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之心蕴匠人之神

来源 :科学中国人·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张锦,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英国皇家学会会士。长期从事低维碳材料的物理化学研究,在低维碳材料的拉曼光谱学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05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等。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推动了纳米碳材料基础与应用研究发展。
  爱迪生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以坚持到底的精神最终发明了电灯,使人们不再受黑夜的限制。“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对于坚持的力量,荀况给予了最有分量的解释。纵观古今,在成大事者、大学问者身上,始终少不了执着坚持的精神。
  数十年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教授张锦,一直执守在碳纳米管研究中,就是对坚持的践行。他说,能不能做好科研,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看你能不能坚持。“低维碳材料的拉曼光譜学研究”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便是他与团队以十多年的坚持结出的硕果。
  耐心之树孕育黄金之果
  30多年前,当张锦还是宁夏同心县汪家塬村那个为取水行走30公里的少年时,他便深知“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真义。努力学习,汲取知识的养分,张锦走出了生养自己的家乡,走出了国门;30年多后的今天,当张锦已是头顶众多头衔的北京大学教授之时,儿时取水的记忆仍挥之不去。在他看来,正是因为那段苦乐并存的岁月锻造了他在往后科研工作中坚韧不屈、不向困难低头的品格;也造就了他不将就、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敢于“亮剑”、勇于承担责任的担当精神。正是拥有这一笔笔财富,使张锦在中国的碳纳米管(以下简称“碳管”)研究上乘风破浪,开创新篇。
  1985年,“足球”结构的C60一经发现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1991年,一种更加奇特的碳结构——碳管,被日本电子公司的饭岛博士发现。自碳管被发现以来,便被作为纳米材料的代表之一,独特的一维结构使其具备了优异的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等性质,在能源存储与转化、复合材料、多相催化、环境保护及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因而受到了企业界与科学界的“热力追捧”。
  “碳管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达到50 200GPa,是钢的100倍,密度却只有钢的1/6,它的弹性模量可达1TPa,约为钢的5倍。同时,碳管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却拥有良好的柔韧性,并且其熔点是已知材料中最高的。另外,碳管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电学性质与良好的传热性能,还有着较高的热导率……”张锦说道。1998年,张锦从英国利兹大学回国,2000年进入北京大学后就跟着刘忠范院士一直坚持做碳管研究。而在那个时候,中国的碳管研究才起步。在做了一段时间后,2004年左右石墨烯问世,盖过了碳管的风头,很多人转去做石墨烯的研究,而他却始终坚守在碳管这块阵地上,踏踏实实地埋头攻关。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你在一件事情上付出比别人更多努力时,你收获的将是别人所艳羡的成就。“低维碳材料的拉曼光谱学研究”荣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便是张锦坚守所得。
  碳管和石墨烯等低维碳材料有望在未来半导体、微纳电子和能源等领域发挥核心作用,是主导未来高科技产业竞争的战略材料。但是,在这之前,对其基本结构与性质的深入研究是能否取得引领性和原创性研究突破的关键环节,也是其落地应用的瓶颈所在。
  在“低维碳材料的拉曼光谱学研究”项目中,张锦以拉曼光谱技术为解决问题的“钥匙”,对低维碳材料结构与物性的微区拉曼表征、石墨烯增强拉曼散射和低维碳材料能带调控中的电子—声子耦合特征等基本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研究中,针对目前碳管研究中结构的精确控制及其结构与性能的表征等难题,张锦与团队发展了单壁碳管物性的高分辨拉曼光谱表征方法;提出了基于“碳基催化剂”的单壁碳管手性控制的克隆生长方法。其次,张锦团队提出了石墨烯增强拉曼散射的概念,证明了石墨烯增强拉曼散射的化学增强机制;发展了石墨烯的控制制备与转移技术,获得了严格单层的大面积石墨烯;发展了基于石墨烯的柔性拉曼散射增强基底的制备方法,实现了任意形貌表面上痕量物种的拉曼信号直接检测。最后,张锦团队提出了单壁碳管能带结构的应力调控方法;提出了低维碳材料能带结构的光化学调控方法,实现了石墨烯的片层裁剪、逐层减薄、石墨烯到氧化石墨烯的定域转化、以及碳管从金属性到半导体性的转化。这些研究发展了低维碳材料的拉曼光谱学,拓宽了低维碳材料的应用范围。
  从踏入碳管研究领域开始,张锦就一直相信碳管一定会“发光发热”,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他说,现在中国在碳管领域已经走在了最前面,但在高端的应用上,还需要探索,而他会不辞余力,在碳管研究上燃烧自己更多的“能量”。
  坚守初心,一战到底
  都说科研无坦途,如果你要问张锦科研攻关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张锦的回答是:“困难么,有是有,不过都忘了。”因为在他看来,科研有着别样的魅力,记忆中剩下的都是美好的情景。
  他难于忘怀的有,以特洛伊木马为灵感源头提出碳管生长催化剂时的兴奋。“碳管要长出来就要用催化剂,催化剂还要放得特别近,这就导致催化剂特别容易聚集,催化剂一旦聚集后就长不出碳管。所以我们根据特洛伊木马的故事想能不能先把催化剂藏起来,然后在碳管生长的过程中一个一个放出来,这样催化剂就不会聚集了。这一方法成功解决了催化剂易聚集的问题。”
  他难以忘怀的还有,研发出控制碳管结构的固体催化剂时的喜悦。他说,催化剂表面容易融化,无法控制碳管的结构。在无意中,他与学生发现以固体催化剂的对称性匹配能够实现特定结构碳管的控制生长。
  ……
  在科研生涯中,保存在张锦记忆中的全是这些和团队在讨论问题与解决问题中的快乐的回忆。在张锦看来,他们所研究的东西,可能只发表了几篇文章,但是后面的故事却不是几篇文章能够写尽的。18年过去了,对科研的热情,张锦仍不减当年。而对科研的深情,他用了一段话来阐释:“我们国家在碳管研究领域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能不能做得更好,这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做研究跟国外有差异,我们缺少工匠精神,向钱看,只想把东西做出来赶紧去赚钱走人,而很少有人真正把它从头到尾做好,把它的用处落到实处。此外,我们还缺少担当精神,不敢担负起科研人顶天立地做科研的责任。”
