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x2008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程走进了高中课堂。高中音乐课作为单一的欣赏课,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难题,令师生感到疑惑。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都是面临的最大难题。而单一的教学模式,单调教学手段,滞后的教材,不规范的考试、评价制度等因素,使课堂教学陷入极大的困境。因此,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模式的研究,评价制度的完善,如何运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改善音乐教学课堂结构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一个音乐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音乐欣赏 教学 问题 对策
  
  一、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中音乐教材存在严重的不足
  现在学生学习的高中音乐教材分音乐的情感表达,音乐的风格,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结合,音乐作品题材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故事,音乐的自律美与广阔的文化内涵五个单元。音乐作品的取材有中外古典音乐、民族民间器乐、舞蹈、戏曲、歌剧、声乐曲等,教材涵盖范围很广,欣赏的层次较高,学生能实实在在听懂,真正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甚少。以十二课《音乐与戏剧(三)》为例,三首歌剧全部是用意大利语范唱,老师想让学生听懂,实在是不容易。整个教材内容大部分取材于中西方古典音乐、近现代歌舞剧和戏曲,从年代上划分,九十年代以后的曲目几乎没有,仅有几首歌曲——《春天的故事》、《天堂》、《青藏高原》等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点现代的气息。尽管我们不能忽视中西方音乐经典之作,但脱离现实的音乐教学,使学生触摸不到音乐的脉搏,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音乐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音乐是美的,凡是美的事物,人们都乐于接受,而我们却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让学生对音乐越来越陌生,过早地给学生背负学习的心理负担,使学生厌倦音乐课,害怕音乐,从而拒绝音乐。
  2、单一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历来都是沿用音乐学院的欣赏课模式,即:乐曲整体欣赏,继而分段欣赏,到介绍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代表作以及作品风格,学生再好学也会在这样呆板的教学模式中厌倦和消沉。再加上音像资料的缺乏和器材的落后,课堂教学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单调的教学手段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地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传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大部分学生却不喜欢上音乐课。
  4、不规范的考试、评价制度
  传统的音乐学科考试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音乐教学的需要。很多学校仅仅是书面出几道理论题、唱一两首必唱歌曲,而且大多以“随堂考”的方式进行考试。音乐考试显得可有可无。无疑,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音乐能力,不能将学生的多方面素质能力表现出来,对学生产生不了评价激励、促进的作用。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灵活把握和使用教材
  ⑴加强乐理基础知识的补充。根据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育普及情况看,大部分学生缺乏或不具备音乐素养,对音乐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在我所教的班级中,80%的学生不会唱简谱,98%的学生不识五线谱,即便设计到调式、调性、曲式方面简单的知识,学生也不知所云。这样单薄的乐理基础如何让学生去欣赏音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懂得一定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
  ⑵恰当地选择教材。由于课本内容结构不能完全地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所以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应有所选择,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曲目(即使是经典名曲),如果硬要学生来理解,也只是强人所难,学生依旧一无所获,而且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对教师而言,这是得不偿失的。进入21世纪,音乐艺术有了巨大的发展,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层出不穷。虽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但不乏优秀作品和经典之作。如果教师适当地选择一些作品(包括电影音乐等作品)来让学生欣赏,不但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教师可以以此为桥梁,一步步地把学生引入音乐的殿堂。
  ⑶确保音乐教学资料和音响资料的完整。现在,我们音乐教师拥有的教学资料只有一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师教学用书》和一套磁带,与教学内容涵盖范围不成正比。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但音乐课堂仅靠听和唱(可唱性的曲目较少)是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
  2、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音乐实践活动,聆听音乐是这种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还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学生将身体的各种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形成一种综合性的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应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避免单一的知识讲解,避免“直奔主题”,在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去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从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等表象的因素来把握,由表及里,由浅而深。
  3、完善考试制度和评价机制
  在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束缚下,音乐教育往往被严重轻视,音乐课被看成“副科”、“小科”,课时经常被所谓的“主科”、“大科”挤掉。再加上没有规范的考试和评价制度,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因而增加了音乐教学的难度。为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课堂表现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课堂表现分为课堂纪律和参与课堂表现以及艺术活动的表现。考试部分则注重学生对作品理解和审美感受。这样的评价比较客观和理性,比以前让学生唱一首歌来打分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553300贵州省纳雍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已成为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健美操作为一项很有特色的运动,在我国健身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健身俱乐部、健身会馆已在城市里星罗棋布,而且健美操运动项目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中主干课程之一。健美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展现各种优美的人体造型,体现青春活力
期刊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看法:既折服于它深刻的道理,又无奈它的晦涩难懂,所以,很多学生出现了对思想品德课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兴趣、成绩差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给人的总是一副冷冰冰、干巴巴的面孔。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作为基础学科的思想品德课,依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
期刊
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扑面而来,许多教师面对这场大潮勇往直前,积极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可行之路。下面,笔者就初中历史教学谈一些体会。  一、如何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素材和依据,它的灵魂是课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教材,我们应该多思考它与课改理念、课标要求衔接得是否合理,多寻找教材的局限和不足,有选择地使用教材,如重建知识网络、化无序为有序,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依据课标,把握重点;结合学生知识水平
期刊
近年来,各种体育教研活动开展得非常频繁,很多教师为了上好一堂课、争得一个好成绩而精心准备。这无疑能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也能为同行们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但教学毕竟不只是一堂教学课,一堂教学课上得很好也并不代表你就是一个好老师,并不代表这个学校的体育教研工作就开展得很好,学校体育工作就开展得很好。一个好的体育老师应该是立足于自己所教的学生,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具体情况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阐述了防范的安全策略及网络安全产品的特点。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 安全    进入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期刊
学困生在教学中是必然存在的,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存在学困生的情况更为严重。本人从十多年来在农村学校所任的数学科教学中体会到,学困生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难题。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学困生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困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期刊
【摘要】计算机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阐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和不足这个观点,为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 兴趣 教学效果    计算机已入千家万户,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广泛运用,确实给教学带来许多令人刮目相看的教学优势。在数学教学方面,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能在许多方面展现出它的优势。但任何事物总是互相矛盾发展的,运用不当总会有一些不如人意
期刊
人格,也称个性,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它包含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在素质教育四大主题(即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之一的心理素质中,人格居于核心地位。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思
期刊
长期以来,后进生是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转化后进生,对于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和班级共同进步的意义重大,每位教师都应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在对待“后进生”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偏爱少数优等生,歧视“后进生”。这与“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只有特别关注和切实帮助后进生,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能真正使我们的教育“面向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