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茶来历的争议

来源 :茶·健康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第63回里,写一个夜晚,林之孝家的等几个管事女人提着灯笼查夜,查到怡红院时。问迎出来的人:“宝二爷睡了没有?”众人回答:“不知道。”宝玉听见了,急忙迎出来答道:“我还没睡呢。妈妈进来歇歇。”等众人进了门,宝玉又吩咐道:“袭人,倒茶来。”接着宝玉又说,“今天因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一会。”林之孝家的说:“该闷些普洱茶喝。”晴雯忙说:“闷了一缸子女儿茶,已经喝过两碗了,大娘也喝一碗,都是现成的。”
  这段情节写得非常细腻,查夜的查出几个没睡觉的,却原来是为了伺候宝玉,让宝玉喝女儿茶助消化。
  明代万历进土、文学家李日华在其著作《紫桃轩杂缀》中记载:“泰山无好茗,山中人摘青桐芽点饮。号女儿茶。”据说这是关于女儿茶的最早记载,明代出版的泰山典籍《岱史》中,有了更加详细的记载:“茶,薄产于山谷,山僧则有之,而城市则无之。山人采青铜芽饮,名女儿茶”。
  过去泰山上除了山僧以外,还有许多散居的住户,他们同样以女儿茶为饮品。这些世代居住在泰山上的群落,饮女儿茶的方法有独到之处,取泰山之泉,以松枝为柴燎开,水开后要稍沉一沉,待松枝完全燃尽后,把水冲入茶壶,随着袅袅水烟四散,一壶散发着醇香味的女儿茶便沏好了,待茶水倒入碗时,立刻满屋子泛香,山泉水与植物的青醇,加上燃烧松枝的轻微油烟味,形成了一种异常诱人的野趣味道,入口慢慢地品咂一下。直觉得满嘴“沙口”味。一股饱含着大地之气的青芽醇香味钻入喉中,在浸入人身的过程中,仿佛飘入了疏朗虚静,超然无我的境界,一切均化作水烟融入了其中。
  近来,为了女儿茶来历的名分,有了一些争议,来源就是红楼梦63回当中写到的女儿茶,究竟是泰山上的女儿茶,还是云南普洱茶中的女儿茶。有人认为,古代云南普洱茶中也有叫女儿茶的,如清代张弘在《滇南新语滇茶》中说:“滇茶有数种,盛行者曰木邦,日普洱,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茶之号,女儿茶亦芽茶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到十斤为一团,皆夷女采制,货银以积为奁资故名。”这个意思是说,普洱茶中的女儿茶,是广大的女儿们采来卖掉为自己攒嫁妆钱,所以称女儿茶。清代阮福专门研究普洱茶的文章《普洱茶说》其中有:“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圆茶也。”
  事实上,不论红楼梦人物中喝的女儿茶是哪里的,都不会影响女儿茶的市场前景。如今,云南省出产的女儿茶已经随着现代旅游的快速发展,凭借云南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被大面积地种植开发,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饮品了,经过了精心制作和包装的女儿茶,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旅游季节里,外地顾客来爬泰山,一般都捎带着买一些回去品尝。云南的普洱女儿茶,也来到了泰山脚下落户,一个市场中,两家的女儿茶竞相争艳,也算是一大景观。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简介:本次组文的特点是文章通过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的写作顺序,使文章的思路清晰,条理明朗。表情达意通透,易于于读者接受。对于小学三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阅读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心和重视.实践证明,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不能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造成比例失调,环境质量必然会不
一、活动背景幼儿年龄特点分析:4-5岁的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此时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是直接、简单和表面化的,但他们对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动是其积
“音乐的自然教育”本着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进行教育。遵循“教育生活化”的原则,采用游戏性的教学形式促进良好节奏感的形成。幼儿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在音乐活
交际,就是人类利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手段来交流信息的过程。人类作为文明的社会动物,交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除非他们被摒出社会之外。心理学家证实,正常的社会状态下,人类不能
白娘子的故事在我国早已是家喻户晓。今天的人们对于白娘子的印象总是美好的,殊不知美丽的白娘子也是经过了从蛇妖到人的艰难的蜕变历程。本文试图通过对白娘子形象的演变过程
教学活动说到底就是解决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矛盾问题,解决的结果体现在两个能力和一个发展上,即人类真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学生认知转化为能力,学生的一般转力得到发展
<正>油菜素内酯是一种国际上公认的无毒、无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国内外有关油菜素内酯应用的研究报道很多,但系统的从理论到应用的文献很少。笔者系统介绍了油菜素内酯的名
目的探讨在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建立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的临床价值,确保医疗工具在经过蒸汽压力灭菌之后的质量和安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
据国内外营养学家和医学家专家介绍,在日常食谱中若以下列食物为基础,人们在保持强身、延年益寿方面将有颇多受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