃卓斯基、詹姆斯·麦克特格、丹·格拉斯、汤姆·提克威5位导演分配自己的集数完成。由于每个角色本身的设置不一样,有黑帮、喜剧、爱情、商战等等,每位导演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完成了任务,最后剪辑出来的效果也是连贯的,节奏是张弛有度的。
  一、自由处理时空
  爱森斯坦认为“观众是戏剧的主要材料”,把观众吸引到“预想的方向”是戏剧的主要任务。他反对把观众带进编织得完美的故事情节中去的那种旧的戏剧模式。爱森斯坦主张以多样化的视点—吸引力蒙太奇的空间共时性,打碎线性情节的时间连续性。[2]传统的剪辑遵循“无缝剪辑”原则,即遵循时空的统一和完整,通过某些规则组接镜头来制造统一的时空幻觉,整个动作段落的银幕时间和观众观影的心理时间基本一致,它一般使用动作分解法处理两个镜头的剪辑点,剪接点流畅自然,让观众忽视剪接点的存在是其基本要求。在这样的段落中,既有交代环境和空间位置关系的中景或全景镜头,又有交代动作细节的近景和特写镜头,在银幕上完整地呈现动作发生、发展、高潮及结束的整个过程,强调动作因果逻辑的合理性。
  而在美剧《超感猎杀》系列中,由于8个不同身份的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而且他们之间能互相通感,对时空的处理显得更为自由和灵活,他通过选取连续动作过程中最关键的动作点而获得一系列极短的镜头,并把这些镜头无技巧地组接在一起,大大加快了动作的节奏。由于这些片段特写,全景别系列镜头占了大多数,因此角色的空间位置关系的交代不甚明晰,导演就是要混淆这种清晰,因为8个人本身一体。在《超感猎杀》第二部一开篇就直接点名主题:勇气。还有一个在该主要导演所有的影视剧中贯穿的主题:我是谁。该剧从第二部第一集开篇的11:49到13:02,在这1分钟13秒的时间里,总共出现了87个镜头,其中镜头内容把8个人的一生基本概括,他们的身世、身份、困惑、恐惧、将来、爱情、失去等的种种经历给观众回顾了一遍,全部展现在这1分13秒钟。有一些镜头是由一个长镜头剪开。这些镜头组接中,时空是倒流的、重复的、错位的,它跟我们的一般剪辑中看到的正向时空流程是不同的。
  如果说,采用一般剪辑完成的段落是通过严謹的镜头组接引导观众观看过程,那么快速剪辑段落就需要观众通过自己的观影经验和生活经验填补各个快速短镜头之间的时间空隙或剔除重复时空来重建完成的过程和时空。
  二、因果逻辑的省略
  因果逻辑是段落组接的重要依据之一,即一个动作之后接另一个动作,要有逻辑性。如A说了“我爱你”,一般会接B的反应镜头,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这不仅是镜头组接的逻辑需要,也是观众观影时心理期待的必然结果。
  但在美剧《超感猎杀》里,这样的因果组接方式被摒弃了,剪辑师只选择因或果的镜头,而省略一半,其目的是为了加快节奏,使动作凌厉迅速。过程干脆利落。同时,观众需要逻辑思考才能推断出省略的因果关系,调动了其观影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还是在第二季第一集11:49—13:02这个时间段,这一段时间引出了8位主角的身份,镜头直接给出了他们代表这一身份的特征(衣服、所处位置、周边人等),当他们自问自己失去了什么时,镜头也直接给出了他们所失去的最真切的东西(父亲、孩子、爱人等),直接给出果而省略了因。整个段落的镜头变化很大,剪辑逻辑舍弃了因,选择了果,剪辑师只把具有决定性的镜头保留在序列中。只用 87个镜头就交代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塑造了8个形象,呈现出立体感。
  三、快速剪辑与节奏
  节奏是剪辑的灵魂,快速剪辑的目的是要改变节奏,主要是加快节奏。主要体现在视觉节奏方面,在快速剪辑序列中,段落的整体视觉效果比单个镜头的动作内容对观众造成的心理冲击要大得多,如8人组陈述“我是谁”这个问题的时候,8个人是不紧张且应该是慢慢的思考的反应,快速紧张、令人窒息的节奏感来自于镜头组接造成的跳跃感。因此,这种节奏是“无中生有”创造出来的,这种组接就是蒙太奇理论主张的:镜头组接新产生新的含义,并且通过观众的视觉作用于观众的心理和情绪。
  快速剪辑虽然是影视后期的在创作过程,但跟前期拍摄紧密关联,这需要在前期拍摄时,影视导演、摄影师、剪辑师等提前沟通好,确定影片总体的影像风格。像《超感猎杀》这样由5个导演创作的作品,更是需要这一点。快速剪辑看似只是提供给剪辑师处理段落更多的可能性,但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它跟传统的一般剪辑截然不同,快速剪辑定义了镜头组接的时空关系、因果逻辑、视觉节奏,这些特点决定了前期拍摄跟传统的拍摄方式也显然不同。快速剪辑不仅改变了影视的视觉风格,更是拓展了创作者的影视美学观念,也影响了观众看电影时的情感投入和能动性。最为关键的是,与传统剪辑相比,它能在相同的银幕时间里提供给观众更多的叙事信息,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这种创作方式有其特殊意义。但这也同样引起我们的思考,剪辑速度再快,总会有一个极限,因为观众接受一个有意义的画面内容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这个时间太短,信息就会丢失,特别是在快速剪辑中,这种信息丢失的可能性就更大。当银幕上到处充斥眼花缭乱的镜头快切时,我们也需要反思,镜头是不是太快了?
