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精炼精辟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qllm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高职历史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反思,得出了高职历史课堂教学的粗浅认识,即精彩、精炼、精辟。
  关键词: 高职历史课堂 精彩 精炼 精辟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高职的学生对以往的历史课堂教学的印象就是死记硬背、枯燥无趣,使得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笔者对高职历史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反思,得出了高职历史课堂教学的粗浅认识,那就是精彩、精炼、精辟。
  
  一、精彩
  
  任何一堂课都要尽力做到是精彩的,而历史课堂教学可以比传统教学采用更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图片、视频、Flash,讨论、活动、探究……但千万不能走极端,仅仅走“形式”看“热闹”是行不通的,合理的设计、整合,才会让课堂充满生气。
  (一)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环节。
  精彩的开始应是导入适宜。精彩的开头就像无形的“磁铁”,一下就能吸引住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可以说它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突破口。精彩的开头方式颇多,有激情式(如讲述《邓小平理论》可以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在雄壮的歌声中导入新课,意味深长。)、质疑式(我在讲日本明治维新一课时,先让学生畅谈对日本的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学生纷纷谈及日本侵华的诸多事件。此时我话锋一转,问:“日本为什么能在中国近代史上发动一系列的侵华事件?”带着此问题让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讨论式、问答式、情境式,等等。每一种方式都应根据当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和实施。
  (二)精心设计课堂体系内容。
  现行的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充实,图文并茂,课文上大字、小字、提示、引文、表格、图画说明、注解以及数量不少的地图和插图,所提供的那么多的内容,要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一一点到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教师千万不能当“播音员”,必须重新处理教材,整合教材内容。在处理教材时应把着力点放到孰取孰舍、如何剪裁上,到底如何取舍呢?我认为要害在于围绕教学目的,抓住重点,突出重点,并且注意知识的层次性。重点抓住了,重点知识就要重点地讲外,就要根据大字的叙述,利用有关的小字、地图插图、原始资料来详细讲。除了重点知识重点地讲外,其余大字,还要按照是否要把知识点分出层次,或概括地讲,或一带而过地讲,至于大字所未曾涉及的,很多都可以略而不讲。
  (三)精心设计课堂结语。
  一场精彩的演出,必须有好戏来压轴;一堂成功的好课,善始还需善终。压轴好戏能够赢来满堂喝彩,留下余音绕梁;精美的结尾能够探微见源,画龙点睛,为一堂成功的课锦上添花。
  课堂结尾的做法也不能千课一面,可以是总括大意;可以是画龙点睛,余音绕梁;也可以是探微寻源,更上一层楼;还可以是意犹未尽,留下一串悬念。
  
  二、精炼
  
  精彩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将所有的现代教育形式和手段统统搬上,全面展示,搞得每一节课总是时间不够,或者是匆匆讲完,而应反思在课堂设计方面是不是过于冗杂,在精心设计的同时还要讲求精炼,讲求时效。
  (一)历史课堂语言要精炼。
  历史课堂语言要在准确、客观的基础上,务求明白、简练、干净。简练干净的语言使人神清气爽,冗长而抓不住重点的话越讲得多,听的人越糊涂。应该防止出现“官腔”、“训话腔”。一句话一个“啊——”,两句话一个“懂吗”,不断的“这个、这个”,无数的“嗯嗯”,包括重复的语言都会成为一种疲劳因素,在你讲话内容的外壳上蒙上一层尘雾,使本来丰富而有意义的内容失去它应有的光彩。
  (二)课堂提问适度。
  为了达到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可采用“教学内容问题化”的教学方式,那首先就要优化问题设计。根据高职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及心理素质水平,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使之新颖独到,起到发一问则动全文的功效,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去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可以是明确目的、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是循循善诱、有启发性的诱导式提问;也可以是由易到难,有层次性的层层设疑。重要的是课堂提问要持之有"度",即要别具慧眼,选择新颖的提问角度,又要实事求是,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把握适宜的提问难度。同时,要因"课"制宜,不要由原来的“满堂灌”走进“满堂问”的极端,应按照课程内容设计合理的提问密度,使历史课堂提问科学精彩,有效有趣,在学生喜欢的课堂气氛中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补充资料要适量。
  补充新资料要遵循一个原则:不论是为了讲好重点,或为了加强理解和记忆,还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都要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补充内容以具体形象为准,而不要增加新的头绪,要适量,不能可有可无,浪费课堂容量和时间。一定要能说明问题,这也是课堂内容设计中精炼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为历史本身是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它有人物的动态,有事件的情节,有发展的过程。教师在历史课上讲课,应该尽量反映历史的这一固有的特点:有的地方可以补充一些细节,有的地方可以铺开一个场面,有的地方可以叙述一个故事,有的地方甚至声音容貌,穿戴服饰,都应该加以描绘。
  充实和补充,大多数的情况下指的就是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动态、情节和过程,通过教学的活动把一幅幅历史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实和补充,仍旧以教材为依据,而不是另生枝节,增添或者改变教材的内容。
  反之,如果补充了它,成为肿瘤,就歪曲了目的,冲淡了重点,远离了教材,纵然学生有强烈的兴趣和欲望,也必须割爱。
  (四)挖掘深度适中。
  在现行的历史教材中,有一些比较深的知识点,超越了高职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范围,教师要浅化教材,减轻难度。当然这样可以浓缩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的效率。如寓论于史,多讲一点具体史实,少讲一点抽象理论,把理论和概念融于史实之中;又如知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知其一,不必知其二,可以蜻蜒点水,点到为止,可以暂时模糊,不求甚解。
  
