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涅卡道德论文写作风格探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a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塞涅卡是一个多产的古罗马斯多亚主义哲学家,他写的道德论文很多,并主要体现出以下写作风格:
  (1)通俗易懂的对话体;
  (2)冗长重复;
  (3)语言简短精练,善于雄辩。但无论是哪一个风格,塞涅卡的写作意图都是一样的,即想通过它吸引读者,向读者不断地或反复地灌注他的斯多亚主义道德观点。
  关键词: 塞涅卡斯多亚对话体修辞学
  引言
  目前我国学术界许多文章存在一些问题,即:枯燥无味、晦涩难懂、长篇大论却空洞无内容。似乎学者们有一种偏见:越是难看懂的文章,越显得其深奥,越显得其有学术价值。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认为一篇好的文章应该首先保证读者都能读懂它。我认为,毛泽东同志说得对,好的文章应该是健康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很好地结合。在此,我有意向大家解读国外学术界公认的古罗马文学大师和哲学大师塞涅卡道德论文的写作风格。虽然中国学术界对塞涅卡的道德论文介绍很少,很少有人介绍他、研究他,但是他在国外学术界,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艺复兴的红人地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他善于雄辩的优美的道德论文得到了许多西方学者的点赞,特别是他的道德论文中许多简短精练的道德箴言,如“聪明的人是让命运牵着走,愚蠢的人是让命运拖着走”、“人的真正的富有不在于物质的富有,而在于精神的富有”,等等。
  一、塞涅卡生平和著作简介
  塞涅卡是古罗马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修辞学家。西方哲学史上,人们称他为罗马斯多亚主义哲学家。斯多亚主义哲学是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之后出现的一个最大的西方古代哲学学派之一,它分为早、中、晚三个历史时期。塞涅卡属于晚期斯多亚主义哲学学派,由于晚期斯多亚哲学时期罗马帝国已完全征服了古希腊帝国,因此晚期斯多亚哲学也叫做晚期罗马斯多亚哲学。塞涅卡是晚期罗马斯多亚学派的首号人物,他的一生勤于著述,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文学和哲学作品。他的哲学著作主要是论述道德问题的,所以塞涅卡的哲学著作也叫做塞涅卡道德论文。例如《论行善》、《论幸福生活》、《论智者的坚定性》、《论慰藉》等。他的每一篇道德论文都写得很美、很精彩。在他的道德论文中,深奥的道德哲学思想和优美的文学形式融为一体,成为世界文学丛书——《洛布古典文学丛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难得的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在西方也有人攻击塞涅卡的道德论文写作风格,说他哗众取宠、冗长重复太多。无论是褒还是贬,在中国由于了解塞涅卡论文的人太少,所以我只想介绍塞涅卡的写作风格,希望能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二、塞涅卡道德论文写作风格研究
  (一)通俗易懂的对话体。
  塞涅卡的所有道德论文基本是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对话形式来写的。在每一篇论文中,对话的一方是塞涅卡自己,他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来说话,对话的另一方主要是每一篇论文的收件人,如《论发怒》的对话乙方是该文的收件人——劳瓦特斯(塞涅卡的长兄),《论行善》的对话乙方是该文的收件人——利泊瑞斯(塞涅卡的好友),《论仁慈》的对话乙方是该文的收件人——尼禄(当时的罗马皇帝,曾是塞涅卡的学生)……这些收件人在塞涅卡的道德论文中都分别以第二人称的形式参加对话。
  虽然塞涅卡的道德论文主要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对话形式来写的,但是这种对话形式却远非柏拉图著作中对话形式那样正式化,而是非正式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柏拉图著作中对话基本是以甲方和乙方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写的,而塞涅卡道德论文中的对话却主要是塞涅卡本人在长篇大论,这种对话形式反倒像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上课一样,以老师的讲为主,学生的问为辅。这种对话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罗马人乃至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为什么赠给塞涅卡的称号——“人类道德导师”的一个原因。
  塞涅卡设计这种对话形式,目的是为了向读者大肆宣扬斯多亚主义哲学观点,即要求人们学会理智做人、相互友爱、相互忍让、仁慈待人、一切听天由命、逆来顺受等斯多亚哲学的唯理主义、世界主义和宿命论的观点。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塞涅卡在回答甲方提出的问题时,总是用极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抽象的哲学术语,即使偶尔出现哲学术语,他都会向对方反复地举例说明。所以,读过塞涅卡著作的人,都会认为,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或她能认识字,就能读懂塞涅卡的文章内容。
  (二)冗长、重复。
  冗长是塞涅卡的道德论文,尤其是篇幅较长的论文的一个突出的写作风格。例如,《论发怒》一文其实论述的问题并不多,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人不应该发怒,因为发怒是丑恶的、非人道的、无用的、有害的等;第二,如何治疗人的发怒。可是塞涅卡却写了整整三卷本的篇幅,在《洛布世界文学丛书》中占了一百二十四点五个标准页。又例如《论行善》也主要论述两个问题,即什么是行善和如何行善,可是塞涅卡却写了整整七卷本,在《洛布丛书》中占了二百六十二个标准页。