  注释:
  [1]郑汉民.碎片剪辑,动作剪辑的另一种可能——以《谍影重重》系列电影为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03):83-89.
  [2]俞虹. 苏联蒙太奇学派[J]. 当代电影,1995,(01):70-79.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我国非法集资犯罪案件的数量明显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非法集资犯罪涉案的金额通常都比较大,参与人员和受害人员都比较多,而且非法集资犯罪并不是只发生在某一个地区内,跨市、跨省甚至跨过的现象都是经常存在的。以上这些导致了侦查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存在很多困境,制定有效的侦防对策是现在的当务之急。本文首先介绍了非法集资犯罪案件的特点,然后指出了当前公安机关侦办非法集资犯罪案件时面临的
期刊
【摘要】:影片《距离托那12英里》的导演维姆·文德斯在这《十分钟年华老去》的创作中大胆运用夸张的色调、突变的音响等视听语言,讲述了一位在路中突发疾病的年轻人寻找医院的故事。在这短暂的十分钟内,导演带我们找到的不只是医院,更找到了人间的温情。  【关键词】:距离托那12英里;视聽语言;公路电影  影片《距离托那12英里》出自于导演兼编剧维姆·文德斯之手,维姆·文德斯出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德国,于二
期刊
《千与千寻》是我唯一一部看过不下5遍的电影,从开头到结尾,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镜头,每一段对话,都历历在目。在如今这个浮躁、物欲横流的世界,大部分的电影靠着酷炫的特效、明星效应和无边无际的宣传炒作赚尽噱头,而《千与千寻》真的是一部导演在用心给你好好讲故事的电影,是宫崎骏献给我们的童话。  剧情梗概  《千与千寻》的故事讲了小女孩千寻和父母一起在森林里迷了路,走过了一条神秘的隧道之后进入了一小镇。奇怪
期刊
【摘要】:人物宣传片就是通过借助电影、电视等表现手段将特定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各方面的特點表现出来,其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安排、策划、包装等,进而将其制作成片使其以声情并茂的形式展示在公众面前。  【关键词】:电视;网络;人物宣传片;制作;要素  前言  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们的娱乐生活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电视、网络是当今社会重要的时代符号元素,在人物宣传片制作中,电视与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前进,大学生就业的选择越来越多,与之伴随的大学生就业环境也越来越宽松。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建设的不完善、法律监管的不全面、大學生法律意识的缺乏,导致很多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个各样的法律问题,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大学生怎样去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是社会各界都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大学生就业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做了以下探究。  【关键词】:法律问题
期刊
【摘要】:2017年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修改《民事诉讼法》,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写入立法,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从此于法有据。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角色引起了学界的争论,本文将从检察机关的职能入手,试图分析其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角色,理清其中的关系。  【关键词】:民事公益诉讼;检察机关;民事公诉人  一、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概述  (一)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立法变化
期刊
《一个勺子》改编自《奔跑的月光》,小说中影片真实记录甘肃戈壁滩上一个老实的牧羊人——拉条子被逼成傻子的故事,黑色幽默贯穿全篇,在冰冷和荒诞的西北土地上讲述了一段令人荒谬和搞 笑的故事。影片中大量的象征符号,通过戏剧的效果来衬托悲剧,展现了太多人性的恶、冷漠、麻木、欺骗,旨在讽刺和揭露当下社会道德失衡和人性善良德丧失。  “傻子”在电影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就连片名《一个勺子》中“勺子”的意思也是“傻子
期刊
【摘要】:为解决“三农”中融资难的问题,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试点工作。富民县作为云南省首批试点县,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进行了大胆尝试,但也存在着抵押物价值不确定、抵押权难以实现、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社会保障缺失、纠纷解决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建立土地流转价值评估机构、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增加分散风险的渠道、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期刊
【摘要】:科幻,从字面意义上看是科学的幻想,真正伟大的科幻电影,也是借助科学幻想人类的未来发展,《2001太空漫游》正是这样一部伟大的科幻电影。不容置疑,和其他伟大的电影一样,《2001天空漫游》超越了电影的概念,启发了一代人的思考,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启示,也是对渺渺未来的一种探索。影迷赞叹,上帝借用库布里克的名字带给人类以警示。  【关键词】:库布里克;人类;文明;工具;科技  库布里克的《200
期刊
【摘要】: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灾难,只会让人们感到恐惧,而电影作品中展现的灾难,尤其是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灾难,除了让读者感到恐惧,更重要的是在观众的心中激起了崇高感。  【关键词】:康德“崇高分析论”;好莱坞灾难片;恐怖与崇高  一、营造“恐怖”:灾难电影常用技法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科技所带来的影视特效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受到破坏,灾难电影成为了最卖座的电影类型之一,如《后天》、《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