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rgw91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重大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的学生也深知其重要性,在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却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出现如此严重的两极分化呢?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严重分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
  1、学无兴趣,意志薄弱,遇难而退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研究中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其实,大部分不愿学习数学的同学往往是学习意志太薄弱。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大,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了。在学习中,部份同学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思想懒惰,不求甚解,学不思记
  研究表明,数学学习成绩倒退的学生都是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他们由于思想懒惰、不求甚解、学不思记,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造成在学习新知识时与前面的旧知识始终联系不起来,因而理解新知困难,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方法欠妥,思维僵化,适应性差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二、预防和克服数学学习分化的对策
  1、融洽关系,师生平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任课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要教师愿意和学生交朋友,学生就会倾心诚服于你,会努力学习你所教的学科,这样就不愁学生不努力学习数学,当然就更不愁学生学不好数学.
  2、灵活施教,以趣激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要使学生热爱数学,就必须把数学教活,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3、循循善诱,教会自学
  在教学中,教师只能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当学生不懂的时候,教师要用建议性的语言巧妙地点拨;当学生迷失方向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走出迷茫;当学生思维僵化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思考;当学生在理解某个问题有困难,或对例题的某一步或几步弄不懂时,教师要善于“疏导”;当学生思维懒惰,不愿意思考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开导”;当学生练习感到困难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恰当的“辅导”,使学生顺利地越过难关,尝到胜利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自愿去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把学习数学的活动坚持到底。
  4、善“教”善“导”,恰当“点拨”
  从真正意义上讲,最有效的教学不是教师的“教”,而在于教师正确的“导学”。教师不要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而要和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必要时,以建议性语言给学生以恰当的“点拨”。另外,教师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加强对学生抽象逻辑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5、科学检测,体验成功
  一些学生讨厌数学学习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学生每期期末考试中总是数学考分太低。这与我们的考题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数学题综合性太强,比如一道题包含有几个知识点,对于某些后进生或中等生,只要对其中某一点没有掌握,就有可能做不对这个题,那么,教师就无法准确了解学生对这几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也就失去了考察的意义。所以,检测的考试题一定要体现其科学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讲评试卷,更有利于教师后继教学。学生通过这样的考试,一般都能获得一定的分数或较好的分数,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
其他文献
张治中与张学良是在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后认识的,在随后的交往中,张治中喜欢张学良说话爽快、待人热诚,张学良也欣赏张治中的人品,两人成为要好的朋友。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被蒋介石“严加管束”,失去了自由。张治中钦佩张学良的胆量义气,同情他的遭遇,一有机会,就去探望他,从1936年底到1947年十年间,张治中先后三次看望幽禁中的张学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期刊
所谓课前预习就是老师在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的内容,为学习新课准备的认识过程。有效的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起始环节,至少能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培养自学能力;2、有利于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3、提高听课效果;4、能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5、改变被动的学习局面。总之,有效的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而有效地进行预习,让预习“脚踏实地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问题。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整合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数学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了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因此,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一、充分认识情感教育在数学
期刊
数学学习动机是推动数学学习的驱动力。学生没有数学学习动机,就象汽车没有发动机;学生有了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就有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所以必须激励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动机。然而帮助缺乏数学学习动机的学生的最好办法就是首先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并在进步中体验一种内部的自我激发。其具体方法如下:
期刊
文言文中,词句用法灵活,有些词句往往会在同一篇文章中反复出现,而词的意义和用法在所处的语境中或相同或不相同,句子的形式也可能会出现某种不同,如一般语序和特殊语序的不同、省略句和完全句的不同,教师若在施教中注意到这一点,用对比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则可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有关知识点,收到化难为易、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孰与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表意完全相同,只不过前者是合式结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新课标指出:“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科学精神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年河北省已把生物实验操作考核纳入到中考总分,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生物实验教
期刊
摘 要: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仅要老师好好地教,更主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本文从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方面对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参与 激发兴趣 学习习惯    教学质量是每个学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我们面对的是儿童,儿童的天性是好玩、好奇、好胜,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给美术课堂带来了生机,它不仅是课程内容、教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学理念发生了具大变化,教师的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由于美术学科一直处于学校的“冷三门”,是学生心目中的偏科。我们在学习全国的课改经验,以四川省高中新课改为契机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逐步建构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创造性地开展学生主体性“ 导师”教学,为学生创造了广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数学教学不是靠给学生“加压”,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推动力。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联系数学知识,抓住“热点、活点、趣点”,正确引导,“点穴”到位,挖掘开发数学知识的趣源,在教学中实施“趣教”,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营造和谐宽松、情深趣浓、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氛围,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用数学本身的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