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引导 探索“高层次”的音乐审美体验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63951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体验是一个复杂的、循序渐进的动态活动过程,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一种具有内省性及反思性的由浅入深的多层次进程。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直接感知事物的形式和结构而获得的感官愉悦是处于生理层面上的审美体验。
  我们常常说到“会心”、“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样的词,其实说的就是对于所感觉到的东西心有所感,意有所动,这就是心意层面上的审美体验,这标志着审美体验进入了精神活动。这时,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运动、节奏、韵律有了紧密的交会,这种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就是对事物生命的妙悟。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审美体验落实之现状
  
  音乐教育就是一个审美的准备、审美感知到审美实现逐步深入的过程。既要强调审美体验中的进入和感知,又不能忽视体验中的交融和自我超越,正因为有了这种交融和超越,主体才会从审美对象中获得极大的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从而也就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换。
  但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现在的音乐课堂确实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课堂变得更为活跃,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在热热闹闹课堂的背后,反映出的深层次的一些问题,又令人担忧!
  曾听过这样两节课,旨在通过音乐欣赏,体会音的强弱、快慢对比。一节是《海》,教师让孩子们拿出彩色笔,边听边在纸上画海底世界,而对于音乐的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教师匆匆带过,一味地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有哪些海底生物,还要进行作品展示。顿时学生忙开了!各种热带鱼、海星、贝壳、珊瑚、海草映入眼帘……简直成了美术课!另一节课是《鸭子拌嘴》的欣赏课,授课教师从音乐欣赏入课,一堂课下来一共听了5遍音乐,应该说课堂容量是相当大的,但整个授课过程,教师也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入手,体会作品的音乐魅力,而重视的是:“从音乐里你听到了哪些动物?你能讲一下音乐里的故事吗?”……
  从这些课例,我们不难发现,授课教师的本意是想把新的教育理念带进自己的课堂,却抛却了音乐的本质,而单单强调音乐的趣味性、娱乐性,偏离了音乐审美体验的发展规律,主体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仅仅停留在感知愉悦的浅显层面上。
  
