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仪研究了4H-SiC晶体表面形貌和多型分布。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4H-SiC小面生长螺蜷线呈圆形,沿〈112-0〉方向容易出现裂缝。裂缝两侧有不同的生长
【机 构】
: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嘉兴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仪研究了4H-SiC晶体表面形貌和多型分布。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4H-SiC小面生长螺蜷线呈圆形,沿〈112-0〉方向容易出现裂缝。裂缝两侧有不同的生长形貌。拉曼光谱结果显示缺陷两侧为不同的晶型,裂缝实际为晶型转化的标志。纵切片观察发现,在4H-SiC和15R-SiC多型交界处产生平行于〈112-0〉方向裂缝;15R-SiC多型一旦出现,其径向生长方向平行于〈112-0〉方向,轴向生长方向平行于〈0001-〉方向。
其他文献
采用提拉法生长了最大尺寸为25 mm×(30-40)mm优质透明的Tm^3+∶GGG、Yb3+/Tm^3+∶GGG、Cr^3+/Tm^3+∶GGG、Tm^3+/Ho^3+∶GGG和Cr^3+/Tm^3+/Ho^3+∶GGG共五种晶体。在室温下测试了
分析了磷硅镉(CdSiP2)多晶合成过程中产生爆炸的原因。采用双层石英安瓿作为反应容器和低温区域在炉管中部的合成炉。在合成低温阶段采用气相输运技术使原料分步反应,防止P蒸气
采用水热法,探索了K4Gd2(CO3)3F4晶体的析晶条件,诸如生长原料及配比、生长温度、生长周期等,并成功生长了毫米级的透明单晶。对生长的晶体进行了XRD、UV-Vis-NIR、SHG等测试,
本文采用垂直布里奇曼(Bridgman)法生长了尺寸为30 mm×130 mm的Cd1-xMnxTe晶体,利用Nakagawa腐蚀液显示了晶体的位错、Te夹杂相和孪晶缺陷,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本文采用液相法合成了高纯度磺基水杨酸锶(简称SSS)多晶粉末原料,并采用热分析、红外光谱和XRD分析对多晶粉末原料进行表征。以水为溶剂分别在不同pH值下(pH=2.50、1.50和0.60)进
采用AIM-8800红外显微镜观察了CdGeAs2晶体的面扫描红外透过图像,分别在2.3~4μm、4~8μm和8~18μm三个波段对退火前后的CdGeAs2晶片红外透过率和面扫描红外透过图像进行了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