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职教集团 构建培养联盟 创新“2211”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 :物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262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托职教集团,物流管理专业与多家企业深度合作,联手组建“订单人才培养联盟”,创新“2211”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联盟成员共享资源、互通信息、共同培养,将专业所有学生全部纳入订单培养体系,而且学生可以在联盟成员企业内进行有序调动,使学生在联盟企业的实习与实训中无论是技能还是综合素质都不断提高,最终实现稳定就业。
  关键词:职教集团;培养联盟;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Relying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a number of companies specializing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depth of cooperation, jointly established“order talents union”innovation“2211”order training model, alliance members share resources,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joint training, the professional all students all included orders culture system, and students can be mobilized in an orderly alliance member companies, so that students in alliance internship and training in skills or whether it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ultimately achieve stable employment.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training alliance; innovation model
  依托嘉兴欣禾职教集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近几年来大胆尝试,与多家企业深度合作,联手组建“订单人才培养联盟”,联盟成员共享教学资源、互通培养信息,共同培养物流管理人才,将专业所有学生全部纳入订单培养体系,而且学生可在联盟成员企业内进行有序调动。据了解,此举在浙江省内同类专业中尚属首创。现已顺利连续完成7届订单人才培养,毕业生人数达473人。此案例已入选2014年浙江省高校(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创新案例项目。
  1 “2211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运行与尝试
  1.1 订单联合培养企业全程参与,实现实习实训就业有效衔接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于2005年开设,2010年获批浙江省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专业。目前,物流管理专业通过协议形式,与嘉兴顺丰运输有限公司、嘉兴申通快递有限公司、上海佳吉速运有限公司嘉兴分公司、嘉兴苏宁电器有限公司、嘉兴市国美(永乐)电器有限公司、沃尔玛华东百货销售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紧密合作,组建“订单人才培养联盟”。联盟企业全程参与每一届学生的培养。第一个“2”,就是大一的两个学期,通过实地参观联盟企业和邀请联盟企业专家来校讲座等形式,让学生认识物流行业、物流企业和物流职业。第二个“2”,就是大二的两个学期,结合专业课程到联盟企业进行3~4周的短期实习,以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一个“1”,就是大三的上学期,学生通过订单培养机制到联盟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带薪顶岗实习。第二个“1”,就是大三的下学期,学生进入毕业实习阶段,大部分学生仍然在联盟企业实习,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撰写,直到毕业。到了每年5月份,专业组织联盟企业到学院进行宣讲,按照“实事求是”原则介绍人才需求情况,按“双向选择”原则选拔订单生,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由于联盟企业数目较多,岗位可选余地大,所有学生均能进入订单培养体系。大三上学期开始,联盟按照共同开发的课程体系,共同授课和指导、共同确定培养进度。培养期结束,校企双方共同对订单班学生进行评价,企业依据订单协议和学生成绩择优录取为正式员工,真正实现了毕业就业“零距离”。
  1.2 在合作企业设立“厂中校”,全面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2012年5月,嘉兴欣禾职教集团顺丰运输有限公司校区和苏宁云商商贸有限公司校区正式签约授牌成立,标志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订单联盟企业共建“厂中校”的工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经过校企双方的努力,两个校区逐步扩大与接纳了本专业在校生的顶岗实习与部分毕业生的毕业实习,运行平稳、效果较好;校区教学基本条件不断完善;校区开发的课程与教材更加适用;学生的日常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走向正轨;校区课程兼职教师安排、实习岗位落实、生活服务等工作制度逐渐形成。两个“厂中校”真正成为一种集生产实践、课堂教学、实训实习、休息生活于一体的紧密型、共享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另外,经过订单人才培养联盟成员的集体调研和论证,省财政资金支持总投资300多万的现代物流实训中心项目已顺利完成设计、招标与施工,2013年底已经交付使用,现在学院正在运作将择机引入联盟企业设立“校中厂”。届时,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将进一步加大。
  2 “订单人才培养联盟”创新模式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的急功近利造成的对人才培养的漠视问题
  企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所以,企业期望招收所需员工是熟练工,也就是上岗即能创造利润的员工,而不是学生娃。而这些熟练工从哪里来?这并不是他们应该关心的问题,很多企业认为这是政府、社会与学校的事。如没有,则可以到其它企业去挖人,每年都在各类企业上演着“招人”、“流人”的戏剧。通过联合培养,使企业提高了对人才的重视,改善了短期行为,每年增加的毕业生留在顶岗实习企业就业就足以说明了问题。   2.2 学生心理特征不稳定性造成的“订单”后流失问题
  从高职学生心理来分析,下了“订单”让他们从一而终,为一个企业终身效劳。撇开其他环境因素,光从他们本身来说,也很难做到。他们希望的是开眼界,看好奇,这山望着那山高。而对企业来说,按现行《劳动法》规定,既不能扣押身份证,也不能扣押金,学校那就更没有办法。所以“订单”后的学生流动现象,让愈来愈多的企业望“单”止步。联合培养提高了就业选择的灵活性,不为订单生畏,来去自由,双向选择。
