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新课程,我走过了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热爱的心路历程,我体会到了当教师的艰辛,也体会到了当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乐趣。我很高兴能与新课改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与新课改一同成长,我痛苦着,成长着,快乐着!
一、初识课改,多了几分压力与动力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面对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感到教学工作不知该从哪里下手,有些茫然不知所措。那时候,我最头痛的就是:课堂上学生们总像霜打了的茄子,朗读课文和回答问题时总爱默不作声。2003年7月,我有幸和一些有丰富经验的年轻教师一起去参加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材培训,又陆续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聆听了很多有关课改的知识讲座,我对教学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自己身边有那么多的优秀青年教师,如果我只是拎着一桶数十年不变的死水,又怎么能实现自我的成长呢?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爱回答问题正是我自己不善于调节造成的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开始认识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改革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我开始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读《走进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改的书籍资料,利用分学科集体备课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认真研读优秀教案,把平行班老师的教案拿来进行参考和比较,综合后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认识到:作为教师,必须要经常和同事交流探讨,才能互相促进和提高,这是实现自我成长的大智慧所在。因此,遇到难以解决的教学环节、弄不懂的问题我就和平行班的老师讨论交流,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技艺和先进教法。
在新旧教材交替的阶段,如何使用好新教材,如何在老教材中渗透新教材思想,是语文教师尤其是我们新教师急切需要学习的。教务处余老师的指导,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机会, 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和鼓励,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重教学改革和研究的良好氛围,是我成长的沃土。
学校刚进行集体备课时,我代表一年级组上了一堂汇报课:《家》。我们在认真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后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那时我对电脑十分陌生,总觉得课件很神秘,不会制作也不会使用,束手无策,就只好准备了教具:生字卡片、教学图片。在平行班试课后,我们发现有些环节和步骤在课堂上却出现了和预想很不一样的效果:学生虽接触过这样的课型,却仍旧十分好奇,七嘴八舌,谈论得热火朝天,课堂有点失控,课后,我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写了深刻的反思。那堂课我的收获是:教师必须要适应学生的内在需求,要会视学情而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运筹帷幄,成竹在胸,善于驾驭生成性的课堂。
二、走近课改,多了几分理念和关注
1.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十年教改的历程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些习惯包括读书的习惯,写字的习惯,发言的习惯,与人交际的习惯,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等等。好习惯受用一生,好习惯改变人生。当我们不是作为教师,而是作为旁观者去每个班巡视一番的时候,会发现班与班之间的有着显著的差距。那些书写规范,普通话说的纯正,与人交流有礼貌的学生,无论做什么都呈现出一种素质、一种涵养,我们看着是一种享受。我曾经带过两轮大循环,我很注重这种习惯的培养。
2.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能演讲,能办手抄报,能参加各类综合素质比赛……这都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把上述各类活动归结为一种负担,我想这是一种误导。事实证明,这些活动都为学生搭建了极好的平台,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改中我们探讨最多的是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堂的生成,关注知识点的落实,注重创新,关注差生心理,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我们要做的,是协调好各个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最好的方案,最大能量的开发学生的潜能。
3.关注学生的阅读和积累。应该说,课程改革带给我们最大的观念变化就是教师学生都要阅读,让校园充满书香气。教师要通过阅读夯实文化低蕴,学生要通过广泛阅读开拓视野。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基本是这样做的:低年级指导学生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文80首》《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中年段关注学生背诵《唐诗宋词三百首》,部分经典诗词解读等;高年段注重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名家名篇、儿童文学大家的作品,以及短小的现代诗歌等。课本上要求背诵的文本必须课课过关。高筑墙,广积粮,为学生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当然这些阅读有些是浅层次的,只是背一背;有的我们可以赏析,指导写读后感,以及其他形式的一些读书汇报活动;教师指导的途径不一样,收获也会迥然不同。
