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温泉,润泽人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415722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188-02
  学校的“特色”是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则之一规定:“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多种形式办学,培养多种规格人才,走出符合我国和各地区实际的发展教育的路子”,并提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特色办学是普通学校成长和发展的一种最佳契机。创建特色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将有力推动和丰富、完善素质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期,就必须改变过去“千校一面”的固定模式,办出自己的特色。在这种背景下,从化区温泉镇第一中心小学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总结,在学校传统文化与地理位置的考量下,充分诠释学校文化内涵和挖掘特色项目育人的理念下,最终形成“清泉文化创建温润教育”的特色办学理念。温泉小学围绕“温润教育”的特色办学理念,展开了一系列的特色办学实践。
  一、“清泉文化”形成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我校坐落于从化市温泉风景区内,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环境。根据我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异的人文资源的特点将学校打造成学校特色,源于泉水无私奉献、不屈不饶及涌泉相报的精神,是追求“清泉树人,泽润千秋”办学理想的新探寻。
  1.大爱、温润的人文传说
  我校处于著名的温泉风景区,传说中的温泉水来历就是当地一徐姓老伯有一口银锅煮水为免费百姓医病,后来被恶霸强夺而跳崖,银锅跌落至山地而化成温泉水。温泉的传说以一种自强不息、勤奋奉献的精神,时时刻刻滋润着师生的心灵,陶冶着师生的情操。教师以大爱的情操,温润每个学生,培养他们拥有积极、向上、乐观、感恩的阳光心态,激发师生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光荣感、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提升办学品位。
  2.善良、温润的生源本质
  温泉小学的生源分为几部分,多数为当地居民,还有驻地一些单位,也有一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因为属于农村学村,学生可能比较调皮,但品质都十分的善良,纯朴,他们各有特长,颇具才华。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充满个性,富有情怀,具有创造力的多样化人才,因此在特色办学过程中,学校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宽容、温情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学校这个大舞台中认知和发展自己,让他们获得自信,健康快乐的成长。
  3.润物无声的特色
  根据地理优势置,挖掘温泉资源,以“清泉文化创建温润教育的特色”的研究,探索”清泉文化”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创建清泉文化“温教润育”引领学校管理、德育及教学的发展。通过实证研究、实物收集等方法以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认同; “清泉”为寓意,通过清澈、温暖的温泉水润泽每个孩子的心灵。在“搜寻历史足迹,做生活小主人”的特色项目研究的基础上,以“清泉文化、润泽教育”打造特色的品牌。通过对以“清泉文化创建温润教育的特色”的研究,用浸润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施教后,使受教育者有所“润”,即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建立温润平和的师生关系,润而不燥的课堂模式,实现师生间的情感共振与经验分享,让教育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润泽的教育,让学生人格成长滋润于完善的德育体系,文化成长浸润于以书修身的读书广场,兴趣成长朗润于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能力成长和润于创新的实践活动,专业成长泽润于卓有建树的教师文化。
  二、“清泉文化、温润教育”的文化定位和理念架构
  温泉小学将建设一个有着“温润教育”特色的学校,提升学校的品牌特色。通过各科目的渗透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根据学校特色建设的总体目标系统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推进;要把特色建设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把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管理上,则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学校管理,不断提高管理的层次。具体有三点:
  其一在以“清泉文化创建温润教育”的学校特色过程中,在总体思路的指导下,使各工作有机的整体,在学校的管理层面,以人为中心, 对师生进行人性化、人格化的管理, 不仅从内心深处激发师生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更让他们心情舒畅、 精神愉悦地自觉为学、求学。
  其二秉承我校的优良传统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融入清泉文化的教育,丰富学校的育人模式,培养一批批知识广博、胸襟开阔,懂得感恩、乐于奉献的小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其三以温润平和的师生关系,润而不燥的课堂模式,实现着师生间的情感共振与经验分享,让教育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温泉小學的教育理念中,教育是以坚持“以人为本,大爱无疆”的原则,从“温润教育”的文化理念中让广大师生感受到“灵动温泉,润泽才品”这一核心理念,在清泉文化中润泽才能和品德,以博大的爱温暖师生的心灵,本着“育人”“育心”“育情”“育理”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情感的等方面的文化内化为自身比较全面的素质,成为一个知识广博、胸襟开阔,懂得感恩、乐于奉献的人。在充满灵动温润的教育氛围中快乐自信地成长,心智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清泉文化,温润教育”的特色办学理念与实践
  温泉小学以“清泉文化创建温润教育”特色的模式,分为“清泉文化”,“清泉课程”,“灵动课堂”三个方面。
  1.创建“清泉文化”校园文化氛围
  在打造外观环境方面,温泉小学着力打造文雅、优美和干净的校园环境,通过校园景特体现“温润教育”的特色文化理念。例如地处温泉风景区内,有驰名中外的岭南第一泉利,用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环境,从本校校名“温泉”入手,在校园入口打造了一个温泉喷池,让师生一进校园就感受到清泉的润泽。让“清泉”形象成为校园的精神标识,以“让清泉温润每个孩子的心灵”为内核的精神高地,并通过学校文化形成学校特色。结合清泉文化,建立清泉文化长廊,体现“清泉文化温润教育”特色育人模式。开放式“快乐书吧”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风雨长廊”体现学校对学生、家长的关爱,班级图书角、校舍墙壁、校园楼梯和教室板报展示着“清泉文化教育”所提倡的温柔、仁爱、守礼、宽厚、谦虚、友爱。同时围绕着“清泉文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校园才艺大赛,诗歌朗诵。学校还把“温润教育”内化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实施“温润教育””的教育研究,以“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为教育理念,通过用浸润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施教后,使受教育者有所“润”,即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2.开展完整多元化的清泉文化课程
  开发“温润教育”特色课程研究。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努力探索研究、构建开发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的校本课程体系,其中包含较为完整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策略体系以及评价体系。
