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7-000-01
摘 要 一个体质羸弱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两个世纪前的甲午战争已经给出了最好的注解。2014,又一个甲午年,随着钓鱼岛争端逐步升级,随时有爆发第二次甲午战争的可能。当下我国学生的体质却不容乐观,令人担忧。电脑游戏,手机游戏成了学生的最爱,而各种文化的补习班、提高班充满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得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锻炼身体的时间也随之减少,导致了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如何能让他们愉快、高效地进行“课课练”并提高运动技能,增强体质,成为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教学问题。
关键词 小学体育 课课练
“课课练”这一说在体育教学中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就有,当时定义为:为发展身体素质,选用一些简单易行的练习,并且要争取“课课练”。当代,对体育“课课练”的界定大致如毛振明教授提出的:“课课练”是在每堂的体育课中合理的安排有针对性的,可以对学生身体产生改善作用的身体练习,并科学合理地实施这些练习。
一、“课课练”遵循的原则
(一)针对性。内容要有针对性,要与主教材内容互相衔接。如:四年级体操单元的“跪跳起”,“课课练”可以安排各种跪姿的移动和各种跪姿的前后、上下跳动;又如五年级的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主要都是手臂、手腕和腰腹部练习,在“课课练”的时候,可适当考虑安排下肢各部位的练习内容,以求身体素质的平衡和全面发展。
(二)趣味性。内容应易学而又有趣味性。“课课练”在一堂课的时间只有5-8分钟,时间短,因而要选择学生未碰见过,但是一学就会的内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通过改变各种练习的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还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三)渐进性。要注重方法,更要循序渐进。任何事情不都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体质更是如此。“课课练”的目的在于积累体能、技能,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身体素质,它有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只有“慢火焐煲”,烧出来的“粥”才会经久弥香。
二、“课课练”的内容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身体练习如柔韧性、灵敏性和小力量练习为主,帮助学生愉快、高效地进行“课课练”。
三、“课课练”的设计
体育课由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等三个部分组成,“课课练”内容也是根据体育课的三个部分进行设计的。此外“课课练”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场地器材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学情来设计,时间为5-8分钟。“课课练”的开展主要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和基本部分,“课课练”安排在开始部分,时间稍短为5-6分钟,而安排在基本部分则时间会稍长,为7-8分钟。
(一)主教材是体操类的前滚翻、跪跳起等内容,在开始部分可安排5分钟的柔韧性练习,如1组立位体前屈、1组弓步压腿、1组侧压腿练习、1组双人压肩、1组背部屈伸练习、1组勾脚跳等练习,通过这些辅助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也可在辅教材中安排素质练习,如30米折返跑、跑跳组合练习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主教材是掷实心球等投掷类内容,可在基本部分的最后环节增加一些小力量的练习或者比赛,如8分钟的“植物大战僵尸”,学生掷出的实心球要经过固定高线击倒远度为3米、4米、4.5米、5米的“僵尸”,通过这种游戏性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手臂力量,也促进学生在比赛中提高投掷的能力;也可在辅教材中安排下肢的一些内容,如抓脚踝走直线、单脚跳、双脚跳等练习,主辅教材相辅相成,手、脚部位都能得到充分的练习。
(三)主教材是双手头上传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等球类课,可在开始部分安排5分钟的灵敏性练习,如“捕鱼达人”游戏,在规定的半个球场内,“渔网”通过追逐来捕“鱼”,“鱼”则要不断的加速、转弯、急停等动作躲开“渔网”,以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和灵敏性;在基本部分,可安排7-8分钟的抢球投篮比赛,三人一组,两人背对持球者,当持球者将球从两人中间扔出,两人第一时间去抢球,抢到球者可运球再传给持球者,未抢到者则防守,以提高学生灵敏性和反映能力;也可在辅教材中,安排素质练习,如抱两球30米跑、运球接力等等,以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
总之,小学体育的“课课练”,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或者复原,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创新和提高。对于小学体育“课课练”,需要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情况,深入进行新的实践与研究,成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的一种有效途径,使我们的少年胜于欧美,国家雄于地球。
参考文献:
[1] 党林秀,苏祝捷.重提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J].体育教学.2011(3).
[2] 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J].体育教学.2011(1).
