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原则与技巧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思路能否顺利地实施,课堂提问是一个关键,课堂设问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设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课堂提问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离开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无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位教师都应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或者不懂得提问,或者没有设置好提问技巧,出现了不少教学的误区,本人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就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谈谈几点建议。
  一、课堂提问现状与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
  语文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資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课堂提问虽是老师的预设,但学生的回答还是有预期方向的,因此课堂提问的作用对于教学双边是相互的,毕竟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与学活动的协调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学习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其受益者是学生,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我觉得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要求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力求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设计好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说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
  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因为好的提问正是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的,它绝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以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为前提的,具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个难度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跨越,是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致偏难或偏易。
  (二)适量性原则
  除了遵循启发性原则,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难点,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之外,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还应在备课时精挑严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提问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三、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与技巧
  (一)及时有效反馈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
  (二)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动脑,现代教育不是奉送知识,而是让学生去索取知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使学生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境界。教师的责任就是将教材中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揭示出来,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他们独立思维,深入学习,以尝试成功的喜悦。
  (三)提问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冷场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作降低难度的处理。
  提问设计时,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新的台阶。设计问题,必须在问题的难易度上下功夫,让人人有思考的机会,个个有答问的条件,每个学生的答问都能显示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先问一些比较易懂的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学生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课堂气氛也就越来越活泼。
其他文献
关键词:基础;时事;热点;答题技巧  仔细分析最近几年州内的中考政治命题发现:现在的中考试题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答案不可能在书上原封不动地找到,而是需要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重组和提炼。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过教材关,夯实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能力发展和提高的载体与基础,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礎
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 此时,对他们健康人格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是各年级的必修课程。体育教学是构成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合作学习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学校体育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教学;高效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种媒体的手段、多种类型的平台和多方位的空间。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开发的关键期,教师应注意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形式与过程更为直观、生动、形象,以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并发挥其最大的效用,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整合信息技术与教育资源,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