4.注重学生的写作。学生的习作应该贯穿学生整个小学生活。从低年段的一句话,到中年段的段的训练,高年级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无一不是在从事写作训练;从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技巧的培养、写作素材的渗透,无一不是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写作契机,为学生提供发表平台,鼓励学生的想写、敢写、并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我所接手的班级,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但是我经常鼓励学生投稿。长久以来,学生发表在报上的文章,竟成为学生最亮丽的风景线。
三、走进课改,多了几分民主和和谐
建立民主的師生关系创设和谐课堂环境的前提。首先,教师要舍得感情投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若教师重视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定会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喜爱。其次,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伤害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儿童的自尊心。”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见解,宽容学生的错误,创设宽松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体会到一种做人的全部尊严,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幸福”,激起学生“拥有或寻找机会展示自我”的积极情感,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动态课堂,切忌在课堂上当着众人的面埋怨、指责某学生,切忌将学生的独特感受“一棍子打死”,否则,学生不敢也不愿在课堂上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语文课堂必然会出现“万马齐喑”的可哀局面。
四、走出课改,多了几分成熟和自信
1.教艺在提高。刚刚进行教改的时候,我刚好带了一轮实验教材。起初的我,停留在注重文本的解读,教学设计;每当上公开课就到处找可以借用的好的教学设计;后来有了一些经验,便开始狠钻教材,啃教参,将文本走个来回;我的进步应该是从纯粹的模仿上课,下载教案,到重组资源注重厚积薄发,夯实底蕴。现在的我更关注同课异构的课堂,尤其是特级教师同课异构课堂,切实有效地提高我的教学技巧。
2.成长为电脑高手。应该说在教学改革中,我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十年教改,我从一个电脑盲变成了语文教师中的电脑高手。从最初的浏览网页,写教育博客,到注重学科整合,制作动画,运用教学PPT,一样一样我无不孜孜以求。而我学到的这些电脑知识,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在第一时间将学生带到电脑阅览室,指导学生观看新闻报道,图片纪实,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促使学生写下了详实的关于地震的报告书。
3.阅读、积累,夯实文化底蕴。我读的书籍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人文类书籍,儿童文学书籍,教育类书籍,古典文学书籍。我从那些高尚的智慧的灵魂深处吸取营养,逐渐让愚笨的我变的有些睿智,也少走了一些弯路,逐渐缩短了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学生的幸福,课改,不仅有艰辛和挫折,更有欢笑与成功,课改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充满挑战!
一、初识课改,多了几分压力与动力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面对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感到教学工作不知该从哪里下手,有些茫然不知所措。那时候,我最头痛的就是:课堂上学生们总像霜打了的茄子,朗读课文和回答问题时总爱默不作声。2003年7月,我有幸和一些有丰富经验的年轻教师一起去参加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材培训,又陆续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聆听了很多有关课改的知识讲座,我对教学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自己身边有那么多的优秀青年教师,如果我只是拎着一桶数十年不变的死水,又怎么能实现自我的成长呢?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爱回答问题正是我自己不善于调节造成的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开始认识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改革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我开始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读《走进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改的书籍资料,利用分学科集体备课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认真研读优秀教案,把平行班老师的教案拿来进行参考和比较,综合后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认识到:作为教师,必须要经常和同事交流探讨,才能互相促进和提高,这是实现自我成长的大智慧所在。因此,遇到难以解决的教学环节、弄不懂的问题我就和平行班的老师讨论交流,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技艺和先进教法。
在新旧教材交替的阶段,如何使用好新教材,如何在老教材中渗透新教材思想,是语文教师尤其是我们新教师急切需要学习的。教务处余老师的指导,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机会, 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和鼓励,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重教学改革和研究的良好氛围,是我成长的沃土。
学校刚进行集体备课时,我代表一年级组上了一堂汇报课:《家》。我们在认真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后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那时我对电脑十分陌生,总觉得课件很神秘,不会制作也不会使用,束手无策,就只好准备了教具:生字卡片、教学图片。在平行班试课后,我们发现有些环节和步骤在课堂上却出现了和预想很不一样的效果:学生虽接触过这样的课型,却仍旧十分好奇,七嘴八舌,谈论得热火朝天,课堂有点失控,课后,我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写了深刻的反思。那堂课我的收获是:教师必须要适应学生的内在需求,要会视学情而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运筹帷幄,成竹在胸,善于驾驭生成性的课堂。
