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7-000-01
摘 要 体育教育专业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体育师资力量,而田径课程是其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但是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之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方面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改革。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田径课程 问题 改革
最近几年中国体育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专业田径课程教育也面临此现象。像社会对人才要求与教育课程相背离,教育课程目标不全面性,以及田径课程测评与实施等方面问题,诸多问题对田径事业的普及和发展存在很大弊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田径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空间。
一、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大纲建设滞后
一些高校依旧使用以前过时的体育教育专业大纲,这就造成田径课程内容与考试方法与现在中小学所受到的田径教育相背离,同时与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背道而驰,致使学生学到的内容与现实应用相差很多。部分高校虽然也主动修改制订大纲,但是总与高校田径改革主流步伐不一致,在中小学课程教育与改革还有一定距离。所以,为使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与课程目标相符合,中小学田径教育实际实施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应必须加大高校体育教育田径课程大纲的修正力度。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良影响
传统体育课程以教授运动技能为主要部分,此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它于运动训练课程雷同,并且埋没了教师教育的职能,训练出的人才肯定会有许多缺点,不能适应当代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单一,授课形式片面,课堂上忽视学生与老师的能动性,是传统教学体制下常见的现象,所以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培养出的人才也缺乏相应的素质。因此,若想使田径教育顺应现在社会培养全面人才需求的趋势,改革传统的田径教育框架是当务之急。
(三)教学方法陈旧
当下,田径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其基本教育方法为:指导练习法、游戏比赛法、巩固提高法、防止与纠正错误法和讲解示范法。这五种教学方法经过了几十年的磨练与传承,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对于技能、技术作为主要教育目标的课程中,基本教学方法还是很有效果的。然而,伴着教师教学目标多向拓展、田径教学课时骤减和教育变革迅速发展与昌盛,传统教育方法的局限性、滞后性和不适宜性也逐渐表现出来。
(四)考核办法缺乏科学性
现在的田径考试方法,只考核学生对基本动作和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而缺少对运用实施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考察,这种考核当然不能完全表现出学生的从业技术能力,田径考试需要更加全面地评定学生的综合技能,如覆盖讲示、纠错、裁判、场地、编排、教学组织、竞赛组织等综合能力。
二、田径课程改革的具体举措
(一)修订教学大纲
伴着体育教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改变,田径课程的教育目标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传统田径教育大纲需要做出相应的筛选和缩减,主要原因是“新课标”对田径的部分项目技能提出了新要求。除此之外,在压缩课程上,为符合当代社会体育发展,可相应增加一些户外项目,而对于选修课程量的增添,可开设第二堂课,以此来满足学生对田径课程的需求,从而达到从业后在工作中健身指导语课外训练的需求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用“师生合作教学法”进行授课,是抛弃用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的传统体育教育模式。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主动消化课上所讲知识的能力。纲要信号的建立,表现了此技术内部与技术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老师通过两次解析在清晰地再现此现实,可是让同学顺着老师的思路去理解动作技能,而下课之后,同学科独立地按照信号纲来阐述和开展教材。这些操作,不仅锻炼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训练了学生独立思考,同时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活动组织力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三)更新教学方法
对于现在体育教学专业课程少与专业目标改变的状况,传统的田径教育方法已不在适用,由此打破传统模式的缰绳,在田径教育理论分析与教育实施中探索新体育教育理论和新教育方法,就成为当今田径教学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把评定成绩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其操作的难点与重点是测评真实性。如果将分数评定权利完全由学生掌控,而且是有较高思维能力的大学生中,只靠思想教育是不行的,必然会出现乱评分的状况。避免这种现象的方法,应该使用学生自主评分,共同监管的办法。在公共体育课程的授课中,我们可以指定一些内容、范围、分数让学生自主评分,例如30%的日常成绩。这30%的日常成绩,可以完全交付给学生自己评定。
增多阶段性测评。阶段性的评价是老师掌握同学学习进步与否的最直接方法,所以在分类教育评价内容中,应该增设阶段性评价,阶段性评价为老师调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现实依据。对于某些课程通过一段时间的讲授,学生掌握情况良好,那么老师就应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相应的学习需求。通过阶段性的测评结果,我们可以随时增加或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以此来满足不同级别不同种类的学生求知欲,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春生.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现状及改革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
[2] 陈仁伟,张胜志,乔德平.论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与教学的整体改革[J].体育学刊.1997.03:73-75.
