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的方法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怎样开展探究教学,应该采取什么具体的策略呢?从我的教学实践中,我颇有感触,下面将从三方面进行讨论。
  一、创设激发好奇心的问题情境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的起点,也是探究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开展中学物理探究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认为,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去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山上的积雪,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熔化成水的过程;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物理探究教学的良好开端。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是为学生探究活动服务的。创设情境要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问题的兴趣;与此同时要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行探索,自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充满求知欲望的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提出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捕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这是培养学生探究和创造意识的前提。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是为学生提出问题服务的。教师要围绕探究的主题进行精心设计,使探究的问题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获得新知。
  例如:以《密度》为例来研究探究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可分以下两步进行:
   一是明确物质的特性及其作用:
  (1)请学生辨认水和酒精,并说一说辨别的根据是什么。然后教师讲解,之所以能根据气味来区分物质,是因为气味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会存在不同的气味。
  (2)请学生辨认铜丝和铁丝,说出辨认的依据。然后教师讲解,根据颜色可以区分物质,则说明颜色也是物质的特性。
  (3)点拨:气味,颜色是物质的特性。此外还有密度等,也是物质的特性。特性即物质的某种能用来识别它的性质。
  二是提出问题:
  (1)取一小块铁、一大块铁、一木块。均用同种颜色的纸包住,且使小铁块的质量小于木块的质量,大铁块的体积大于木块的体积,请几个学生辨别。然后讨论:是根据什么辨别出来的?
  (2)引导:单看质量一个因素,或者单看体积一个因素无法区别物质时,要考虑是否同时看两个以上的因素。
  (3)点拨:如果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结合起来能识别物质,则这些因素共同决定物质的一个特性。
  总的来说,创设问题情境一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情况;二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三是让学生集中在一个特定的问题上,而非一般的问题上。这样为下一步进行实验和认识密度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提供有结构的材料
  教师要为他们的实践创造条件,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即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之间某种关系的材料。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研究材料的特点,选择与揭示科学概念有关的、有吸引力的、使用时有安全感并适合学生自行探索的材料。教师作为有结构材料的提供者,必须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点,根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寻找材料,适时适量提供材料。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和各种感官去认识和了解材料的属性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凡是学生可以自备的材料,教师应让学生自备。因为学生身边的材料能使他们觉得亲切而不陌生,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所以实验操作材料的种类也不限,从日常的各种小物件到专门的实验材料,可以几乎无所不包。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行探究知识活动的需要。 教师是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和示范者在这方面,在现行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听师由命”,很少提出自己的看法。显然,这是不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
  探究教学模式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课堂上学生感觉到自由和轻松是开展探究教学的两个重要条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营造一个活跃、快乐、认真、有序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教师必须用自己的语言去影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相互间可以讨论,甚至争论,而没有距离感、畏惧感。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才是深刻的、真正相信的,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这就充分揭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前提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物理教学也是如此,物理教学中同样讲究开放和合作学习,允许不同意见的产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差异。
  以上思想和理念,体现在实际的方法和措施中。不是几句话所能总结的,也不存在固定的公式可套,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体念和摸索。只要我们广大教学工作者认真体会新课标的精神,不断的总结经验,一定能探索出一套开展探究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的。
其他文献
美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它的巨大潜力,与无限的可能性,并且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高中美术班的素描教学不同于文化课,应严格遵循素描教学法度,循序渐进,把握学科特征因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哪如何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呢?我认为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涵盖65个国家,其中使用俄语国家占近20%。我国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俄语人才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还要具备跨文化商务交际等方面的能力。这对培养俄语人才的国内高校是一大挑战。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小学教材,跨文化商务交际理论来源于跨文化交际理论。学者们从商务英语教学的角度提出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框架(柳青
虽然随着透析技术的明显进步,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肾衰)病人因尿毒症而引起的死亡几乎已可避免,但由于慢性肾脏病的持续进展的性质,以及平均年龄寿限的延长,糖尿病、动脉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诗歌教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行,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高效教学的
摘要:“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兴趣提高 方法探索  很多学生之所以讨厌学习地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感到地理枯燥无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248-01  摘要:为了适应文科综合考,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改变教师的观念,变“教”课为“导”课,在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
在我们学校的英语课堂上,学生自己在做话题或与老师或与同学交流时会出现许多口语错误。如果老师对这些错误有错必纠,肯定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对这些错误放任自流,又会误人子弟。  所以我们有时候停下来想想:学生为什么会犯错?老师应该纠正什么样的错?什么时候纠错,如何纠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自己想了想,就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和探讨英语课堂口语纠错的途径。  1.错误类型和其原因  1.1语音语
1 慢性心力衰竭的抗细胞因子治疗近年来,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的结果丰富了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的基础理论,特别是许多证据表明,心力衰竭进展与炎性细胞因子有关.
本文从更新观念,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求知欲,培养思维的自觉性;加强口语交流,培幂思维的敏捷性三个方面,介绍了英语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