  2.3 课程宽泛所造成的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现代企业的分工愈来愈细,要求员工掌握的技能也愈来愈细、愈来愈精,否则就适应不了,而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正是长知识、学技能之时,他们更多的是为今后漫长人生路而学习。因此,必须多学文化知识、宽口径的专业基础和职业能力,这样才有利于他们今后个人的发展。而不至于上岗就下岗,就业即失业。这也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为他们考虑和规划设计的,而不是为了提高眼前的就业率,使学生失去今后发展的能力,错过打下坚实基础的机会。联合培养既照顾了高职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又照顾了岗位技能的实际需求。
  2.4 “订单式”联合培养模式最终能否得到有效验证的问题
  校企合作的“订单式”联合培养模式,其实是校企之间存在着一种合同关系,这种由校企双方签订的将学生作为标的的合同,由于存在种种原因,使得许多的“订单式”合同得不到践约,最后不是企业留不住学生或学生达不到企业要求被解聘,就是学校拿不到培训费或企业不要学生就业。目前,虽然没有这方面的诉讼案例,但已有这样的事实出现。从而使“订单式”办学成为名不符实,流于一种形式。通过几年来的努力,这种模式逐步被企业所接受,学生留岗留任的数量逐步增加,也为我们今后的运行增加了信心。
  3 以职教集团为依托的运行机制是培养联盟创新模式的基础
  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应根据学校自身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加盟到当地区域内的行业发展中去,形成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新型的合作模式即“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即走集团化办学之路。在这里,以职教集团为依托,每个成员是一个经济单元,当地政府以服务咨询、宏观指导、支持和协调的职能而存在,学校作为为该集团提供人才培养基地而存在,同时通过集团而享受着该行业的资源,并引导学校在专业设置、师资调配、课程设置、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专业及学生评估标准的制定,以及最终学生的就业安排都可以在该集团的企业中得以落实。具体措施如下:
  3.1 建立了以职教集团为依托的新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了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隶属嘉兴市政府,协助行使政府职能),目前集团中成员院校15家,成员行业协会13家,研究所2家,成员企业180多家。在集团成员中嘉兴市物流与供应链协会是嘉兴市物流行业的代表,而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又代表学院进入协会,是协会会员之一,参与协会一切活动。协会企业会员对人才的需求信息以及物流专业的学生实习与毕业的需求信息,通过协会网络信息平台对外发布或通过协会牵头,供需双方通过交流,最后以“订单班”形式达成合作协议。经过几年的运作,学院已与嘉兴顺丰速运、嘉兴申通快递、沃尔玛华东地区(嘉兴)配送中心及所配嘉兴门店、嘉兴苏宁云商、嘉兴国美(永乐)电器等企业形成了集团主导的“订单式”人才培养联盟。联盟中以集团主导、校方(专业)主抓(持)、企业主体、政府主配(政策与资金)的形式运行,在实施过程中职教集团、物流协会、企业、学校四方齐抓共管、相互融合、运行有序、成效显著。
  3.2 制定了集团(联盟)内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订单人才培养联盟之内,学校(学院物流专业)作为物流行业的一个会员单位,参与了物流业的所有活动,从而了解了国家关于物流行业的相关政策、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把学生的培养也纳入了行业的计划之中,使人才培养更具有计划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学校的领导及行业、企业专家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组成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为物流管理专业提供行业信息并进行分析、咨询。学校(专业)方面负责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侧重于校内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校外学生实习实训的计划跟踪与监控。行业方面主要负责企业对国家政策、地方政府决策的贯彻与实施、疏导与促进。企业方面主要负责为学校教师下企业锻炼提供岗位与培训和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岗位与培养。联盟内每年召开两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补充与修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建设的内容与计划,组织与指导学校的专业计划的调整与改革。
  3.3 促进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制度体系的形成
  由于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形成联盟以后,形成了一条复合的“产业链”。为使这条链正常运作,达成了集团、行业、企业、学校各负其责、各尽所义、自约自律的约定,尽可能规避订单践约中的法律问题,使学校培养人才的过程有序、健康的发展。为此,在整个运行过程制定并遵循了以下规章制度。
  (1)制定了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制度。校企合作的本质是让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贴近企业,也即让其所培养的学生能学以致用。因此,首先解决了课程的设置和教材开发问题。嘉兴市物流与供应链协会将本行业中共性的知识、技术、技能作了明确要求,学校根据这些要求及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建立了以应用为主旨的丰富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同时,组织教师和企业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等教材,使学生、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够用、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中,《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与实训教程》、《物流基础》、《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实验与实训教程》、《配送中心与运作管理》、《仓储管理实务》、《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运输管理实务》等多部合作开发的教材不仅在校内使用,还在合作企业作为员工培训的主教材使用。   (2)制定了校企双方师资使用与配置制度。目前,学院物流专业的教师来源大多是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不少,实际技能不高,更谈不上生产实践经验了。这样的师资,对培养以技能型为主的人才显然是不理想的。而眼下,由于体制等原因,校企的人才不能互通,本想聘请物流方面的行家来校长期任教,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力不从心。由于联盟组织的存在,在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下,一方面学院每年都派1~2位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锻炼。另一方面,行业协会根据企业的情况,协商调剂各方面的人才到学校授课或讲座,行业人员精湛的技术、丰实的经验让学生体会到了技术技能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从而激发了其学好技能的决心和信心。