  要把一件事情做好,用功是必须的。对科研怀有巨大的深情与热情,在工作中,张锦一直践行着工匠精神。同样,张锦也认同,独行虽快,众行致远。在前进的过程中,他提倡的一个理念是和团队在学习中前进,和团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问题也更容易解决。“换句话说,我一个脑袋有限,我一个人指挥10个脑袋更有限,我应该把这一个脑袋跟10个脑袋加起来,变成11个脑袋做研究,这个才能够进行的快,提高更快。”而谈起未来的研究计划,张锦说,制备决定未来。要迎接碳时代的到来,制备这一关首当其冲需要攻克,他要以团队作战的形式,力战碳管制备,为碳时代的到来扫除障碍。
其他文献
2020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步伐。北京市通州区玉桥中学积极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开展网络线上教学。这对于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玉桥的教师们紧紧抓住这次机遇,不断地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提升自己,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學内容。
米歇尔曾说过:“良好的教育是谁都无法从你身上拿走的东西。”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中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给学生良好的教育?真正的语文教学剩下来的是什么?将思想的触角伸向语文教学的“原点”,教学的原点,就是语文最本质的地方。追寻语文课程的“原点”,就是要追寻语文本身的性质、语文本身的任务、语文本身学习的方式。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核心教学内容的学科。追寻语文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他人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个小时的挖掘,终于从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故事。文章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对父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等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情感真挚,刻画了一个父亲的伟大形象。本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其主要特点。教学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伟
曾经我在一所学校,亲身经历了两个令人非常振奋、非常感动的教育场景。  其一,在校园中心大道与球类运动场有一段绿化带,这里一年四季都盛开着不同种类和色彩的花。参观校园的人无不为这鲜花簇拥的大道啧啧称赞。可是在去年冬季,这条绿化带上却出现了一段鲜明的足迹。不少高年级学生进入运动场,不是绕到走几十米外的专用通道,而是走“直线”,弹跳比较好的学生腾空飞跃,那些比较拘谨的学生则沿着前人的“足迹”横穿而过。几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感受:课堂上学生总有说不完的“闲话”,再加上总有几个学生调皮捣蛋,教师稍有疏忽,教室里极有可能“炸了锅”而无法收拾。在这个时候,好像只有拿出“师道尊严”,甚至大声训斥,课堂才会逐渐平息下来。有时也会出现另一番情景,课堂变得极其安静,除了少数学生能专心上课外,多数学生面无表情,神情默然。本来丰富多彩、颇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课,变得死气沉沉。  那么如何激发学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让人措手不及。对此,上海市嘉定区黄家花园幼儿园组织教职成立志愿者服务队,筑牢疫情“防控墙”。这些最美的逆行者们,有的冲上一线协助医护人员测量体温,守护上海;有的下沉社区,协助社工人员入沪排查,守护家园;有的到隔離点,协助医护人员排摸疫情,守护防线;有的到口罩厂,协助生产人员加紧生产,守护生命……他们相信只要团结一心,战胜病毒指日可待!
作者简介:   于营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体育报》《海鸥文学》《青岛文学》《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广播电视报》《山东文学》《天津文学》《雨花》《时代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近百篇。  一   粉条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就从没顶的土里往上爬。感觉胸口憋得要死,感觉头上有丝丝的光亮在闪动,他就本能地使出吃奶的力气往上爬。感觉压在身上的泥土,像铁手攥着骨头和肉,每爬一步都痛,掉泪的痛,从没受
被子植物受精过程关键机制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段巧红团队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Alice Y. Cheung和Henming Wu教授等人合作,揭示了被子植物阻止多个花粉管进入胚珠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发表于Nature。FERONIA受体激酶调控了低甲酯化果胶质在丝状器的积累,进而调控了第一个花粉管诱导的一氧化氮在丝状器的积累。一氧化氮对诱导花粉管进入胚珠的诱饵蛋白进行亚硝基化修饰
“教育惩戒”一直是中小学教育中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关系的焦点问题。自3月1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施行以来,社会各界对“教育惩戒”的探讨持续不断。  过度依赖惩戒的教育是粗暴的教育,完全脱离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实施有效的“教育惩戒”,不仅需要明确规范的制度规定,还需要教师灵活的育人艺术。  在進行教育惩戒前,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其适用条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某一教育真理,用在这种情况
【教学目的】  采用绘画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起夏夜的美丽景色,有层次地描述星星、动物、花草、月亮的状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作文课,我们要学写《美丽的夏夜》。这是一篇描写夏夜景物的文章。怎样写好它呢?我有两个办法,一是 “画夏夜”,二是“演夏夜”。我先来“画夏夜”。你们仔细看,我画下了什么?(在黑板一角画下一个不规则图案。随后说明“这是一颗星星”。并且问:“样子像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