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he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革正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影响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场基础教育改革中,无论是先进性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下面我仅就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唤起想象的教学氛围是创新的前提
  动脑思考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而良好的能够激发想象的教学氛围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重要条件。
  1. 丰富学生表象,唤起事物想象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的形成依赖于社会生活实践和教师的启发诱导。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经常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新的天地里翱翔。
  2. 填补学生“空白”,发散想象空间
  所谓“空白”,是指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利用这些“空白”,发散学生的想象,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打开思路,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他们的设想不管对或错,都体现了一种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想象,拓展思维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今学生的生活、学习空间越来越广泛,不仅通过电视、书刊获得信息,还可通过电脑上网等多种途径,学到许多成人未学的知识。语文教师要保护学生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是创新的途径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改革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就是说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教学要充满创新的活力。
   1. 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
  创造一种适合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体验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2. 把“应试”训练转变为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教师要为学生的创新训练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选择或设计训练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得到发展。
  3. 把传统的教学专制现象转变为教学民主化措施
  实现教学民主化,就是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一种课堂互动、彼此交流的过程,让教学在活跃、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使师生在人格上处于平等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有血有肉、有创新能力的学习的主人。
  4. 学会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语文课堂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异想,学生即使提出荒唐和不恰当的问题,也不应该遭到批评,而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因为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既要大胆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又要树立人人都能创造的意识,把自主探索语文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对语文知识实现再创造的进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唐河县湖阳镇第一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2010年6月21-22日,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以下简称电子工程院)院第二届科技创新大会在京隆重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主任王铁宏,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副总裁、党组成员施洪祥及相
我在英语教学中认识到: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训练他们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激
论纳税人的正当程序权──兼评我国现行征管法之不足鲁篱当新税制逐步推进之际,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到现行征管模式对其运作的掣时。许多税法规范(特别是《个人所得税法》)由于征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第二届科技创新大会今天开幕了,我代表国投集团公司党组、代表王会生董事长、冯士栋总裁表示热烈的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