[3] 康鹤鹏.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
摘 要 体育教育专业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体育师资力量,而田径课程是其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但是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之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方面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改革。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田径课程 问题 改革
最近几年中国体育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专业田径课程教育也面临此现象。像社会对人才要求与教育课程相背离,教育课程目标不全面性,以及田径课程测评与实施等方面问题,诸多问题对田径事业的普及和发展存在很大弊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田径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空间。
一、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大纲建设滞后
一些高校依旧使用以前过时的体育教育专业大纲,这就造成田径课程内容与考试方法与现在中小学所受到的田径教育相背离,同时与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背道而驰,致使学生学到的内容与现实应用相差很多。部分高校虽然也主动修改制订大纲,但是总与高校田径改革主流步伐不一致,在中小学课程教育与改革还有一定距离。所以,为使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与课程目标相符合,中小学田径教育实际实施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应必须加大高校体育教育田径课程大纲的修正力度。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良影响
传统体育课程以教授运动技能为主要部分,此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它于运动训练课程雷同,并且埋没了教师教育的职能,训练出的人才肯定会有许多缺点,不能适应当代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单一,授课形式片面,课堂上忽视学生与老师的能动性,是传统教学体制下常见的现象,所以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培养出的人才也缺乏相应的素质。因此,若想使田径教育顺应现在社会培养全面人才需求的趋势,改革传统的田径教育框架是当务之急。
(三)教学方法陈旧
当下,田径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其基本教育方法为:指导练习法、游戏比赛法、巩固提高法、防止与纠正错误法和讲解示范法。这五种教学方法经过了几十年的磨练与传承,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对于技能、技术作为主要教育目标的课程中,基本教学方法还是很有效果的。然而,伴着教师教学目标多向拓展、田径教学课时骤减和教育变革迅速发展与昌盛,传统教育方法的局限性、滞后性和不适宜性也逐渐表现出来。
(四)考核办法缺乏科学性
现在的田径考试方法,只考核学生对基本动作和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而缺少对运用实施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考察,这种考核当然不能完全表现出学生的从业技术能力,田径考试需要更加全面地评定学生的综合技能,如覆盖讲示、纠错、裁判、场地、编排、教学组织、竞赛组织等综合能力。
二、田径课程改革的具体举措
(一)修订教学大纲
伴着体育教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改变,田径课程的教育目标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传统田径教育大纲需要做出相应的筛选和缩减,主要原因是“新课标”对田径的部分项目技能提出了新要求。除此之外,在压缩课程上,为符合当代社会体育发展,可相应增加一些户外项目,而对于选修课程量的增添,可开设第二堂课,以此来满足学生对田径课程的需求,从而达到从业后在工作中健身指导语课外训练的需求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用“师生合作教学法”进行授课,是抛弃用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的传统体育教育模式。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主动消化课上所讲知识的能力。纲要信号的建立,表现了此技术内部与技术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老师通过两次解析在清晰地再现此现实,可是让同学顺着老师的思路去理解动作技能,而下课之后,同学科独立地按照信号纲来阐述和开展教材。这些操作,不仅锻炼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训练了学生独立思考,同时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活动组织力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三)更新教学方法
对于现在体育教学专业课程少与专业目标改变的状况,传统的田径教育方法已不在适用,由此打破传统模式的缰绳,在田径教育理论分析与教育实施中探索新体育教育理论和新教育方法,就成为当今田径教学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把评定成绩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其操作的难点与重点是测评真实性。如果将分数评定权利完全由学生掌控,而且是有较高思维能力的大学生中,只靠思想教育是不行的,必然会出现乱评分的状况。避免这种现象的方法,应该使用学生自主评分,共同监管的办法。在公共体育课程的授课中,我们可以指定一些内容、范围、分数让学生自主评分,例如30%的日常成绩。这30%的日常成绩,可以完全交付给学生自己评定。
增多阶段性测评。阶段性的评价是老师掌握同学学习进步与否的最直接方法,所以在分类教育评价内容中,应该增设阶段性评价,阶段性评价为老师调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现实依据。对于某些课程通过一段时间的讲授,学生掌握情况良好,那么老师就应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相应的学习需求。通过阶段性的测评结果,我们可以随时增加或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以此来满足不同级别不同种类的学生求知欲,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春生.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现状及改革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
[2] 陈仁伟,张胜志,乔德平.论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与教学的整体改革[J].体育学刊.1997.03:73-75.
[3] 康鹤鹏.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