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生成精彩的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nvsha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的结果。什么是智慧?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告诉我们智慧有流变、灵动的气质。智慧,在课堂的预设和生成中架起了一座桥梁,对于一个精彩的课堂,智慧至关重要。
  一、课堂导入要有智慧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好坏。它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好的导入能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何谓“导入”?“导”就是教师引导回忆一些与课文有自然联系的人或事,其目的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学习内容上来。“入”就是导入新课,过渡自然。
  课堂导入的智慧多种多样,如利用兴趣导入,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利用教材和教学本身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如在执教《人有四个宝》一文时,一位老师这样导入:“你们愿意做聪明的孩子吗?”“每个人都有四个宝,如果你学会这四个宝,你就会变得聪明起来,那么,这四件宝是什么呢?”这位老师运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课题具体化、形象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围绕文章标题导入,如《梦想的力量》一文,引导学生把握两个问题:梦想是什么?梦想是如何实现的?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领略课文的精妙构思;利用讲故事导入,学生更易集中注意力。小学生大都喜欢听故事,在上课之前,老师如果说“让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学生瞬间就会安静下来,眼神里流露出渴望的眼神,专心致志地听讲,老师就可抓住这个有力时机,在学生集中精力听故事的同时,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导入新课。只要开动脑筋,就能开一个凤头。
  二、对文本解读要有智慧
  对文本的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由于个人阅历和知识水平不同,对文本的解读也就不同,只有深入挖掘文本,才能为精彩课堂做好准备。
  比如教学《风筝》,要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童年”这一主题意义,仅靠这一文本是不够的。不仅要选取与学生现有的生活世界相适合的“童年文本”,而且要选取同一时代不同现实世界(如不同国家)不同人的“童年文本”,还要选取不同时代同一年龄段人的“童年文本”。而且这些“童年文本”大多应能构成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美的文学作品,也要引用其他形式的材料,进行理性上的多层面、多维度的导读。同时,“童年文本”的质性不仅来自于成长中的自我心灵,而且来自于对自然艺术和社会人生的探索,文本的材料完全可以是“文学”的,也可以是“美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教育学”的,等等。我们要多种视界融合的材料,通过材料“质性”地选择融合,使这一主题显得丰富完满,使阅读意义的产生有丰富的背景。学生亲历阅读即可,我们不必太多地讲解,事实已经证明讲解并没有让学生获得精神意义的生长。
  三、教学设计要有智慧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在导入时,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出示了抗美援朝的录像和解说,播放雄赳赳、气昂昂的《志愿军战歌》,本以为学生会在设置的情景中走进文本,反复指导学生朗读,设计的问题自以为很巧妙,看似很到位,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学生看似动情地读书声好像缺点什么,始终不能入情入境。
  其实,学生的朗读中缺少的是感情,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感动,因为学生缺乏对抗美援朝的深入了解,无法理解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那种“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深厚情意。
  这让我对预设有新的认识。
  (一)任何一篇课文教学的设计,立足点是学生的心灵,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与文本中情感的差异。
  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教材中情感的差异,寻求感情上的共鸣,如教学《再见了,亲人》,在课前应搜集大量的抗美援朝的资料,通过影片、文字,创设深入体会情感的条件。在设计教案时,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预习时的产生的需求信息,如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想了解什么,这样学生才能把对抗美援朝的感情融入到课文的情感中。
  (二)语文教学中的“感情朗读”不应成为教师浮于表面的技巧指导,而应成为感悟语言的一种方法。要将读和思结合起来,思考越深刻,情感体会就越深刻,因此,预设时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兴趣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如此,教学亦如此,只有教师的情绪才能点燃课堂的情绪,只有教师的激情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
  因此,智慧的教学设计要牢牢把握一点,要抓住课堂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内容的选择和环节的设计必须从实际出发。
  四、课堂教学要有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头脑是一个等待被点燃的火把,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头脑,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智慧才能捕捉住课堂教学灵感的火花。
  尤其是当课堂预设和生成不吻合时,更需课堂智慧。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的没有激情的行程。”当课堂上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和突发情况时,教师需要敏锐地洞察,灵活机智地应对,这样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注意宫殿这个词,想一想这个房子的主人是谁?”有的学生说是皇帝,有的说是皇太后,还有的说是上帝和教皇。伴随着一个个的回答,同学们不时哄堂大笑。其实,要想避免不必要的“笑场”很容易,只要课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开展以“圆明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就能丰富拓展课堂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另外,当学生说出上帝、教皇等答案时,只要老师展现足够的教育智慧和课堂艺术,迅速“救场”,就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开放的视野。
  只要教师善于利用教育机智,捕捉点拨的最佳时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就会极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教育的智慧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它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心人,我们应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积极捕捉每一个有用的教育信息,点燃智慧的火花。
其他文献
我们曾经对“精雕细刻、顺利流畅”的课堂教学羡慕不已,但慢慢地咀嚼,发觉这样的课堂只是表面的“完美”,实质上仅仅是学生适时“配合”教师完成教案而已,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感觉不到生命成长的气息和创造的欢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和教师。“动态生成”这个新名词频频出现。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具有高效、安全、快捷等特点的轨道交通发展迅猛。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飞跃发展和融合,代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领域最前沿技术水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进入教育领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实施后,现代信息技术被更加广泛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不断整合,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正在不断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也使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受到强烈的冲击而发生极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也因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对于语文学科乃至其他非信息技术学
早在1996年,科学家就利用体细胞核移植重编程产生了克隆羊——Dolly,这使得科学家能够重新审视胚胎发育理论,证明了高度分化的体细胞是可以逆转的,具有遗传的全能性,揭开了分子生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一直走在各门学科前列,在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呈现出百家争鸣的良好发展态势。文章作者结合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经验,阐述了如何改进教学模式手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成效 提升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始终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注重教学理念、手段模式等方面的创新,立足小学生
语文既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全面训练,从而提升语文素养。而小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起点,对提升学生各个方面语文能力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小学生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特点,不断激发小学生的说话
以往的教学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社会,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模式。  一、开放空间,开发资源  开放空间,开发与利用课外教学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提出问题的多元性,控制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提问时间,体现问题的创新性,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提问 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师生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它能实时地反映学生的思维状况和理解程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较快地
植物物候学是研究植物从展叶到果熟的生长繁殖周期的学科,对引种植物进行物候研究可以了解其生长周期以及适应性;另外,植物物候被认为是对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指标之一,结合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如何上出实效?语文课堂“活”的源头在哪儿?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厚求活  美国著名教育家科勒尼斯曾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由此可以看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具有广阔的学习环境——语文课堂大到整个社会。积极扩大语文的信息源,增加“活”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如:①鼓励学生每人订阅一份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有趣味的报刊,并按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