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初探

来源 :中国农业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53602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产业作为一项新型产业, 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黄山市作为安徽省文化产业大军中重要的一员,具有丰富的旅游和文化资源。本文从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黄山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化产业 发展优势 现存问题 发展建议
  一、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和现状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译为文化工业或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中国,中国文化部于2003年9月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尽管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的定义,但文化产品的精神性、娱乐性等基本特征不变,因此,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
  文化产业作为一项新型产业, 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在全球化的今天,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反映其国际竞争力。必须看到, 在当前世界文化和舆论格局中,西方文化仍处于主导和统治地位,这与西方经济长期在世界经济中占主体和统治地位是相适应的 文化产业不仅成为他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向全世界输出了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我国“十七大”报告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上升,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5.8%,占GDP的比重达到2.75%。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兴国的进军号角,解放文化生产力,推进文化创新创造,构建与经济“硬实力”相协调、相促进的文化“软实力”,成为各地政府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安徽,在跨越式发展征途中,把文化产业作为崛起的“软实力”着力培育。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将文化产业作为重点扶持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法规政策。安徽文化产业逐步进入全面发展阶段。2004年至2009年,安徽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幅达30%,高于安徽省GDP增幅,成为安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安徽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提供了强力支撑,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形成较大规模,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黄山市作为安徽省文化产业大军中重要的一员,依托丰富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发展态势整体良好。初步建立了各级文化产业管理组织。《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等发展规划已制定出台。2008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8亿元,约占全市GDP比重的7%左右。2010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6.2亿元,占全市GDP总量8.4%左右,位于全省前列。屯溪老街、古城歙砚有限公司分别被评为全国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黄山市文化委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产业工作先进集体”。 目前黄山市推出的徽文化专项旅游产品和徽文化旅游线路已占全市旅游产品和线路总量的70%以上,作为旅游的“灵魂”,文化与旅游已基本实现深度结合。
  同时还要看到,虽然黄山市文化产业已取得很大发展,但整体来说水平还不够高、活力还不够强,文化生产力的竞争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实现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将黄山底蕴丰厚的文化存量,激活成强大的发展动力,努力探索一条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跨越的道路。 仍是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黄山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1.徽文化底蕴深厚
  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是文化,黄山市作为徽文化的发源地,历来被人们看成是文物之海,文献之邦,底蕴深厚的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与藏学、敦煌学并称的三大地方文化,几百年来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它开放包容、创新思变、和谐共生的价值内涵,曾一度引领中华大地风气之先。辉煌的徽文化不但給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数量众多,各种传统工艺虽然在今天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总的来说依然后继有人。稍加以扶持,便会重新焕发活力。更为重要的是,徽州土地上生活的民众长期以来文风极盛,关注文化、重视文化的思想观念甚为突出,徽州的文脉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保护。 “文化大革命”期间,物质遗产虽有较大的破坏,文脉有一定的损伤,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文脉得到了很好的修复与扩张,这是黄山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2.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黄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政府和民间的深入挖掘利用及媒体的宣传,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徽剧”、“徽州目连戏”、“徽州三雕”、“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等名列其中。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又列有“徽州民歌”、“齐云山道场音乐”、“器髹饰技艺”“茶制作技艺”“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大位珠算法”“算文化”。另外,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门傩舞”被添了进去。这为黄山市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要进一步抓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充分挖掘、整理文化资源,促进民间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制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为经济增长的物质文化资产。   3.“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
  2008年元月8日,经国家文化部批准,“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正式挂牌设立。这为推进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是一个含金量极高的品牌,向世人昭示徽州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品,在这一保护区中的文化产品,应当而且必须是精品。
  4.“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设立