二、走近课改,多了几分理念和关注
1.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十年教改的历程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些习惯包括读书的习惯,写字的习惯,发言的习惯,与人交际的习惯,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等等。好习惯受用一生,好习惯改变人生。当我们不是作为教师,而是作为旁观者去每个班巡视一番的时候,会发现班与班之间的有着显著的差距。那些书写规范,普通话说的纯正,与人交流有礼貌的学生,无论做什么都呈现出一种素质、一种涵养,我们看着是一种享受。我曾经带过两轮大循环,我很注重这种习惯的培养。
2.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能演讲,能办手抄报,能参加各类综合素质比赛……这都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把上述各类活动归结为一种负担,我想这是一种误导。事实证明,这些活动都为学生搭建了极好的平台,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改中我们探讨最多的是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堂的生成,关注知识点的落实,注重创新,关注差生心理,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我们要做的,是协调好各个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最好的方案,最大能量的开发学生的潜能。
3.关注学生的阅读和积累。应该说,课程改革带给我们最大的观念变化就是教师学生都要阅读,让校园充满书香气。教师要通过阅读夯实文化低蕴,学生要通过广泛阅读开拓视野。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基本是这样做的:低年级指导学生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文80首》《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中年段关注学生背诵《唐诗宋词三百首》,部分经典诗词解读等;高年段注重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名家名篇、儿童文学大家的作品,以及短小的现代诗歌等。课本上要求背诵的文本必须课课过关。高筑墙,广积粮,为学生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当然这些阅读有些是浅层次的,只是背一背;有的我们可以赏析,指导写读后感,以及其他形式的一些读书汇报活动;教师指导的途径不一样,收获也会迥然不同。
4.注重学生的写作。学生的习作应该贯穿学生整个小学生活。从低年段的一句话,到中年段的段的训练,高年级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无一不是在从事写作训练;从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技巧的培养、写作素材的渗透,无一不是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写作契机,为学生提供发表平台,鼓励学生的想写、敢写、并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我所接手的班级,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但是我经常鼓励学生投稿。长久以来,学生发表在报上的文章,竟成为学生最亮丽的风景线。
三、走进课改,多了几分民主和和谐
建立民主的師生关系创设和谐课堂环境的前提。首先,教师要舍得感情投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若教师重视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定会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喜爱。其次,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伤害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儿童的自尊心。”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见解,宽容学生的错误,创设宽松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体会到一种做人的全部尊严,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幸福”,激起学生“拥有或寻找机会展示自我”的积极情感,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动态课堂,切忌在课堂上当着众人的面埋怨、指责某学生,切忌将学生的独特感受“一棍子打死”,否则,学生不敢也不愿在课堂上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语文课堂必然会出现“万马齐喑”的可哀局面。
四、走出课改,多了几分成熟和自信
1.教艺在提高。刚刚进行教改的时候,我刚好带了一轮实验教材。起初的我,停留在注重文本的解读,教学设计;每当上公开课就到处找可以借用的好的教学设计;后来有了一些经验,便开始狠钻教材,啃教参,将文本走个来回;我的进步应该是从纯粹的模仿上课,下载教案,到重组资源注重厚积薄发,夯实底蕴。现在的我更关注同课异构的课堂,尤其是特级教师同课异构课堂,切实有效地提高我的教学技巧。
2.成长为电脑高手。应该说在教学改革中,我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十年教改,我从一个电脑盲变成了语文教师中的电脑高手。从最初的浏览网页,写教育博客,到注重学科整合,制作动画,运用教学PPT,一样一样我无不孜孜以求。而我学到的这些电脑知识,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在第一时间将学生带到电脑阅览室,指导学生观看新闻报道,图片纪实,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促使学生写下了详实的关于地震的报告书。
3.阅读、积累,夯实文化底蕴。我读的书籍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人文类书籍,儿童文学书籍,教育类书籍,古典文学书籍。我从那些高尚的智慧的灵魂深处吸取营养,逐渐让愚笨的我变的有些睿智,也少走了一些弯路,逐渐缩短了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学生的幸福,课改,不仅有艰辛和挫折,更有欢笑与成功,课改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