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离不开国际传播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l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闻媒体在日常生活中作用的凸显,国际传播对公共外交的影响与作用与日俱增,甚至成为公共外交实现目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学者曾说,公共外交强调的是“一国政府与国外民众的‘合作’度以及国外民众的‘接受’程度”。要让国外民众真正“接受”一国政府想要表达的观念与意愿,不仅要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信息表态,更需要借助国际传播,通过信息传播手段,了解、获悉并影响公共外交目标国的社会舆论,减少他国政府与民众对本国的误解与错误认知,避免引起两国关系的变故甚至倒退,并提高本国在他国公众中的正面形象,进而增进本国的国家利益。
  以批驳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为例,这个奖项充满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偏见,近30年来还日益呈现出“政治化”的趋势,但鉴于其在国际社会巨大的影响力,减弱及消除诺贝尔和平奖对中国发展的消极影响,不仅是中国政府外交、民间外交的工作内容,更应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目标。从1902年诺贝尔和平奖设置至今,有98名个人和20个组织获得过此奖,其中中国有两位获奖,一位是1989年的达赖,另一位就是2010年的刘晓波。
  相比于1989年严峻的国际环境及中国社会复杂的发展阶段,2010年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有了本质性的提升。从2010年10月8日诺贝尔和平奖公布之日算起,截至10月底,中国媒体批驳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评论与新闻报道超过30种,在百度上以“诺贝尔和平奖”为主题词的搜索将近600万条,除了一些对该奖项的介绍之外,基本上都是对其的批判和对中国立场的解释。这与21年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正因如此,从10月8日以来,挪威、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不少国家的学术界、商业界、媒体界精英受中国国际传播舆论的影响,先后在当地发表文章,批判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支持中国的立场,解释中国社会的情绪及其观点。
  可以说,相比于1989年,以国际传播为主要手段,批驳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的中国公共外交是成效显著的,尽管它没有(事实上也不可能)根除西方社会在人权、言论自由、政治体制方面对中国根深蒂固的偏见,但在围绕和平奖的外交斗争上,打破了过去中国公共外交的沉默,传播了中国政府及社会的立场和主张。
  过去20年是中国媒体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使中国几乎进入了“全民传播的时代”。但与此同时,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依然面临着手段的多元化、速度的及时性、载体的丰富度的考验。
  以批驳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为例,中国外交部在10月8日诺贝尔和平奖公布当天,就回应表示“把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刘晓波,完全违背该奖项的宗旨,也是对和平奖的亵渎”,相关媒体都转载了这些新闻。但在2010年10月9日,即在诺贝尔和平奖公布的第二天,中国媒体里的相关评论仅有《诺贝尔和平奖又砸了自己的牌子》(环球时报社评)《诺贝尔和平奖已失真、失明、失信》(郭兴)两篇评论,这与中国社会即时的真实反应并不相符。截至10月16日,即和平奖公布后的一周内,中国媒体中批驳诺贝尔和平奖的文章仅有8篇。中国博客及各大网站BBS留言中基本没有出现任何一条评论。
  尽管在10月中旬之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上出现了10多条新闻评论,而在此期间,中国媒体也相继转载了挪威、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对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批判,但从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新闻价值的本身来看,中国对此的新闻报道总量是不够的,在报道速度上也是相对滞后的,报道的载体也相对单一。这里的原因很多,但诸多表征告诉我们,在重大敏感问题上,中国国际传播能力依然相对落后,这也使中国公共外交未能发挥出更大的效果。
  事实表明,中国社会的价值共识及其知识精英的有所作为,将推动中国的国际传播,也将直接决定公共外交的效果。
  据笔者的观察,在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的信息传播上,国际媒体对中国政府的反应远没有对中国社会的观察更有兴趣。而中国唯一一份反映国内社会情绪的调查“诺贝尔和平奖事件公众态度调查报告”,是由《环球时报》在10月18日公布的。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在京沪穗三地的调查显示,七成多的受访者并不知道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是谁;近75%中国受访者认为诺贝尔委员会是“向中国施压,试图让中国接受西方的政治体制”,或者认为是“向中国渗透西方价值观”。41.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政府对诺贝尔和平奖事件应该不予理睬,淡化处理;33.1%的人认为中国应该谴责诺贝尔委员会的行动,不予配合,并揭露西方的图谋。59.3%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收回授予刘晓波和平奖的决定,并向中国人民道歉。此外57.2%的受访者认为应该继续依法关押刘晓波,直至服刑期满。
  这些数据显示了中国社会对本国政府极高的民意支持率,其结果被挪威及其他西方媒体广为引用,以至于诺贝尔委员会主席亚格兰10月22日在《纽约时报》上以“为什么要颁给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为题公开撰文时也承认,知道“中国政府和社会不同意我们的颁奖结果”。这说明中国社会关于重大敏感问题上对政府高度支持率及其共识,将聚合成强大的国际传播力,并对公共外交的对象形成有效的冲击。
  与此同时,知识精英对公共外交的推动力量也是巨大的。在此次批驳中,仅有周弘、高铭暄、刘国福、张维为等少数几位中国学者公开撰文进行了相关的反驳。这些文章在互联网中广为转引,有的还被翻译成英文,在国际媒体中形成一定的影响。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知识精英的言论比政府言论更有可信度。然而,在整个批驳进程中,中国知识精英的参与度是非常低的。由此看来,如何将中国民意真实反映到公共外交进程中去,如何激励知识精英参与和配合中国的公共外交,将是未来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其他文献
作为化学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石,三重表征理论指导着化学教师的教学以及教材、课程、软件编制者的工作,为化学的教学提供了一条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教学和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三
介绍了通用串行总线 (USB) 的特点及其专用芯片ISP1161的使用.ISP1161采用飞利浦公司独特的设计,可以同时用作USB主控制器和设备控制器.ISP1161非常适合于需要USB主机,USB设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早产儿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122例为研究对象,按入住时间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
良好的学业情绪与较高的学业成就、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因此,关注学业情绪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学业情绪的控制-价值理论,探讨班级环境、核心自我评价、学
为提高精炼过程钙处理效果,在江苏某钢厂对比分析了实芯纯钙线和硅钙线在180吨LF炉精炼过程应用的冶金效果,并对实芯纯钙线最佳喂丝速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实芯钙线的最佳
通过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点以及信息化现状,提出了信息化技术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不足,给出了如何利用信息化加
中国电视业内关于纪录片创作方式,创作理念的探讨层出不穷,却始终缺乏用国家发展战略的眼光来看待纪录片的对外传播问题。在中国电视泛娱乐化、快餐化的背后,纪录片在对外交流和外宣领域中树立中华民族形象方面的重要性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纪录片能够营造其他类型电视产品无法比拟的“真实感”体验。某种程度上,纪录片在对外交流上的语态与语境相对客观,这种易于接受的“软性宣传”优势明显超过新闻、娱乐、电视剧等其他领域的
特征提取是手写体汉字识别的一个研究难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新提取方法,即将Gabor变换和正交矩变换结合起来,用正交Zernike矩提取全局特征,用Gabor变换提取局部特征,然后使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特征压缩。由此得到的特征向量能从整体上和局部上反映汉字的特征。实验证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