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9年中国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ton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2007–2009年中国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表型和基因型特征。

方法

选取2007–2009年分离自浙江省、江苏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辽宁省,经生化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的临床分离株作为研究对象,共135株。采用PCR方法对其进行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素(tdh)、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trh),种鉴定基因不耐热溶血素(tlh)、toxRVPMgyrB及"大流行菌群"标识基因(GSPCRPGSPCRorf8、HUα)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菌株对8种抗菌素的耐药性;对实验菌株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PFGE)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135株临床分离株tlhtoxRgyrBVPM均为阳性,85.9%(116/135)的临床菌株tdh和(或)trh阳性,tdhtrh的携带率分别为85.2%(115/135)、3.0%(4/135),其中3株菌同时携带两种毒力基因。GSPCRPGSPCRorf8、HUα的携带率分别为66.7%(90/135)、80.7%(109/135)、65.2%(88/135)、66.7%(90/135)。135株临床株耐受至少1种抗菌素的占8.1%(11/135),其中,9株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2株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1株对四环素耐药。所有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均敏感。135株临床株检出29种血清型,以O3、O4、O1群为主,占89.6%(121/135),O3∶K6为优势血清型,占56.3%(76/135)。我国"大流行菌群"包括O3∶K6、O4∶K68、O1∶K36、O1∶K25、O1∶K5、O3∶K29等血清型。限制性内切酶SfiⅠ和NotⅠ的酶切图谱片段集中在30~700 kb之间,聚类分析各分为6个群和9个群,最低相似度分别为52.6%和58.7%,临床"大流行菌群"菌株分别位于C群和D群。

结论

我国大部分副溶血性弧菌临床株携带毒力基因;"大流行菌群"尤其是O3∶K6血清型在我国呈流行趋势,GSPCRHUα可作为判定"大流行菌群"标识基因。PFGE分型可靠且能区分"大流行菌群"和散发菌株。

其他文献
监测检测是发现HIV感染者、掌握疫情的有效手段,是艾滋病预防上预的第一步。然而,在南非,HIV检测率依然很低,据报道,15~49岁人群中仅有25%在过去12个月中接受过HIV检测并知晓感染状态。
期刊
目的了解山东省居民每日膳食钠的摄入量及食物来源。方法于2011年6月在山东省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184名18~69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最终数据完整者为2140名,完成率为98.0%。通过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和称重法收集其进食的所有食物及所在家庭3 d各类调味品的消费数据,计算调查对象的平均每人每天膳食钠摄入量。比较不同特征调查对象膳食钠摄入量的差异,计算不同食物来源膳食钠占总
期刊
诱导出有效中和抗体是传统疫苗研发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能否有效诱导HIV-1广谱中和抗体(BnABs)是HIV疫苗研制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但HIV的高变异、多亚型和易重组等特点,使该策略在疫苗研发中的作用甚微。笔者指出使感染原始毒株包膜区与无变异位点(UCAs)的B细胞受体结合可以诱导产生BnABs。此研究详细报道了一个非洲志愿者感染毒株后,BnABs的结构及其进化过程,通过病毒和抗体基因的序列分析
目的 评价完成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IPV)基础免疫的儿童,在18月龄进行IPV加强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2011至2012年选择在2、3、4月龄各接种1剂IPV完成基础免疫,并且在18月龄完成1剂IPV加强免疫接种的儿童,共有97名研究对象入组,检测加强免疫前、后的血清中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和保护率.同时观察
美国新兴动物传染病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Emerging and Zoonotic Infectious Diseases, NCEZID)是美国CDC下属机构之一,旨在检测、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该中心通过普及传染病传播的途径和机制,在疾病发源地阻止其传播并采取预防措施。由于人类生活环境的互通性,传染性疾病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故该中心的工作范围不仅限于美国本土,还包括
目的 分析中国7 ~10岁儿童腹型肥胖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选取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资料完整的7~10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0 495名.利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制定的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腰围身高比(WHtR)>0.46判定体形,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形、单纯腹型肥胖、腹型肥胖合并外周型肥胖(简称复合型肥胖)和其他体形;以血压高于201
目的了解维生素A(vitamin A, VA)和铁剂的单独及联合补充对铁代谢稳态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3–9月以成都郫县地区8所幼儿园中所有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445名,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入单独VA补充组(一次性口服VA 20万单位,VA组),单独铁剂补充组(口服补充元素铁,剂量为每天1~2 mg/kg,每周5 d,时间为6个月,FE组),VA及铁剂联合补充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