  (3)制定了校企联合实施的实训、实习制度。物流协会与学院物流专业共同根据业内经营发展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参加实训、实习。在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学期起就利用一周的时间到物流企业参观学习,了解物流行业的有关历史、现在的发展水平,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企业的真实性,增强其学习的兴趣;从第二到第四学期,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在所有的专业课程中全部安排到企业进行课程实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企业的经营与运作过程,掌握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从第五到第六学期,根据物流的专业特色,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及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全部被联盟企业以“订单班”的形式接收,企业与学生实行双向选择,实习结束以后,企业与学生又一次选择就业,这样企业的需要得到满足,学生的就业得到保证而稳定。既可以提高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缩短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换的适应期,从而有利于加快物流专业人才的成熟。
  (4)制定了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培养制度。物流协会根据整个嘉兴物流产业形势的发展,针对其现有市场的需要,利用学院物流专业的师资资源,与学院共同制定了联盟内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培养计划,这样做不仅使员工的整体素质、技能有所提高,也提高了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社会实践能力,从而也提高了整个嘉兴物流行业的服务竞争水平与市场竞争力。目前,学院物流专业的教师完全可以与协会及企业的专家一起对区域内的中小物流项目进行咨询与策划。
  (5)制定了校企联合共建的专业评估制度。物流协会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学院物流专业的教学管理、师资情况、生产实习、就业学生的反映。共同决定引入企业评价方法,把企业评价和学校评价有机结合,组织物流业内的专家定期督查评估,促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以便使物流行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有一个健康、快速的保证,并不断根据情况的变化,修订其过程的缺陷。从而使整个人才培养链源源不断的循环往复,不断完善和提高。
  4 “订单人才培养联盟”创新模式建设的成效
  “在订单班的实习过程中,我真正感受到了物流活动的存在和重要性,也体验到了企业对物流人才的渴求。”“在实习企业的工作很有挑战性,感觉自己成长很快,认识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为思考今后的人生、规划自己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嘉职院物流管理专业2013级学生顶岗实习总结座谈会上,同学们畅谈的在订单合作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深刻体会。大家在讲述实习的酸甜苦辣时,发现自己更多的是收获了成长的喜悦。同学们的茁壮成长,得益于物流管理专业不断深化的校企合作,得益于不断丰富与完善的“订单人才培养联盟”实训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
  4.1 毕业生深受企业好评,一度出现供不应求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本专业学生能吃苦耐劳,愿意从基层做起,综合素质过硬,专业技能熟练,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实施“订单人才培养联盟”模式后,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院物流专业毕业生认可度逐渐提高,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目前,所有学生在大三开学前就被企业预定,后续学期还有很多联盟内企业和联盟外的企业主动联系想争取实习生。
  近几年,物流管理专业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就业创业典型。2009届毕业生沈梁彬毕业后选择在嘉兴的一家物流公司工作。因业务能力过硬,他毕业第二年被调往上海开设分公司,任分公司经理。毕业第三年,沈梁彬在上海创办了自己的物流公司,开始了创业之路。2011届毕业生林海霞大三时进入嘉兴苏宁电器顶岗实习,半年后被调至总经办,毕业后直接进入总经理助理岗位挑起了大梁。2012届毕业生潘敏凭着其过硬的专业技能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在嘉兴顺丰运输有限公司顶岗实习期间就被提拔为仓储主管。诸如此类优秀案例不胜枚举,这些典型为“订单人才培养联盟”的良性运行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
  4.2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校企联合深度开展项目合作
  通过订单人才培养联盟,专业师资队伍不断壮大,项目合作不断深化。目前本专业专任教师总数为6人,其中教授2人,硕士研究生5人,“双师型”教师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来自订单人才培养联盟企业的兼职教师12人,占整个教师队伍的60%以上。专兼职教师不断学习进取,广泛交流,形成了学习型团队。专业教师先后到省内外兄弟院校学习交流,部分教师赴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和台湾南台科技大学等考察学习。专业负责人被聘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互联网技术培养认证项目智能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一职。
  每年与五芳斋集团共同开展端午粽子配送服务项目,从网上销售到实物配送再到售后客服等所有工作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该项目三年到款总额达到20余万元。三年来,校企联合开发项目化课程7门,编写工学结合教材10部,其中4门教材列为浙江省高校“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1门教材列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省级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10余项。
  总之,对于“订单人才联合联盟”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总结为三点:“通过订单人才培养联盟,一是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2211’型人才培养模式;二是保证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订单班’组织形式贯穿课程实习顶岗实习的全过程;三是充分发挥了合作企业的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实力优势。”基于“订单人才培养联盟”实训教学平台,物流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成效将逐步彰显,学生物流操作技能与综合素质将逐步提升,实习实训就业平台将不断拓宽。
  参考文献:
  [1] 崔国成. 以行业为依托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8):20-22.
