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跨国公司逐渐考虑把其区域总部设在大陆的情况下,各中心城市纷纷提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口号。本文就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的种种障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软硬环境两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中心城市 总部经济 软环境 硬环境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在2002年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弘在国内首次提出总部经济理论。随后关于总部经济的讨论和实践得以轰轰烈烈的展开,本文是在这种背景下对总部经济进行分析探讨,以便为各中心城市发展总部经济提出对策建议。
1.国内中心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障碍
目前国内明确提出总部经济的城市有北京、上海、香港等经济中心城市,还包括一些区域大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劲头也很大,如广州、深圳、厦门、大连、沈阳、济南、青岛、西安、重庆、郑州、武汉、无锡等都先后提出发展总部经济,从而形成了城市之间、城市的不同城区之间对总部资源的争夺。只要认识到总部经济的重要性,努力地吸引国内和国际企业入驻本市,总是可以利用总部经济效应发展自身的。如果吸引总部仅限于国内总部和内资企业的总部,总部经济效用将很难发挥。因而必须解决问题,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1政策与行政法规环境问题
跨国公司领导普遍认为政策与行政法规环境是我国在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方面最大的不足。
1.1.1政策过于繁多,政策法规透明度不够。在中国,公司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政策干预;并且很多政策自相矛盾,使得不熟悉我国国情的跨国公司无所适从。
1.1.2政策法规执行的统一性及连续性不够,执行人员的素质不高。
1.1.3政策法规的国际接轨不够。我国的很多法律及政策与国际惯例不能接轨,这使得跨国公司在境内境外运作会出现矛盾,进而削弱我国城市对跨国公司总部入驻的吸引力。
1.2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问题与其它资金问题
很多跨国公司认为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是目前影响跨国公司总部拓展业务的主要因素之一。
1.2.1作为跨国公司的总部,特别是在大中城市以上层次的地区总部,它必须能进行资金在国际间的灵活调拨,但我国现实中的资本项目管制使得跨国公司的这一重要功能无法实现。
1.2.2境内资金的调拨困难。人民银行规定,企业间不能相互贷款以及拆借资金。由于子公司均为独立法人,尽管都隶属于同一投资者,总部却无法实现资金在各子公司之间的自主流动。
1.2.3企业间的外汇平衡以及外汇调拨困难。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跨国公司企业间的外汇调剂是不允许的。
1.3税费负担问题
1.3.1税收水平问题。在个人所得税上,我国与新加坡、泰国等相比税收水平明显过高。再加上实行税前工资制度,这就使得跨国公司领导人不愿意将总部放在我国。
1.3.2两级财税制度所造成的税收负担以及政府行政干扰问题。一些政府为确保地方利益,在税收执行上税率各不相同。
1.3.3政府收费问题。在税收之外的政府收费更为混乱,收费无标准可言,且名目繁多,跨国公司无法适应。
1.4市场准入的限制问题
在行业限制上,认为有些方面限制过多,如投资性公司需要3000万美元以上的注册资金,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其后增资仍需有关部门批准。又如服务业至今不能成立投资性公司。市场准入政策过紧限制了公司业务拓展。对跨国公司在经营行业上的过多限制必然对跨国公司总部进入我国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
1.5人才素质问题
跨国公司认为我国人才供给的缺陷依次为:管理能力、外语交流水平和专业水平,无法满足跨国公司总部大量进入所需的人才条件。
1.6城市交通、商务和生活服务设施等有待进一步改善
我国各中心城市基本都存在交通问题,外资总部和域内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需要良好的交通作辅助。外资的注入尤其是总部的设立对服务业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生活服务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跨国公司人员的要求。
2.对策和建议
2.1努力改善软环境,为发展总部经济创造条件
2.1.1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改善政策与行政法规环境,加强总部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建设
市场机制是总部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另一方面应认识到市场在公共服务、外部性等领域会出现失灵,这需要政府发挥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因此,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政府应该对自身的职能进行准确定位,政府发挥的作用只能是引导而非主导,政府要做的是作好企业竞技的“裁判员”,而非“运动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对于总部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针对我国中心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现存的政策问题,我们必须加以解决,保持政策的统一和透明及其连续性,提高执行政策人员的职业素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政策层面积极和国际接轨,适应跨国公司的需要。
2.1.2加快外汇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善税收上缴政策和金融政策,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必要政策支持
对于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不是中心城市可以解决的,需要中央政府根据国内和国际形式加以决定,但是各中心城市可以像上海一样在金融政策方面争取中央的倾斜,上海浦东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的优势之一就是其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务。各中心城市应该在其可能的范围内为企业总部的资金调度和汇入汇出创造条件。税收方面同样应在地方的权限内对企业总部进行合理倾斜。
2.1.3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环境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之一就是各国企业之间竞争规则和平台的一致性。我国发展总部经济就必须站在全球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高度,为各跨国公司总部实施其全球竞争和发展战略提供一个统一公平的法律环境。因此,要尽可能在政策、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与国际接轨,对违背WTO规则或与国际惯例存在较大冲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修改和完善。