  为加快旅游大省建设,提升皖南地区旅游发展水平,将皖南地区打造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安徽省政府已正式批复成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示范区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6市及潜山县,辖34个县(市、区),总面积38220平方公里,总人口1069.6万。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设立,要求黄山发挥带动作用。这为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市场。黄山旅游发展势头强劲。除了黄山的自然景观天下无双外,受世人瞩目的徽州文化,也是吸引海内外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与文化结合,旅游更具内涵,文化与旅游结合,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播。因此,在黄山市,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形成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文化与旅游齐头并进,双双发展良好。
  三、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整的文化产业规划,缺乏专业人才
  文化产业涵盖面广,包括媒体传播业,出版发行业,文化旅游业、文艺演艺业、文化娱乐业、文化体育业、文博会展业、文化制造业、民间工艺业、文化信息服务业等十大产业。针对黄山市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的定位、发展规划尚欠明晰。对黄山市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不透彻,对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缺乏深入探索。对文化旅游来讲,文化与旅游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整体,缺乏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而文化的经济实现形式又要依托旅游。所以需要专业机构对黄山市的独特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研究设计,以引入资金发展文化产业。同时,黄山市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现有的从业人员虽队伍庞大,但素质良莠不齐,无法满足黄山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精品的需求。
  2.文化产品没有实现产业化,规模化
  黄山市有不少企业和个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但产品缺乏新意,主要还是以大路货为主,缺乏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不能吸引人的眼球,产品缺乏竞争力。到黄山旅游的客人,常常抱怨买不到称心的纪念品。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应打造文化精品,以精品为目标。黄山市虽有工艺产品获过大奖,但這类精品难得一见,精品已成为孤品。生产者或设计者由于技术上或资金上的制约,并没有让它产业化,或者根本无意让它产业化,只是把这类所谓的精品当作闲暇时把玩的物件供自己享用。在他们的观念中,别人一旦有了相同的产品,就显不出自己的独特了。
  再者,黄山市文化产业虽品种繁多,涉及门类广泛,从业人员队伍庞大。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只有食品包装印刷行业在全国市场略显强势,其他行业并没有做大做强。许多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只能在本地市场内部相互竞争,无法适应外部的市场环境,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
  3.文化产品生产企业缺乏进取精神,恶意竞争严重
  黄山市的文化产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大多属于小型企业,虽有部分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和效益,也是以稳为主,怕风险,缺乏进取精神,小富即安思想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这对于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化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障碍。在黄山市,从事徽州文化研究的人员中,从事文化产品研发的大有人在。但是,这部分人的研发往往是自发和业余的,凭兴趣而为,依经济状况而定,目标不确定,持续性差。产品找不到企业投资生产,研究成果束之高阁;而文化产品生产企业缺乏新产品新创意,二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渠道和合作平台。同时由于法制环境不完善,缺乏有效的专利权保护手段,导致仿制盛行,企业对产品研发缺乏热情。“搭便车”思想严重。
  黄山市文化产品企业繁多,但这些企业,各自为阵,分散经营,盲目竞争,不仅自身效益差,更是扰乱了市场,严重损坏了徽州文化产品的声誉。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有的产品价格过于虚高,如木雕、竹雕和古玩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黄山市文化产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推进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要实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把黄山市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品牌名优、设施先进的文化大市,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打造文化产业精品工程
  只有在打造文化产业精品工程上下功夫,才能提升影响力,提高黄山市文化产品在业界的知名度。在此项目上,须突出显示以下特点:
  1.1要突出文化,突出精品
  文化产业,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内涵的项目,可以列入“十大工程”的其他工程之中。另外还要防止打着文化产业的旗号,变相搞其他工程。文化产业项目实施空间有其特殊性,不同的项目空间要求不一样。目前,黄山市有的文化项目要地面积过大,不免给人造成扛文化之名行圈地之实的感觉。文化项目在用地上一定要慎之又慎。绝不能让文化项目成为一些企业个人谋取利益的手段。
  另外,实施的项目一定要突出精品。一要具有文化品位,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二要符合质量标准;三要具有层次性,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的消费群;四要具有引导性,能够引领社会潮流,特别是能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发挥作用;五要具有可升级性,能够通过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满足社会的需要;六是某些产品要具有保值升值性,这样能够具备较强的传承性。
  1.2要突出产业化,把文化产业精品工程当作系统工程来抓
  但我们所要打造的文化产业精品绝非数量极少的孤品。所谓精品是质量高,市场前景广阔,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的优质产品。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重在产业化。如果不能实现产业化,我们就无法通过文化产品这个途径来提升我们黄山旅游的品位,也无法增强我们黄山市的国际影响力。所以,在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通过产业化的大批量的文化精品来彰显我们黄山市的特有品位。   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本身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复杂工程,但它又是“十大工程”中的子系统,相对“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来说,它则是更小的系统。因此,在推进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过程中,一方面要处理好本系统与他系统,本系统与上一级系统的关系,大系统在决策时要注意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如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规划问题,文化产业发展与交通发展规划问题等等。同时,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还要注意自身内部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各系统、各部门、各行业、各项目都要有机协调,绝不能各行其是。这就需要总体规划,科学安排,有序推进,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更进一步规范。
