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k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是我们音乐艺术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与其他科学相比,在音乐教育教学中,通过美育来陶冶、教育学生是有极大的长处的。无疑,在美育的众多手段中的音乐艺术教育,在完成全面教育中的美育任务上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欣赏,它在完成美育的任务上,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上,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所谓审美能力的培养,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艺术基础知识,了解艺术表现的手法和技巧外,还要引导学生参加艺术欣赏活动,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评价能力。加深对美的理解。下面我就谈谈我在音乐欣赏教学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方面的几点感受。
  一、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兴趣是人们学习的最好老师。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达全他们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再好的音乐也是听不进去的,对学生来说也只是无意义的声音,根本谈不上接受音乐审美教育,更不可能进行审美教育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审美教育,其审美兴趣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途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音乐欣赏教学。
  爱美是人之天性。音乐作品,不管是声乐曲也好、器乐曲也好,里面,存在很多美的因素。比如我上的一堂音乐欣赏课《春江花月夜》,音乐一开始,学生突然从不怎么安静的课堂气氛中竖起了两只耳朵。那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丝丝入扣的演奏,似乎把学生带到了三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中。学生听完以后还要求再听一次,并且有的同学边听就边舞起来,这就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由此可见,通过这种娱乐性的欣赏,学生的审美兴趣就得到了培养,即成为培养审美能力的动力。
  二、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艺术活动
  音乐欣赏是学生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1.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欣赏音乐是以学生的聆听为主要手段,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声音感觉能力;比如;感觉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及声色变化的能力。一般来讲,学生都具有这种能力。但是,对音乐的旋律、节奏、调式、速度、力度、和聲织体、曲式的听辨能力学生就不一定具备,那就要求学生由浅入深,有初级到高级,循环渐近地对音乐进行欣赏、感受,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感受能力,同时也在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情感是感知美和理解美得第一要素。人的情感的发生和结束时一种时间性的运动过程,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恰恰是表现着种时间性的运动过程,以情动人是所有门类艺术的一条共同规律,但与其它艺术相比较,音乐更容易表达感情。它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声音形态直接传递感情信息,许多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感受,却可以在音乐中得到体验,因此,音乐欣赏比其他艺术活动更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2.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
  音乐是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的艺术,它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用文字描写具体的情节故事和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更不能描绘复杂的现象,或者抽象的概念。那么,音乐是如何通过概括性的感情媒介来打动学生呢?可以说,这主要是依靠学生的主观联想和想象来实现的。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表达的感情和学生心中潜在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这就是说,音乐中概括性的感情使学生联想到自己以往现实生活中的情与景,并由此而获得种种审美享受。例如:在欣赏课《十面埋伏》一课中,学生听了后,就会想到许多战斗场面,想到战场上“军营如林,旌旗蔽空,战鼓隆隆,铁骑驰骋”的壮阔画面,也使学生想到“两军交战时,声天动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弯声,人马辟易声”等气势磅礴的大战场面。那种抒情性的音乐,常常会使人的想象无边无际,有时或许悟出某种哲理来。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有的学生从个人的生活道路去向想象,于是悟出“要做生活的强者,就不为命塞时而气馁,反而要扬起风帆,与命运之神去拼搏抗争,直到驶向美满幸福的彼岸”这样的哲理。也有人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去想象,从而得到这样的哲理思想革命的阶级要战胜反动的阶级,必须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各种黑暗势力。最终取得胜利并通向光明的未来。这一切说明,音乐审美带给学生的绝不在一个狭小范畴之内。它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飞腾翱翔,从而培养了他们对美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3.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评价能力
  古往今来,在音乐作品中,总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正因为如此,如果老师不加以好好引导。有很多学生就会美丑不分,善恶不辨,正邪不明,文野不清。记得前些年,社会上流行的低浅音乐、低级趣味较浓的流行音乐。甚至是庸俗不堪的音乐或是些“狂歌”等一些格调不高的、艺术性差的音乐。使正在成长发育的学生误以为这是“音乐艺术的时代性”。而那些优美的、艺术性高的抒情歌曲在学生看来总是平淡无味的。那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划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一部音乐作品,如果学生要有能力去评价判断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学生就必须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等方面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的。因为这是衡量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基础。因而学会这些,只有通过音乐欣赏课这条途径,并且把研究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情绪、曲式等表现手段这一环节作为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深入地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的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从这一观点出发,音乐欣赏在审美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不是很清楚了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郭声健.中国音乐教育,1997(01).
其他文献
◆摘 要:美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源于瞬间的灵感,是对生活百态的一个刻画,一种描述,一种记录。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眼中的世界最纯净,都是真善美的化身。他们画中的一且也是最美的,充满了欢声笑语,感情最本真的。小学生眼中的世界虽然最纯净,但是他们的美术功底却又一定的限制,对美术的理解也有限度,无法让美术去更好的表达这个世界的形形色色。那么,如何在让小学生发挥出他们巨大的美术潜能,如何让他们笔下的时间更加
◆摘 要: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以美术为代表的学科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美术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意义重大,对此,小学美术老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结合小学生的艺术培养要求积极的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融入教学实践之中,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切入点,不断突破传统美术教育实践工作所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想象力培养  一、引言  作为小学教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教师在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采用趣味的方法进行英语课堂的教学活动,不仅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更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化难为易。本文就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简单的说一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的趣味性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趣味性教学;教学策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哪里有兴趣
◆摘 要:在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下,实践阶段的政治课程教学不仅承担着知识的传递,更是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初中阶段学生的价值观还不成熟,通过政治课程的学习,可以不断纠正观念方向,对于未来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课程教学模式的守旧严重影响到了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入手,提出提升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教学;策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事业的发展,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在新的教育发展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普及和应用,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将其应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能有效的改善教学质量,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既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