2.1.4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发展总部经济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输出了大量的毕业生,还有大量的海归人员,但是具体到跨国公司总部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却不容易找到,我们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必须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设立更多像中欧工商管理学院一样的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加大高层次管理、金融、技术等人才的培养。
2.2大力发展硬环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务及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发展总部经济,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浓厚的商业文化、开放的市场体系、发达的现代化服务业等等。在硬环境方面,基础设施应有超前性,要进行前瞻性的投资。基础设施的容量和布局规划上要能满足未来商务中心区规模要求;高效的交通是商务中心区顺畅运转的基础;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是CBD高效运行的保证,所以应搞好生活设施的配套,生活环境的改善。
2.2.1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对于交通运输业,各城市首先应尽快完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建设,沿海城市应积极发展港口运输业。对于城内交通,各中心城市也应大力改善,比如地铁的修建将大大改善交通状况,缩短人们在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2.2完善商务配套设施的完善
总部的设立对服务业有较高的要求,首先是宾馆服务业、会议中心等的建设,这是满足总部设立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这一点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其次应该进一步加强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如同轴电缆、光缆、交换机系统、传输装置、卫星天线等的建设,满足发展总部经济数据传输方面的需求;再次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广告业、市场调查、会计、法律事务等服务业的发展应该是一个重点。只有这些行业发展起来的城市,才能真正吸引企业总部,发展总部经济。
2.2.3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活配套设施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需要美丽的风景作底色,没有好的生活环境是吸引不了企业总部设立的,城市景观的设计和建设、购物与休闲设施的完备,像酒吧业的发展、高尔夫球场的建设等都将极大地成为吸引外资设立地区总部的砝码。
综上所述,各中心要想尽快发展总部经济,提升城市竞争力,就必须全方位的认识总部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及发展总部经济所面临的障碍,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努力改善软硬两方面的环境,尤其是政策环境,只有环境改善了、具备了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的实力,才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安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选址影响因素[N].解放日报,2004-04-15
[2]赵弘.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EB/OL].中国总部经济网,http://www.zgzbjj.com,2004(10)
[3]李泊溪.北京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考[EB/OL]. 中国总部经济网,http://www.zgzbjj.com,2005(3)
[关键词] 中心城市 总部经济 软环境 硬环境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在2002年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弘在国内首次提出总部经济理论。随后关于总部经济的讨论和实践得以轰轰烈烈的展开,本文是在这种背景下对总部经济进行分析探讨,以便为各中心城市发展总部经济提出对策建议。
1.国内中心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障碍
目前国内明确提出总部经济的城市有北京、上海、香港等经济中心城市,还包括一些区域大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劲头也很大,如广州、深圳、厦门、大连、沈阳、济南、青岛、西安、重庆、郑州、武汉、无锡等都先后提出发展总部经济,从而形成了城市之间、城市的不同城区之间对总部资源的争夺。只要认识到总部经济的重要性,努力地吸引国内和国际企业入驻本市,总是可以利用总部经济效应发展自身的。如果吸引总部仅限于国内总部和内资企业的总部,总部经济效用将很难发挥。因而必须解决问题,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1政策与行政法规环境问题
跨国公司领导普遍认为政策与行政法规环境是我国在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方面最大的不足。
1.1.1政策过于繁多,政策法规透明度不够。在中国,公司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政策干预;并且很多政策自相矛盾,使得不熟悉我国国情的跨国公司无所适从。
1.1.2政策法规执行的统一性及连续性不够,执行人员的素质不高。
1.1.3政策法规的国际接轨不够。我国的很多法律及政策与国际惯例不能接轨,这使得跨国公司在境内境外运作会出现矛盾,进而削弱我国城市对跨国公司总部入驻的吸引力。
1.2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问题与其它资金问题
很多跨国公司认为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是目前影响跨国公司总部拓展业务的主要因素之一。
1.2.1作为跨国公司的总部,特别是在大中城市以上层次的地区总部,它必须能进行资金在国际间的灵活调拨,但我国现实中的资本项目管制使得跨国公司的这一重要功能无法实现。
1.2.2境内资金的调拨困难。人民银行规定,企业间不能相互贷款以及拆借资金。由于子公司均为独立法人,尽管都隶属于同一投资者,总部却无法实现资金在各子公司之间的自主流动。
1.2.3企业间的外汇平衡以及外汇调拨困难。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跨国公司企业间的外汇调剂是不允许的。
1.3税费负担问题
1.3.1税收水平问题。在个人所得税上,我国与新加坡、泰国等相比税收水平明显过高。再加上实行税前工资制度,这就使得跨国公司领导人不愿意将总部放在我国。
1.3.2两级财税制度所造成的税收负担以及政府行政干扰问题。一些政府为确保地方利益,在税收执行上税率各不相同。
1.3.3政府收费问题。在税收之外的政府收费更为混乱,收费无标准可言,且名目繁多,跨国公司无法适应。
1.4市场准入的限制问题
在行业限制上,认为有些方面限制过多,如投资性公司需要3000万美元以上的注册资金,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其后增资仍需有关部门批准。又如服务业至今不能成立投资性公司。市场准入政策过紧限制了公司业务拓展。对跨国公司在经营行业上的过多限制必然对跨国公司总部进入我国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
1.5人才素质问题
跨国公司认为我国人才供给的缺陷依次为:管理能力、外语交流水平和专业水平,无法满足跨国公司总部大量进入所需的人才条件。
1.6城市交通、商务和生活服务设施等有待进一步改善