摘 要 一个体质羸弱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两个世纪前的甲午战争已经给出了最好的注解。2014,又一个甲午年,随着钓鱼岛争端逐步升级,随时有爆发第二次甲午战争的可能。当下我国学生的体质却不容乐观,令人担忧。电脑游戏,手机游戏成了学生的最爱,而各种文化的补习班、提高班充满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得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锻炼身体的时间也随之减少,导致了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如何能让他们愉快、高效地进行“课课练”并提高运动技能,增强体质,成为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教学问题。
关键词 小学体育 课课练
“课课练”这一说在体育教学中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就有,当时定义为:为发展身体素质,选用一些简单易行的练习,并且要争取“课课练”。当代,对体育“课课练”的界定大致如毛振明教授提出的:“课课练”是在每堂的体育课中合理的安排有针对性的,可以对学生身体产生改善作用的身体练习,并科学合理地实施这些练习。
一、“课课练”遵循的原则
(一)针对性。内容要有针对性,要与主教材内容互相衔接。如:四年级体操单元的“跪跳起”,“课课练”可以安排各种跪姿的移动和各种跪姿的前后、上下跳动;又如五年级的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主要都是手臂、手腕和腰腹部练习,在“课课练”的时候,可适当考虑安排下肢各部位的练习内容,以求身体素质的平衡和全面发展。
(二)趣味性。内容应易学而又有趣味性。“课课练”在一堂课的时间只有5-8分钟,时间短,因而要选择学生未碰见过,但是一学就会的内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通过改变各种练习的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还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三)渐进性。要注重方法,更要循序渐进。任何事情不都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体质更是如此。“课课练”的目的在于积累体能、技能,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身体素质,它有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只有“慢火焐煲”,烧出来的“粥”才会经久弥香。
二、“课课练”的内容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身体练习如柔韧性、灵敏性和小力量练习为主,帮助学生愉快、高效地进行“课课练”。
三、“课课练”的设计
体育课由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等三个部分组成,“课课练”内容也是根据体育课的三个部分进行设计的。此外“课课练”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场地器材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学情来设计,时间为5-8分钟。“课课练”的开展主要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和基本部分,“课课练”安排在开始部分,时间稍短为5-6分钟,而安排在基本部分则时间会稍长,为7-8分钟。
(一)主教材是体操类的前滚翻、跪跳起等内容,在开始部分可安排5分钟的柔韧性练习,如1组立位体前屈、1组弓步压腿、1组侧压腿练习、1组双人压肩、1组背部屈伸练习、1组勾脚跳等练习,通过这些辅助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也可在辅教材中安排素质练习,如30米折返跑、跑跳组合练习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主教材是掷实心球等投掷类内容,可在基本部分的最后环节增加一些小力量的练习或者比赛,如8分钟的“植物大战僵尸”,学生掷出的实心球要经过固定高线击倒远度为3米、4米、4.5米、5米的“僵尸”,通过这种游戏性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手臂力量,也促进学生在比赛中提高投掷的能力;也可在辅教材中安排下肢的一些内容,如抓脚踝走直线、单脚跳、双脚跳等练习,主辅教材相辅相成,手、脚部位都能得到充分的练习。
(三)主教材是双手头上传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等球类课,可在开始部分安排5分钟的灵敏性练习,如“捕鱼达人”游戏,在规定的半个球场内,“渔网”通过追逐来捕“鱼”,“鱼”则要不断的加速、转弯、急停等动作躲开“渔网”,以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和灵敏性;在基本部分,可安排7-8分钟的抢球投篮比赛,三人一组,两人背对持球者,当持球者将球从两人中间扔出,两人第一时间去抢球,抢到球者可运球再传给持球者,未抢到者则防守,以提高学生灵敏性和反映能力;也可在辅教材中,安排素质练习,如抱两球30米跑、运球接力等等,以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
总之,小学体育的“课课练”,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或者复原,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创新和提高。对于小学体育“课课练”,需要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情况,深入进行新的实践与研究,成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的一种有效途径,使我们的少年胜于欧美,国家雄于地球。
参考文献:
[1] 党林秀,苏祝捷.重提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J].体育教学.2011(3).
[2] 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J].体育教学.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