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fis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数学教学不是靠给学生“加压”,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推动力。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联系数学知识,抓住“热点、活点、趣点”,正确引导,“点穴”到位,挖掘开发数学知识的趣源,在教学中实施“趣教”,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营造和谐宽松、情深趣浓、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氛围,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唤起学生对数学的钟情,让学生在清新的感知活动中掌握知识,在活跃的思维过程中学习方法,真正领略到数学知识的精彩、美妙和趣味。
  关键词:初中数学 兴趣教学 方法
  
  一、趣教的体现在课堂
  
  趣教是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的,在教学中,要运用简朴幽默的语言,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抓住学生的求知欲,设计出新颖而且吸引力强的问题,以调起学生的胃口,再施以趣教,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收到教学的高效益。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因素,进行趣教,激发兴趣。从人的生理机制看,趣味能使人的神经系统产生优势的兴奋中心,使人的精神和思维进入佳境。考虑到学生所固有的好奇心、争胜心,要正确剖析数学问题中的趣因子,来领悟数学知识的美妙,激发学生的情趣。如讲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未知数的设法、相等关系的确定会困扰学生的正确思维,使学生感到困难,此时可贴近生活选择学生较熟悉且有趣的事例:一群小孩分苹果,如果每人分5个则剩下一个,如果每人分6个则差1个,问有多少小孩多少苹果?学生置身于分苹果的活动中,可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两个“如果”对应的关系,从而设出有 x个人、y个苹果得到方程组,使学生感受到客观世界中、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问题感到亲切自然,增加学好用好方程组来解实际问题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可结合此题,渗透类比、比较的数学思想,采用变式训练的方法,让学生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以上题目可变为:某班学生外出旅游要住宿,如果每间房住4人,则有11人住不下;如果每间房住6人,则差5人才住满。问有多少学生多少间房?同时还可提出新的要求,利用题目再改成行程问题、工作问题的题目。创设这样的变式训练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身进入“角色”,思维活跃,兴趣浓厚,争相发言,效果良好,达到了学一题会一类题的目的,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除了趣味性强、内容新活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外,好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引导分析与探索同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初一学生对求代数式的值感到枯燥无味,可给学生一点兴奋剂,给出题目:
  已知:3x+2y+4z=23;
  2x+3y+z=12;
  求x+y+z的值。
  初学时学生不一定会求,可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找出条件式与结论式的基本特征和相互联系,通过把两条件式相加得到5x+5y+5z=35得到x+y+z=7。这时学生会在解题方法的体验中愉悦情感,感受成功的喜悦。此时再组织学生进入到具体问题中:小王去超市买3件甲种物品、2件乙种物品、4件丙种物品共付款23元,如果买2件甲种物品、3件乙种物品、1件丙种物品应付款12元,问买甲、乙、丙三种物品各1件需付多少钱?稍加变式改编为:小王买3件甲种物品,2件乙种物品,4件丙种物品共花9元,那么买2件甲种物品,3件丙种物品应付多少钱?这时学生大彻大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方法、训练了思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总之,新鲜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学中注意抓住问题的“新”、“活”之处,设置问题注意它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分析问题力求有新意,解决问题做到思路新颖、方法灵活,不重复自己,不描摹别人,敢于标新立异、想人所未想,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会大有好处。
  
  二、趣教的关键在教师
  
  实施趣教的重点应落在“趣”字上。教师要想把课上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围绕“趣”字设置问题、创设情境,从问题的提出到分析,最后到解决,体现“趣”“新”“活”。要在概念的引入、公式的推演、规律的发现中去揭示数学的美妙,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辅之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得到认识上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从而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有滋有味、入情入境。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把握数学、精通数学,还要与相关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注重语言技巧的锤炼,做到动情之处让人荡气回肠、诙谐之处让人捧腹开怀、豪迈之处让人信心百倍。教师进入到“角色”之中让学生的情感和思维随之波澜起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把相关的数学知识通过音像播放出来,更能达到激发情趣的目的,例如学习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时,对应元素在屏幕上“动”显出来,学生兴致高,学得好,掌握得牢。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就好。这就要求教师要联系教学内容,结合具体实例,做到“识趣”,即找出问题中现实中的趣味点;“引趣”,把带“趣味”性的问题、方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讨论。适时“激趣”,这是目的,通过激发兴趣,激活教学活动,以趣促学,收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其他文献
每一次教改浪潮都离不开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主旋律,都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必然走向,也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真实的生动活泼首先源于学生的求知欲与积极参与。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缺乏重新建构过程的基质。为了更好的
期刊
张治中与张学良是在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后认识的,在随后的交往中,张治中喜欢张学良说话爽快、待人热诚,张学良也欣赏张治中的人品,两人成为要好的朋友。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被蒋介石“严加管束”,失去了自由。张治中钦佩张学良的胆量义气,同情他的遭遇,一有机会,就去探望他,从1936年底到1947年十年间,张治中先后三次看望幽禁中的张学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期刊
所谓课前预习就是老师在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的内容,为学习新课准备的认识过程。有效的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起始环节,至少能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培养自学能力;2、有利于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3、提高听课效果;4、能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5、改变被动的学习局面。总之,有效的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而有效地进行预习,让预习“脚踏实地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问题。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整合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数学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了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因此,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一、充分认识情感教育在数学
期刊
数学学习动机是推动数学学习的驱动力。学生没有数学学习动机,就象汽车没有发动机;学生有了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就有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所以必须激励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动机。然而帮助缺乏数学学习动机的学生的最好办法就是首先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并在进步中体验一种内部的自我激发。其具体方法如下:
期刊
文言文中,词句用法灵活,有些词句往往会在同一篇文章中反复出现,而词的意义和用法在所处的语境中或相同或不相同,句子的形式也可能会出现某种不同,如一般语序和特殊语序的不同、省略句和完全句的不同,教师若在施教中注意到这一点,用对比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则可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有关知识点,收到化难为易、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孰与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表意完全相同,只不过前者是合式结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新课标指出:“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科学精神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年河北省已把生物实验操作考核纳入到中考总分,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生物实验教
期刊
摘 要: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仅要老师好好地教,更主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本文从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方面对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参与 激发兴趣 学习习惯    教学质量是每个学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我们面对的是儿童,儿童的天性是好玩、好奇、好胜,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给美术课堂带来了生机,它不仅是课程内容、教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学理念发生了具大变化,教师的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由于美术学科一直处于学校的“冷三门”,是学生心目中的偏科。我们在学习全国的课改经验,以四川省高中新课改为契机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逐步建构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创造性地开展学生主体性“ 导师”教学,为学生创造了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