  重复也是我们在阅读塞涅卡道德论文时所遇到的常见现象,例如塞涅卡在《论发怒》中描述人发怒时的外部特征时,至少有三次重复。同样,塞涅卡在论述发怒的其他问题,如发怒的有害性时也至少重复了六次。塞涅卡首次论述发怒的危害性是在第一卷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节,然后在第二卷第九章第三节、第二卷第三十四章第一节——第三节、第二卷第三十五章第一节及第三十六章第六节、第三卷第五章第四节等处又多次出现。
  结语
  对于塞涅卡道德论文的写作风格,尤其是他的语言简短和简练及善于修辞学和雄辩等,西方学者们都是给予积极肯定的。当然,他们也意识到,作品的好的形式必须与好的内容结合起来,才有价值。纵观塞涅卡的每一篇道德论文,人们会发现,他的每一篇道德论文都在论述斯多亚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但是这些抽象的深奥的哲学思想却被塞涅卡写得通俗易懂,而且很精彩、很雄辩。文中处处可见抽象的哲学观点和优美的、通俗易懂的、精彩雄辩的文学形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内容和现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笔者认为,这样的写作方式,值得在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时批判地吸取。当然,塞涅卡道德论文中也有许多糟粕,例如宣传斯多亚主义哲学的宿命论内容和过于冗长、重复的形式,我们应该将其剔除。
  注释:
  ①C.D.N.Costa主编.塞涅卡.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1974:136.
  ②约翰姆·库珀,杰·佛·普饶拷朴编译.塞涅卡政治道德论文集(译者前言).剑桥大学出版社,1995.
  ③安娜·里狄亚·冒托.塞涅卡.纽约:Tawayne Publishers出版,1973:109.
其他文献
开展了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蓝宝石衬底上直接生长石墨烯的制备研究和模拟研究,研究衬底表面形貌和生长温度对石墨烯的影响。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场发
摘要: 当前,学生存在协作意识淡薄、网络依赖思想严重、时间环境缺乏和眼高手低的现象致使写作教学陷入困境。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采取写作课程长期化,强化实践能力,丰富写作素材,精选写作案例策略,使写作教学发挥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 大学写作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写作课是大学的一门基础课,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必须开设写作课,所不同的是文科侧重于基础写作,理科侧重于应用文写作。由此可见,写作技能
在自主开发的热循环试验机上对铸轧法生产的铜包铝母排进行了热循环试验。为了研究不同热循环温度与热循环次数对结合界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在200,250和300℃的热循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对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50例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
采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1-x)Bi(Sc(0.9)(Zn(1/2)Ti(1/2))(0.1))O3-xPbTiO3(BS-0.1BZT-xPT)陶瓷试样。研究了BZT含量为0.1%(摩尔分数)时,不同PT含量BS-0.1BZT-xPT压电陶瓷结构、介电和压电性能的
摘 要: 本文从俗语着手,以《〈越谚〉点注》为参照对象,结合《绍兴市志》、《绍兴县志》,对比其意思相近却有不同之处的俗语,考查其用字不同的原因,总结归纳,得出最恰当的表述方式,旨在保护绍兴方言。  关键词: 《〈越谚〉点注》 《绍兴市志》 《绍兴县志》 对比 解释  《越谚》是一部反映中国清代越地方言、谣谚集的语言文献,会稽(绍兴)范寅辑。全书以记录口头俗语为目的,对于方言、谚语、歌谣,完全照口头
摘 要: 责任公民是现代社会生活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大学生社团由于具有自愿性、平等性、开放性等特点和实践中显现的契约机制、沟通机制、组织机制、规范机制和监督机制,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学生组织的社团场域,从中涵育出责任公民。大学生社团应通过改革权责约定制度、改革挂靠院系制度、改革参与付费制度、着力培养骨干力量等制度创新,使其涵育责任公民的重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 大学生 大学生社团 责任公民
摘 要: 《百喻经》传入中国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本土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受到影响并且将之与本土文学文化结合的便是读者本人。本文通过考察曹魏至近代《百喻经》在中国的接受史,辅以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探究出《百喻经》得以流传的原因及在民间和文人间接受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 《百喻经》 接受美学 接受史 文本故事  一、《百喻经》概况  《百喻经》,乃《百句譬喻经》①的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