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来源 :卫生毒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2587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人类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 基因5个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SNPs)及其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单链构像多态性(SSCP)-DNA直接测序法对100例正常人和6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进行MGMT基因SNPs研究.结果在正常人群和肺癌患者中检测到MGMT基因的第3、4外显子上存在着SNPs,即第3外显子上第250位碱基C被T所取代,导致错义突变(CTTTTT,使Leu84Phe);第4外显子上第280位碱基C被T取代,导致同义突变(T TCTTT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实验性铅中毒对小鼠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铅致学习记忆损害的分子毒理学机制.方法小鼠用5 g/L醋酸铅溶液染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
目的构建人DNA双链断裂(DSB)修复基因hKu70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K,为以后的hKu70基因功能和毒理学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提取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总RNA,逆转录酶-
目前,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进行诱导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完全缓解(CR)率已达85%~90%,但其不足之处是缓解时间短,易复发,容易出现维甲酸综合症和快速发展的严重耐药性,
期刊
回顾了中国遗传毒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自70年代末至1983年为启动阶段,建立了一系列毒性检测方法,筛检了大量环境化学物的遗传毒性,以及培训了大量专业人员,成立了中国环境诱变刘学会。自
目的探讨镍所致DNA链断裂及其所诱导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酶(PARP)之间的关系.方法培养猴肾Vero细胞,分别用0、125、250、500、1 000 μmol/L的醋酸镍染毒2.5、6和12 h;苔盼
为探讨镉和镍的发育毒性机制及二者的联合作用特点,应用小鼠胚胎肢芽细胞微团培养和^35SO4掺入合成方法观察了氯化镉、氯化镍单独及联合作用对胚胎肢芽细胞蛋白聚糖合成情况的影响。
为探讨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在肿瘤治疗中的可能应用,小鼠接种肉瘤,于接种后第2,6天腹腔注射顺铂2mg/kg,在CDDP处理的同时0小时,前12,前24小时皮下注射EGF5μg/只及前24小时腹腔注射EGF5g/只,大鼠一次腹腔注射CDDP5mg/kg,于CDDP处理前
目的研究线粒体、内质网Ca2+-ATP酶以及Na+和K+-ATP酶活力的改变对铅引起的[Ca2+]i升高的调节作用,探讨铅引起的[Ca2+]i增高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神经肉瘤C6
氯乙醇(CE)与肝线粒体或微粒体共同温浴,引起线粒体、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LPO)表现为丙二醛(MDA)升高,还引起荧光偏振度(P)降低(膜脂流动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别,且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