我国各中心城市基本都存在交通问题,外资总部和域内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需要良好的交通作辅助。外资的注入尤其是总部的设立对服务业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生活服务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跨国公司人员的要求。
2.对策和建议
2.1努力改善软环境,为发展总部经济创造条件
2.1.1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改善政策与行政法规环境,加强总部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建设
市场机制是总部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另一方面应认识到市场在公共服务、外部性等领域会出现失灵,这需要政府发挥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因此,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政府应该对自身的职能进行准确定位,政府发挥的作用只能是引导而非主导,政府要做的是作好企业竞技的“裁判员”,而非“运动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对于总部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针对我国中心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现存的政策问题,我们必须加以解决,保持政策的统一和透明及其连续性,提高执行政策人员的职业素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政策层面积极和国际接轨,适应跨国公司的需要。
2.1.2加快外汇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善税收上缴政策和金融政策,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必要政策支持
对于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不是中心城市可以解决的,需要中央政府根据国内和国际形式加以决定,但是各中心城市可以像上海一样在金融政策方面争取中央的倾斜,上海浦东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的优势之一就是其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务。各中心城市应该在其可能的范围内为企业总部的资金调度和汇入汇出创造条件。税收方面同样应在地方的权限内对企业总部进行合理倾斜。
2.1.3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环境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之一就是各国企业之间竞争规则和平台的一致性。我国发展总部经济就必须站在全球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高度,为各跨国公司总部实施其全球竞争和发展战略提供一个统一公平的法律环境。因此,要尽可能在政策、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与国际接轨,对违背WTO规则或与国际惯例存在较大冲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修改和完善。
2.1.4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发展总部经济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输出了大量的毕业生,还有大量的海归人员,但是具体到跨国公司总部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却不容易找到,我们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必须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设立更多像中欧工商管理学院一样的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加大高层次管理、金融、技术等人才的培养。
2.2大力发展硬环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务及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发展总部经济,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浓厚的商业文化、开放的市场体系、发达的现代化服务业等等。在硬环境方面,基础设施应有超前性,要进行前瞻性的投资。基础设施的容量和布局规划上要能满足未来商务中心区规模要求;高效的交通是商务中心区顺畅运转的基础;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是CBD高效运行的保证,所以应搞好生活设施的配套,生活环境的改善。
2.2.1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对于交通运输业,各城市首先应尽快完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建设,沿海城市应积极发展港口运输业。对于城内交通,各中心城市也应大力改善,比如地铁的修建将大大改善交通状况,缩短人们在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2.2完善商务配套设施的完善
总部的设立对服务业有较高的要求,首先是宾馆服务业、会议中心等的建设,这是满足总部设立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这一点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其次应该进一步加强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如同轴电缆、光缆、交换机系统、传输装置、卫星天线等的建设,满足发展总部经济数据传输方面的需求;再次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广告业、市场调查、会计、法律事务等服务业的发展应该是一个重点。只有这些行业发展起来的城市,才能真正吸引企业总部,发展总部经济。
2.2.3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活配套设施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需要美丽的风景作底色,没有好的生活环境是吸引不了企业总部设立的,城市景观的设计和建设、购物与休闲设施的完备,像酒吧业的发展、高尔夫球场的建设等都将极大地成为吸引外资设立地区总部的砝码。
综上所述,各中心要想尽快发展总部经济,提升城市竞争力,就必须全方位的认识总部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及发展总部经济所面临的障碍,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努力改善软硬两方面的环境,尤其是政策环境,只有环境改善了、具备了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的实力,才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安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选址影响因素[N].解放日报,2004-04-15
[2]赵弘.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EB/OL].中国总部经济网,http://www.zgzbjj.com,2004(10)
[3]李泊溪.北京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考[EB/OL]. 中国总部经济网,http://www.zgzbjj.com,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