  [2] 崔国成. 基于市场导向优化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探析[J]. 物流技术,2014(3):464-466.
  [3] 米晓晶,吕伟,高明.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浅析[J]. 价值工程,2012(3):218.
  [4] 汤定国,吴国伟,孙梅. “订单培养”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技术探讨(民企)[J]. 江苏教育,2011(12):33-36.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垂直关联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实证模型,并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9~2013年数据为样本,验证两业的协同定位关系和影响两业协同定位的因素。结果表明,广东省物流业区位和制造业区位存在相对均衡的协同定位效应;交易成本和城市规模是影响两业协同定位的两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物流业;制造业;协同定位;垂直关联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Abstr
期刊
摘 要: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制造业需要物流业支撑,而物流业发展需要制造业带动。文章从物流业与电机业的协同关系出发,展示宁德电机业和物流业的现状,探索面向电机协同物流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协同物流;电机;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logistics an
期刊
摘 要:随着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的运行和 “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的建立,大力发展港航物流将成为舟山新区建设的重头戏,而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又与金融支持密不可分。目前我国港航物流金融正处于起步阶段,舟山港港航物流发展中金融配套支持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文章分析指出了舟山港港航物流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提出可以通过建立港航金融外包体系、建立良好信用体系以及积极进行金融创新等模式提升舟山港
期刊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对对俄跨境电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契机,也包含了对对俄跨境电商物流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在分析对俄农业贸易及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现状和企业用人需求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循环发展的专业学科建设、校企共建产学研中心、提供广泛的社会服务平台、创新应用型人才评价机制四方面进行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对俄农业跨境电商物流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路径,旨在提升对俄农业跨境电商物流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期刊
摘 要:以S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厂内实施甩挂运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道路运输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甩挂运输组织模式的选择依据,建立了循环甩挂双目标调度模型,通过编程求解,对甩挂运输与传统单车车辆绩效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循环甩挂运输在大型钢铁企业的实施能增强厂区运输流动的合理性,减少消耗和浪费、有效拓宽利润空间,提高新疆钢铁企业生产物流运作效率。  关键词:钢铁企业;甩挂运输;循环甩挂
期刊
摘 要:《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是高职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必修课。在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全国很多高职院校对《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绩。近几年来,内蒙古财经大学职院《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组成员也一直致力于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由于该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众多,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尚未投身社会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
期刊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废弃物种类繁多且数量惊人。由于农民环保意识欠缺,政府重视不够,以及财政资金有限等原因,农村废弃物污染非常严重。文章在分析农村废弃物处理现状基础上,结合德国的绿点计划,提出了基于污染者付费原则的第三方废弃物处理流程,为解决农村废弃物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第三方;农村废弃物;污染者付费  中图分类号:F252.1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
期刊
摘 要:为了促进广东货运业碳减排,依据温室气体议定书和欧洲化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采用国际通用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对2003~2014年广东货运业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基于通径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对广东货运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研究发现:5种运输方式中铁路货运周转量与货运业碳排放量呈负相关,公路货运周转量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较大。航空货运周转量对碳排放的间接影响最大。最后,基于各因素的影响程
期刊
摘 要:基于低碳发展的角度,建立低碳物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将CO2的排放量作为投入指标,采集九江市低碳物流效率指标数据,基于DEA数据包络方法,对九江市基于低碳发展的物流效率进行评价,得出九江市历年低碳物流总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投入冗余、产出不足的状况。然后从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两方面深入地对九江市DEA无效年份进行分析,找出其问题原因,给出其目标值的调整方向。最后对九江市基于低碳发展的物流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调研对高校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快递量大;派发点环境差、服务安全性低;快递员素质较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建立高校校园快递服务中心,整合目前三种快递派件模式,并指出网点运营管理方案,以期有效解决高校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难题。  关键词: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方案  中图分类号:F618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