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群教授藏学研究访谈录

来源 :中国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bis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冠群教授,祖籍福建林森,1954年生于台北,先后在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印第安纳大学阿尔泰学系访问学者。曾任教于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系、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现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
其他文献
藏族历史研究是国际藏学研究的传统领域,也是相关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藏学研究领域之一。自新中国建立以来,藏族历史研究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基础资料的大规模搜集整理到专题史、通史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可以说藏族史研究一直是我国藏学研究的最强领域之一。
《西藏通史》(8卷13册)荣获中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和中国藏学研究领域最高奖——第四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特等奖。《西藏通史》获得如此殊荣,是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以下简称历史所)十多年来辛勤努力、编撰完成《西藏通史》这部完整、全面、系统介绍西藏历史通史著作的充分肯定。
明末瞿九思《万历武功录》俺答传万历五年条有"五藏刺麻"一语,检查当时史事,五藏刺麻是乌思藏格鲁派僧人锁南坚措(第三世达赖喇嘛),五藏不是名号,乃是藏语地名■(dbusgtsang)的记音,而明清《西番译语》里■字读音近乎汉字"五"。至于清代西藏地区的满语名称wargidzang(意为西藏)是汉语地名"西藏"的翻译,并非藏语■(乌思藏、五藏)的翻译。
文章以第四世敏珠尔活佛降白曲吉丹增赤列所著《世界广说》为中心,结合清代诸部藏文地理文献,对其中涉及汉地部分内容进行解读,梳理清代蒙古族、藏族知识阶层对于汉地的地理认知与观念,认为《世界广说》对于"汉地"存在三种层面(文化地理、政治地理和宗教地理)的不同表述。
在山川、湖泊广布的青藏高原,藏族民众以湖泊为中心,创造了适应高原生活的信仰系统和知识系统,赋予湖泊神性、人性和灵性,并且从生活角度对湖泊来历进行解释。藏族湖泊来历传说"泉水成湖"母题与汉族湖泊来历传说"地陷为湖"母题构成了中华民族湖泊地方传统知识的重要类型,也从生活观念、意义表达,以及叙事逻辑、母题构成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文章认为地方志具有地方性、连续性、资料性、时代性和可靠性等特点,这是地方志的共性。但方志是以记载某一地区事实为职能的著作,由于各地的地理形势、山川气候、物产资料、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不尽相同,所编方志内容必然各具特色。西藏自治区所编撰的专业志、地区志、市志、县志既具方志共性又各有其特点。文章结合中国藏学出版社所出一系列西藏自治区新方志,对其特点作了分析和介绍,对全面了解西藏自治区新方志具有参考意义。
作为中国历史组成部分的《西藏通史》,以其8卷13册850余万字的规模,展现了西藏地方、藏族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与内地、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空长卷。这是中国藏学研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奠定登高望远新高地的巨大成就。在此,我首先向这部巨著的总主编拉巴平措先生、张云教授以及各卷主编和包括海峡两岸的藏学作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由拉巴平措、陈庆英两位先生任总主编,张云教授任执行总主编,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牵头,组织协调全国近30家研究机构及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聚多方之力完成的《西藏通史》,已由中国藏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西藏通史》共8卷13册,内容从远古到当代,记述了西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全书850余万字,可谓皇皇巨著。多卷本《西藏通史》的编撰是一项重大学术性文化工程,工作量大,难度更大,任务艰巨。
《西藏通史》~①正式出版了,可喜可贺!这部历时14年、由近百位藏学家和各领域专家共同完成的巨著,不仅是首部完整、全面、系统阐述西藏历史的通史著作,亦是进入新世纪后能够代表我国民族研究最高水平的著作。在以下两个方面,该著作表现出明显的特点。
目前所见各种文献有关明成祖遣使召请宗喀巴的记载中,没有一种堪称完善,它们在内容上互补的同时存在一些相互抵触和混淆的说法,以致后人对明成祖遣使迎请宗喀巴的次数和过程皆不甚明了。虽然一些文献说明成祖曾多次遣使召请宗喀巴,但有据可考者仅有两次。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藏汉文献分别对明廷使臣于永乐六年(1408)及十二年(1414)两次迎请宗喀巴的具体过程进行考述和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