  三、精辟
  
  一堂好的历史课仅有精彩、精炼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精益求精——要精辟。
  (一)讲清教材中的精辟结论。
  让学生理解教材精辟之所在就要在备课时,尤其在讲课时要注意抓纲带目:备其“精华”、“精要”、“精辟”部分,以及“精练”语句。
  有的地方,教材里一两句简短的结论,却是一大段历史史实最精辟的概括。有的地方甚至字斟句酌,一个字一个词都有丰富的含意。如战国时期扁鹊“采用”四诊法治病,用“采用”而不用“发明”、“创造”或“最先采用”;如越王勾践“尝胆”而不“卧薪”;秦始皇灭六国,出现了大一统局面,长长的课文中始终不用“统一中国”、“统一全国”的字样,……教科书推敲这些字词的用法,不都深藏着相当丰富的历史内容吗?
  (二)引用“精辟的语句”,让学生领悟其中深刻的内涵。
  历史课堂语言应能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比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是中国革命历程的正确反映,学生只有了解这个真理,才能在行动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当然作为历史教师首先应当对此理解得完整深透,如果对这一真理只是概念式的说教,或者自身受到某些不良思想倾向的影响,对此不以为然,那么,他的语言,语调和语气就不可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实践告诉我们,在向学生介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我们可以适当选择,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留给后人的闪光语言。
  历史教材中出现的大量的经过千百年锤炼的传世语言,可供我们利用与发挥。比如,大量的成语典故,便是高度浓缩的历史。“卧薪尝胆”、“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大量的文人诗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量伟人的经典语句“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证明了资本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等。这些经典语言千百年来为人类所吟唱传诵,我们尽可古为今用,让学生体会每一规范化的语言都演绎着十分动人的历史场景。经过讲述和训练,学生既学到了历史知识,又积累了一定的祖国语言宝库中的精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语言的规范化熏陶。
  高职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他文献
“异质性(heterogeneity)指种类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尤其指同一个别事物身上所具有的不同种类的属性之间的不可通约性。”[1]当异质性表征在同一个别事物身上,往往会产生中心-边缘的架构,产生某种权力场域,占据上峰者即占据主要话语通道。历史的“后见之明”告诉我们,要想全面地了解历史,除了关注“主流”,还需要关注被挤压的、边缘的异质性话语形塑,以一种多元的视角审视历史发展进程。电影《柳堡的故事》
摘要:《伤逝》中的子君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的悲剧命运极为相似,本文通过对这两部短篇小说的对比研究,从她们各自的亲情、爱情和社会人情方面进行了探析,从而归结出正是男权统治下这些人类基本情感的扭曲导致了女性的悲剧。  关键词:子君 爱米丽 女性主义 男权统治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当代文学的顶尖人物,他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以哥特式的情节成为其代表性的作品;无独有偶,
摘 要: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高校“以学生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高校图书馆在为其主要的读者群体——大学生提供服务的过程必然包含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心理服务的独特优势,并着重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心理服务 潜能发掘    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借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东风,“以人为本”的观念也在不断在实践中充分地体现。心理健
“青花”是世界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是我国陶瓷业中的重要品类。“青花”是用含钴的矿料直接在烘干的素胎上描绘、上釉后入窑一次烧成,呈现白底蓝彩的釉下彩瓷器。无论是烧造历史之早,还是从传播范畴之广,都可以说开创了世界瓷业的奇迹。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开,把“青花”瓷种放到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上来看,就会发现“青花”发展的契机、过程和成熟的原因。  一九二九年,江西玉山县发现一件带有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应从营造育人环境、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特色阅读、举行多彩活动、实行读写结合、改变阅读方式、实施多元评价、依托课题研究这几方面着手,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 农村小学 阅读教学 阅读方法    惠特曼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
日本新锐动画电影导演新海诚执导的电影《你的名字。》于2016年8月在日本上映,一路创造票房佳绩,并成为在日本上映的除宫崎骏的作品之外的第一部票房突破100亿日元的动画电影。该作于2016年12月在中国上映,获得了5.77亿人民币的总票房成绩,刷新了日本电影在中国的最高票房纪录。除此之外,还荣获第42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动画电影等众多奖项,同时得到了海内外电影评论界的高度赞誉。电影讲述了生活在系
摘要:本文概括和回顾近30年有关研究的教学本质观,横向比较几种典型的教学本质观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新世纪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学本质观 横向比较 内涵 立论依据    回顾教学本质探究30年。必须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首先,我国历经“十年”浩劫、全面拨乱反正后。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促发了人们大胆探究。其次,人类在哲学层面上的有关教学的思
摘 要: 本文对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读者的文献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探讨分析,就高校图书馆如何完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 文献需求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必须以读者为主,读者的信息需求能否得到充分的保障,直接影响到读者的满意度的高低,同时也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的高低。因此,准确及时地了解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对于
由欧文杰、黄杰伟、许学文执导,杜琪峰、游乃海担任监制的电影《树大招风》,以三个香港真实的悍匪为原型进行改编拍摄,他们是曾经在香港叱咤风云的“贼王”,最终却都在新时代到来之际消亡,在虚实穿插中展现了香港人深深的97情节,三位导演通过黑帮题材,拍出了一部历史转型时期的纪录片。这部电影没有在内地正式上映,但却仍然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小人物的张扬跋扈势必无法阻挡大时代的洪流,无论曾经怎样的作恶多端都会在新时
摘 要: 李剑鸣先生所著《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一书是历史学刚入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首读教材之一。本文作者对此书中的特点进行了论述,认为其是指导历史学初入者进行历史学习与研究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 《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历史学 特点    上海三联书店于2007年出版了《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一书。该书是李剑鸣先生在多年从事研究生授课的基础上,将原来的讲义经过认真总结而撰写定稿的。编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