  二、“深层化审美体验”——音乐教育的核心
  
  “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是我们音乐教师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对于这本质性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运用是否真正贯彻、深入到教学过程,让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了音乐的美和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呢?特级教师吴瑶香老师的一个讲座——《美,不是被告知的》回答了这一问题。
  从吴瑶香老师所展示的一个个生动课例中看出:如果把准备和感知看作是审美体验的起点与初级阶段的话,那么,心意层面和神志层面的审美体验则是对初级体验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对于一个值得鉴赏、品味的具有美感的审美对象而言,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经历了由生理层次到心理层次,再到社会文化层次的发展过程。审美体验也在一瞬间领悟到了自我最高的价值与意义,意味着精神意志的提升!那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实施审美意识的深层化,进行审美体验教学呢?
  1.依据审美体验直观性——主动入境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一种感性直观,是审美主体向审美对象的直接进入和审美对象向审美主体的直接展示,是一种包含着意象传达与意象纳入的活动,并且是以对意象直接的感性把握为基础的活动。因此,审美体验,首先是一种具有鲜明的直观性的心理活动。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我们的老师常常会重新设计学生的座位排列,将学生的座位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排成圆形、半圆形,两组对坐等形式,从形式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进而创设一个特殊的音乐环境,使学生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油然而生。
  曾有老师这样执教《唐僧骑马咚得咚》的导入,随着课件的音乐画面,请同学们分别扮演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教师扮演唐僧,师生共同参与表演,一起唱,一起跳,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设计这样一个富有音乐美感的教学情境,目的是能激起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能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更起到了激发审美渴望的作用。
  2.突出审美体验情感性——撞击共鸣
  罗丹曾说过:“艺术就是情感。”情感性是音乐艺术审美体验的又一特征,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在审美体验中具有强大的渗透性,它在音乐艺术审美体验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这是一般的审美感受体会不到的,只有当主体自身的情感完全融入客体之中,也具有和主体一样的生命状态,对客体全方位的接受,才达到“物我同一”的状态。因而审美体验的世界,也就是一个情感的世界。
  如在教学《小蜜蜂》一课中,可设计让学生听着《小蜜蜂》的音乐,随着旋律的起伏、声音的高低模仿蜜蜂飞舞的律动,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快乐的小蜜蜂,在明媚的春光里自由的飞舞,这样学生的情感就会很好地投入其中,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达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智能的目的。
  3.增强审美体验主体性——全面参与
  艺术作品是让人体验的。这要求在整个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体验活动把艺术作品变成心灵的符号,整个过程要以感知为基础,同时与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紧密相联,并伴随以知觉、表象等操作手段来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给他们能充分参与、体验到的元素,而不是概念的、抽象的东西。要设计一些学生能参与到其中的亲历活动,这些活动能唤起学生的感觉经验,是能操作的、能被感动的。
  如在执教《哦,十分钟》一课,设计了开始部分的学生参与。
  师:同学们,大家在课间十分钟都玩些什么游戏活动?你们玩得开心吗?
  师:相信在坐的每个同学都喜欢这十分钟,可以尽情地放松、游戏。现在这儿有一群同学,你们听听他们在课间十分钟都有些什么活动呢?
  (播放歌曲课件《哦,十分钟》)请学生说一说
  师:这是个多快乐的课间啊,我们会由衷地发出一声感叹(屏幕出示课题):哦,十分钟!(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题目)
  师:我们同学平时也喜欢玩这些游戏。今天老师把同学们课间的游戏活动也请进了课堂,请同学们根据音乐节奏来玩,谁来拍拍篮球?把节奏写一写好吗?
  (1)依次出现节奏
  打篮球 XX│ XX│XX│XX │
  踢毽子 XO│ XO│XO│XO │
  跳 绳X XX X | X XX X| X XX X | X XX X |
  打乒乓X - |X- |X -|X-|
  (2)提示:①先试着念一念,拍一拍。
  ② 我们连起来来试试?(合主题A )
  师:如果配上音乐,同学们肯定会拍得更精彩……歌曲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课间?……
  这样的表演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加强了对音乐主题的理解和喜爱。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把学生引向纯粹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做出反应的能力。我们要把审美体验中的特殊性尽可能地呈现给学生,全方位促使学生参与,使学生分享到事物所呈现出来的特殊体验。
  4.凸现审美体验超越性——提升意识
  审美超越性指的是在音乐艺术审美体验中,对个人原初感知经验经过反复的细细咀嚼和回味后,对音乐作品的运动、节奏、韵律有了紧密的交会,达到的一种沉醉、一种返回,它意味着审美主体被吸引、被诱惑,情感的对接使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契合一致、物我同一、物我两忘,从而产生审美上的共振与共鸣。审美体验的超越性标志着审美体验的完成和升华。
  特级教师吴瑶香把审美体验能力获得的途径用公式表示:审美观察×审美反映= 审美体验
  她说,审美观察不是用眼睛看,而是搜寻与发现,这是一种主动与外向的操作,是指人强烈地参与到所感觉到的事物的表现性中去。观察者对事物的表现性参与得越投入,表现性会更大地作用于他,使他获得深入挖掘作品表现力的能力,体验得越多,呈现出来的体验也越明显。
  吴老师在教学中有许多精彩的案例,如在欣赏《瑶族舞曲》时,这样设计:用枝叶表示乐曲的不同段落,树枝上的花朵表示段落的乐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随着乐曲的节奏绘画……;学唱《樱花》时,让学生随着音乐轻轻漫步,伴随老师的动作提示,学生的小手如一朵朵花儿绽放,这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花儿绽放时,音乐是怎样的?这里的音符有什么特点呢?……使本来较为抽象的段落结构、音符概念变得直观生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讲述,它更是一种亲历,一种美的体验。有一句话很好地阐述了学生全方位、积极参与审美体验过程——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会完全理解!(责任编辑:梁媛)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学科之所以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因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正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与策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着重在字词的识记、内容的剖析、意义的掌握及文章写法的研讨上下力气,更多注重书本知识,不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后语文教材的特点是:课程短,课
为加强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指导,进一步推动辽宁省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辽宁省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暨第十二届美育年会于2010年5月18-20日在丹东隆重召开。开
为探索华北地区狗牙根草坪建植期养分管理策略,以邯郸狗牙根和保定狗牙根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用量(0、2、4、8 g/m2)磷肥对狗牙根营养体建坪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高磷处理(8
为了解MODIS NDVI时间序列产品识别冬小麦的准确性及像元结构特征,利用许昌市GF-1影像解译的冬小麦像元重采样成250 m丰度像元加以验证,并以地面样方验证为对比。GF-1解译冬小麦为基准的MODIS识别面积精度为79.32%,重组后的250 m冬小麦丰度像元表明,随着冬小麦像元丰度的降低,MODIS像元识别能力逐渐降低,平均识别率为84.26%。冬小麦面积比例>50%的MODIS像元识别率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学前期工程,教学主体工程和教学后期工程。虽说教学前的准备和设计,教学中的技能与艺术十分重要,但教学后的反思和后记,也不可忽视。目前,教学后记已愈来愈为广大教师所关注,有人还明确提出:“教学的工夫在教后。”这是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的认识规律的。  教学后记是教学的“回头望”,一切有关教学活动的内容均可记录。它既可以是学科知识内容的探讨
为了解城市郊区土壤养分状况,制定科学的施肥管理措施,对新乡市郊区1 500个土壤样品养分进行了抽样化验分析。结果表明,新乡市郊区土壤养分平均含量为:有机质34.61g/kg、全氮2
看过一些优质课的实况录像,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历史课堂是生动形象、丰富多彩,颇能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是作为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乡村中学,是无法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增效课堂教学的。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要想教好历史课,笔者认为改进教学方法,把教材用活是非常重要的。   一、活用“引言”,增强学习动机    教材每课前都有一段短小精辟的“引言”。有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如中国历史六年级上册第
为了选育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的菌株,首先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结合滤纸条无机盐培养基,对从样品中分离的菌株进行初筛,再以玉米秸秆培养基复筛并进行发酵产酶试验,测定
为筛选出玉米抗草甘膦突变株系,采用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理化诱变相结合方法处理玉米自交系112种子。通过调查不同剂量草甘膦水溶液的田间除草效果及对玉米8个自交系和7个杂
21世纪,人类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教育正走向信息化、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采用,成为教育教学的支撑技术。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正在改变着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势必带来教学内容、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多数学校都建立起了校园网,并与INTERNET相连,为开展网络教学提供了可能。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