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是承载人文、承接古今的综合学科知识,尤其是其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和思维培养,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如何运用历史教学去培养学生的独特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本文从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教学中要点出发,浅要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 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82-01
对于我们在革命老区的师生来说,由于信息的相对闭塞以及思想的相对落后,导致接触和吸收到的资源量有限,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也受到限制,因为他们除了课本很难在接触到其他强化学习欲望的东西。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要充分挖掘课本的教材资源,加上自身的教学优势,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1 高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要点分析
1.1打好课本教材基础,深入挖掘隐形知识
老话说得好:“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好比建一栋高楼,需要从最底层的基础抓紧,这些基础来源于课本,所以课本教材是历史教学的起点。然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教材来延伸,深入挖掘那些隐形的知识。这个教学要点首先必须读懂课本,对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等都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课本的精细解读,思路清晰地梳理知识进行归纳,最后再深入到课本中,利用书面显示的各种历史元素,深入挖掘隐性层面的知识。
1.2全面多层发展,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中最关键的一点无疑是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纵观古今,很多名人都是在全心全力集中于他们感兴趣的领域而取得的成功,因此,高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从这个方面入手。对于高中生来说,只有当他们内心历史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才能点燃其学习的热情,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此外,自信心、生活态度、人际关系等等也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部分,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与学生深入沟通交流,了解其性格与爱好,通过学生实际来改善教学方式,以便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历史教学。
1.3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与学是相互影响,互为牵制的。一直以来,历史教学都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学”的重要性。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学生只是被当作一个知识储存的容器,被教师一味地灌输,却很少关注知识是否被消化吸收。长此以往,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发挥不了,更不用说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了。所以,历史教学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吸收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2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策略
2.1加强课堂讨论教学,形成思想交流合力
作为思维交流最好的形式,课堂讨论旨在提供历史学习的一个有效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争论,通过教师的及时点拨指导,让学生在讨论中增长知识,及时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比如在讲二战时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战双方的胜负。有的学生片面认为“大撤退就是逃跑,逃跑就是打了败仗,英法联军自然是失败了”,教师这时要进行适当的点拨,从整个战斗的全局发展变化入手,用战略的长远眼光来看待这次撤退。当学生对此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之后,便了解到虽然双方各有胜负,但是这次撤退让法西斯企图消灭英法联军主力的阴谋未能得逞,为后续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埋下了伏笔。通过这样的课堂讨论学习,学生在获得各种知识的同时,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的思考方法。
2.2充分利用历史素材,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高中历史教材的一个特点就是从全新的角度去增加历史的原素材,再配以相应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和已学的知识,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认证和讨论。这是培养学生能力最好的方式,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资料,以典型习题为范例,通过仔细讲解,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读懂历史材料,通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时间、人物、事件来判断是课本中的哪_部分内容;其次,联系课本中的内容来解题;再次,对一些有问题的点要弄清楚,通过材料找出答案是最好的。另外在充分利用课本材料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增加课外历史材料,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历史学习兴趣。比如在二战中美国修改“中立法”实行“租借法案”时,可以引用罗斯福的一个形象比喻“如果你的邻居家着火了,想借你的水管用,你当时能讨价还价吗?”,这样形象的比喻也道出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原因,让学生尽快了解其中道理。
3 通过加强历史练习。不断强化提高思维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练习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基本知识,还要培养其历史能力与技巧,以养成灵活准确的思维。历史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比如一个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可以当成四道题目来练;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来设计一些进行思维锻炼的题型,如通过分析题来考察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问答题来训练学生的归纳和逻辑能力。通过有的放矢的教学目标来细化重点难点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此外,总结历史教材内容、优化历史知识结构、对旧知识进行梳理加工,这些都是进行思维能力锻炼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要点提炼,找到相关规律理清知识联系,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知识架构,不断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 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82-01
对于我们在革命老区的师生来说,由于信息的相对闭塞以及思想的相对落后,导致接触和吸收到的资源量有限,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也受到限制,因为他们除了课本很难在接触到其他强化学习欲望的东西。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要充分挖掘课本的教材资源,加上自身的教学优势,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1 高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要点分析
1.1打好课本教材基础,深入挖掘隐形知识
老话说得好:“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好比建一栋高楼,需要从最底层的基础抓紧,这些基础来源于课本,所以课本教材是历史教学的起点。然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教材来延伸,深入挖掘那些隐形的知识。这个教学要点首先必须读懂课本,对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等都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课本的精细解读,思路清晰地梳理知识进行归纳,最后再深入到课本中,利用书面显示的各种历史元素,深入挖掘隐性层面的知识。
1.2全面多层发展,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中最关键的一点无疑是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纵观古今,很多名人都是在全心全力集中于他们感兴趣的领域而取得的成功,因此,高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从这个方面入手。对于高中生来说,只有当他们内心历史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才能点燃其学习的热情,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此外,自信心、生活态度、人际关系等等也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部分,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与学生深入沟通交流,了解其性格与爱好,通过学生实际来改善教学方式,以便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历史教学。
1.3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与学是相互影响,互为牵制的。一直以来,历史教学都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学”的重要性。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学生只是被当作一个知识储存的容器,被教师一味地灌输,却很少关注知识是否被消化吸收。长此以往,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发挥不了,更不用说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了。所以,历史教学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吸收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2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策略
2.1加强课堂讨论教学,形成思想交流合力
作为思维交流最好的形式,课堂讨论旨在提供历史学习的一个有效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争论,通过教师的及时点拨指导,让学生在讨论中增长知识,及时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比如在讲二战时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战双方的胜负。有的学生片面认为“大撤退就是逃跑,逃跑就是打了败仗,英法联军自然是失败了”,教师这时要进行适当的点拨,从整个战斗的全局发展变化入手,用战略的长远眼光来看待这次撤退。当学生对此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之后,便了解到虽然双方各有胜负,但是这次撤退让法西斯企图消灭英法联军主力的阴谋未能得逞,为后续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埋下了伏笔。通过这样的课堂讨论学习,学生在获得各种知识的同时,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的思考方法。
2.2充分利用历史素材,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高中历史教材的一个特点就是从全新的角度去增加历史的原素材,再配以相应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和已学的知识,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认证和讨论。这是培养学生能力最好的方式,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资料,以典型习题为范例,通过仔细讲解,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读懂历史材料,通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时间、人物、事件来判断是课本中的哪_部分内容;其次,联系课本中的内容来解题;再次,对一些有问题的点要弄清楚,通过材料找出答案是最好的。另外在充分利用课本材料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增加课外历史材料,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历史学习兴趣。比如在二战中美国修改“中立法”实行“租借法案”时,可以引用罗斯福的一个形象比喻“如果你的邻居家着火了,想借你的水管用,你当时能讨价还价吗?”,这样形象的比喻也道出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原因,让学生尽快了解其中道理。
3 通过加强历史练习。不断强化提高思维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练习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基本知识,还要培养其历史能力与技巧,以养成灵活准确的思维。历史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比如一个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可以当成四道题目来练;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来设计一些进行思维锻炼的题型,如通过分析题来考察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问答题来训练学生的归纳和逻辑能力。通过有的放矢的教学目标来细化重点难点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此外,总结历史教材内容、优化历史知识结构、对旧知识进行梳理加工,这些都是进行思维能力锻炼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要点提炼,找到相关规律理清知识联系,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知识架构,不断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