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间质在胰腺导管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相互作用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zhong12m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富的间质"是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的特征性表型,其结缔组织显著增生、渗透并包裹肿瘤.间质是动态变化的,纤维母细胞、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PSC)、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及其抑制剂、炎性细胞、神经纤维、干细胞、上皮细胞以及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1].肿瘤细胞通过分泌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激活其周围的PSC,而PSC在PDAC高度纤维变性的微环境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炎性细胞、PSC和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维持间质的活化状态,间质一旦被激活,PSC即可形成自主的负反馈环路以保持其自身永久活性.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浸润数量与PDAC中微血管的密度及侵袭性相关.PDAC的侵袭和转移是肿瘤克服微环境中的种种障碍而逐渐产生适应性表型的过程.现就以PDAC为例来阐述肿瘤-间质的相互作用与其在肿瘤侵袭及转移中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对胰腺癌的免疫效应及HIFU疗效评估的影像学方法。方法以32例接受HIFU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予癌细胞冷冻和复温处理制备冻融抗原。用HIFU破碎癌细胞制备HIFU抗原。用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检测无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T淋巴细胞(DC-T)、冻融抗原致敏DC诱导的T淋巴细胞(冻融抗原-DC-T)、HIFU抗原致敏DC诱导的T淋巴细胞(HIFU抗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c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展迅速,易转移,预后差[1-2].HCC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尚未完全阐明.Hedgehog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参与了HCC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通过体外观察Hedgehog通路抑制剂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为HCC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期刊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转导通路与Barrett食管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14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0只、铁剂组10只、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组30只、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加铁剂组30只、食管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组30只、食管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加铁剂组30只.最后共获得10份正常食管组织、62份反流性食管炎组织、34份Barre
父系表达基因10 (p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10,PEG10)是一个新的父系表达的遗传印记基因,在大多数肝癌组织中有表达,与肝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1-2].大多数肝癌组织存在PEG10印记异常,主要表现为双等位基因同时表达的印记丢失[3].差异性DNA甲基化区(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DMR)的甲基化状态与印记调控密切相关。
期刊
摘 要:初中教育工作中,政治学科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与道德修养的重要载体,多媒体技术与政治教学的结合,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文章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针对初中政治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政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7.045  多媒体技
目的 探讨pN0早期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VEGF-D及VEGF受体(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61份pN0早期胃癌手术后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1份pN0早期胃癌和25份癌旁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的表达及868个HE染色阴性淋巴结CAM5.2的表达.评估61份pN0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微
目的 比较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FOLFOX4/6)方案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在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学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86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其中204例给予FOLFOX4/6方案术后辅助化学治疗,82例给予XELOX方案术后辅助化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
目的 研究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在残胃患者中诊断Hp感染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94例残胃患者(残胃组)和100例非残胃患者(对照组)进行13C-UBT检测,残胃组根据病程再分为残胃1组(≤5年)29例、2组(6~10年)33例和3组(>10年)32例.对照组和残胃组手术前诊断Hp感染均依据13C-UBT或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手术后诊断依据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评价13C-UBT在
目的 评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多潘立酮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对8家研究中心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3次多潘立酮(10 mg)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日早午饭后各予1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含氟哌噻吨0.5 mg和美利曲辛10 mg)治疗.
患者女,32岁,腹泻3周.患者3周来无明显诱因腹泻,排黏液脓血便次数由每日2~3次渐增至每日7~8次,伴上腹阵发隐痛,体温由37.5℃渐升至39℃,夜间可降至正常,伴盗汗.外院胃镜检查示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球部炎.外院第1次肠镜检查示慢性结肠炎,第2次肠镜检查示盲肠、升结肠、直肠黏膜溃疡伴弥漫性充血、水肿(图1),病理检查示盲肠、升结肠、直肠黏膜组织慢性炎(活动期).入院行体格检查未发现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