  3.探索“温润”灵动课堂行动研究
  挖掘课堂潜力,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生命力,使不同学科绽放出不同的风采。尊重学生差异发展的需要,通过“灵动的教学”促进各层次的学生“灵动高效地学习”并获得充分的发展。
  4.清泉育人,品德兼修
  我校“清泉温润”源于温泉水无私奉献、不屈不挠及涌泉相报的精神,以一种自强不息、勤奋奉献的精神,时时刻刻滋润着师生们的心灵,陶冶着师生的情操,是追求“清泉树人,泽润千秋”办学理想的新探寻。
  秉承我校的优良传统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促进我校的可持续发展,让“清泉”形象成为校园的精神标识,以“让清泉润泽每个孩子的心灵”为内核的精神高地,并通过学校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最终办成特色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开展,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和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作为教育改革中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学生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和组织者,主要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自身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时期下,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成为当前重点工作,这就需要高校方面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的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成为社会发展
期刊
【摘要】高校建设创新创业中心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大连工业大学创新创业中心为基础,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训练模式,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大学生“创新中心”和“创业中心”两大实践平台;为实现“三进一出、内外兼修”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创新中心 创业中心 创新创业能力  【基金项目】2017年大连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转型建设项目;2016年大连工业大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是高中教育主体的观念被广泛认同,这就使得高中班主任也应及时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与方式,与时俱进地把“以人为本”的观念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尽可能使得班级管理成为助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实现快乐成长目标的保障。本文就人本管理下的高中班主任管理藝术,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人本管理 高中班主任 管理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改革教育民生是改革的动力之一,通过对W市某区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进行调查,介绍了教育现状与民生压力情况,对课业负担的界定及是否过重的标准进行阐述,接着对各中学情况和课业负担总体状况和问题以及成因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在教育民生压力视角下如何看待课业负担重的教育现象,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进而希望能够增进教育民生福祉,缓释教育民生压力。  【关键词】民生压力视角 中学
期刊
【摘要】为适应创新发展的社会发展战略,高等院校应该将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及时转变人才培养的理念和计划,深入分析与总结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问题,从而制定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从而为各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关键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基本问题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179-01  1.高校创新人才培
期刊
【摘要】计算机领域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精彩的动画效果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动画设计教学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04-01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发展极其迅速、应用极其广泛的学科。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当今任何一门学科都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为了满足企业和市场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高校应该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高校教学工作培养目标和实际岗位需求进行结合,在此主要研究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设计的相关改革实践,希望可以给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毕业设计 改革实践  【基金支持】2018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期刊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为专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入门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后续网上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 虽然有关人员经过多年的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该课程的实际效果还是差强人意,现阶段更多教育教学组织机构开始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对成人学生的计算机课程的改革新途径与新方法进行探索,如研讨会与交流会等。要想达到应有的培
期刊
【摘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我国有着较长的历史的,现如今已经得到了许多院校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对我国大学生影响较大的课外科技活动。而高职院校作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在理论基础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数学课程由于受到教学方法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效果十分不理想,很多高职学生甚至觉得数学对日后工作起不了多大帮助,因此出现了較多问题,相关工作者应积极探寻与思考数学
期刊
【摘要】中职教育是为社会提供可用性人才的主要课程,伴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显得越发明显。在中职财会课堂教学中,因为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当前中职财会课堂教学质量较差。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中职财会教育质量,本文详细分析中职财会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  【关键词】中职财会 教学方法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