  2.建立健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机制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提出的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稳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组织机构,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强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规经营行为。深入研究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认真分析黄山市文化资源现状,制定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对黄山市文化资源开展一次全面的普查,集中人力物力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文化人才储备库,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推动黄山市文化产业的發展。
  3.提高认识,创新服务,引导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作为文化产业链的终端,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动力,又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要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市场服务水平,让消费者更加方便、快捷地接受文化产品。我们应尽快转变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充分利用黄山市富集的文化资源,推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创造舒适的文化休闲与消费平台,有效增强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黄山旅游的魅力。
  4.构建文化发展体系,推广文化精品
  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各类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文艺演艺业,文化娱乐业,民间工艺业等文化产业,建成门类齐全,运转有力的文化体系,同时建立多元的投入体制,培育外向型文化产业,重点培育国际徽文化节长效运行机制及市场化运作机制,深入挖掘、整理民间优秀文化,创作出更多的文艺精品, 实施文艺精品创作战略。出台文化精品创作、优秀文化作品及文艺新人等奖励和评比办法,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力争“十二五”期间有1~2件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每年有3~4件作品获国家、省级奖。并要积极推广文化精品,组织具有代表性的文艺产品、非遗项目对外演出展览,培育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扩大黄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增强徽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9.
  [2]《2010-2015年安徽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投顾问发布2010.9.25.
  [3] 黄山市文化委《关于贯彻落实全省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精神的情况汇报》2011.4.13.
  [4]黄山市人民政府 《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
  [5]黄山市文化委员会 《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2011.4.10.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尿酸(BU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120例EH患者测血压、体质指数(BMA)、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MS)、BUA及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LDL-C、HDL-C),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按EH患者BUA水平分为2组:高尿酸血症(HUA)组及BUA正常组,并行2组间相关指标的比较.结果 高血
目的 了解太原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病例的病毒病原学特性及分布情况,为ARI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381份上呼吸
【摘 要】家政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的一个朝阳产业。随着浙江慈溪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政服务在慈溪逐渐盛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职业化培训,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强规范化管理,加强经常化监督,加强规模化建设,使家政服务业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家政 服务 发展  家政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生力军,对改善生活质量、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富余
目的 探讨鼻息肉组织中核因子κB亚单位P50(NF-κB-P50)的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是否伴有变应性鼻炎(AR)将鼻息肉病人分为AR组与NAR组,每组20例,采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0例鼻息肉与20例正常钩突黏膜中P50的表达,以胞核阳性细胞数/( 胞核阳性细胞数+胞浆阳性细胞数)×100%计算P50活性.结果 鼻息肉组织中P50胞浆胞核均有阳性表达,主要位于上皮细胞、炎症细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 要:建筑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和重要手段是工程造价预算审核工作。而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包括工程质量的审核、计取费用的审核、套用单价的审核。虽然审核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仍应严格根据合同进行审核,从而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本文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审核工作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审核工作;要点  引言:  为确定合理的建筑工程造价,开展预结算审核工作是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造价管理
期刊
采用数值方法对圆形封闭水箱内放置两根加热管的二维流动传热进行了非稳态数值模拟,探讨了Ra数从104到107四种情况和封闭水箱的加热管不同摆放位置下的流动和换热;对流场和温
本文利用Matlab软件的曲线拟合功能,根据CNAS-CL07:2011《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通用要求》对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表示的要求,对实验室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采取函数的形式表
目的 探讨新生儿与母亲血清Cystatin C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 用微粒子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30例生后第一天新生儿和母亲血清Cystatin C水平,比较两者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⑴新生儿和母亲血清Cystatin C分别为(1.98 ± 0.98)、(0.99 ± 0.13)m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⑵母亲和新生儿血清Cystatin C无相关(P>0.05).
石蒜属为石蒜科多年生鳞茎类草本植物,用于切花、盆花和园林景观配置。喜阴湿排水良好环境,有一定耐寒性。文章介绍了石蒜属植物的品种及繁殖栽培技术。 Lycoris genus A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