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文味”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wangnan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浓郁的“语文味”是各层次的语文课堂教学都必须具备的。本文通过分析“语文味”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提出营造“语文味”的几个策略。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味”现状
  “语文味”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它能够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大幅度提高。具体而言,营造“语文味”,就是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体味文本语词、文章内涵以及课文情感等,使学生沉浸于教学中,从而真正领悟语文知识。
  然而,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这种“语文味”的营造还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由于语文教学仍然没能改变应试教育的状况,学生以及教师都没能真正地认知语文,这就使得“语文味”的创造处于一种散漫的状态。
  当前,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还要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形成一定的文学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营造“语文味”已经成为使教学顺利进行的必然。
  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语文味”的相关策略
  營造“语文味”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营造“语文味”: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文味”
  阅读是高中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直观了解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语文味”,应该尽量从阅读环节采取措施。比如,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诵读示范,引导学生仔细地聆听及观察。比如,语文教师为学生进行《沁园春·长沙》的诵读,通过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以及“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等诵读声调、情感的转换,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教师要引导学生依照教师的诵读方式进行诵读,让他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情感去阅读文本,进而帮助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中达到对于不同文章的“语文味”的不同体验。
  2.通过理解文本内涵营造“语文味”
  文章的内涵是文章的本质和核心所在,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达成对于内涵的理解和掌握,才算是切实完成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营造“语文味”。具体而言,语文教师应该在尊重作者创作的情感背景、时空背景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品味文章,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作者在文本中传达的有效信息形成其自己独特的认知及感悟。比如,教师在讲解屈原的《离骚》时,应该首先就屈原当时二次遭贬而创作的情感背景以及屈原借文章抒发自己爱国忠君的思想感情和传达自己的美好情操品德的创作目的,引导学生体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深沉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人生追求的独特理解,以使学生受到精神的陶冶,从而感受到语文独有的味道。
  3.品味文章用语之美以挖掘“语文味”
  高中语文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挖掘文章的用语之美来分析“语文味”。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文为例,这篇文章不仅用优美的语言勾勒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还用语言营造了一个宁静、优雅的环境。深入挖掘文章的用语之美,是使学生真正地体味到“语文味”的必要保证。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以流水形容月光,以“静静地泻”来描写月光宁静倾洒的情景,就将学生带入了一种安宁清新的境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洗涤。还有后面的“荷塘上浮起的薄薄的青雾”以及“仿佛被牛乳洗过的叶子和花”,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营造“语文味”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必要途径,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地营造“语文味”,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其他文献
心洁长得其实不算难看,但在美女如云的艺校里,就显得黯然失色了。为此,她总是感到很自卑。她常常抱怨老天爷为什么那么吝啬,不给予她更多的美。  心洁的同桌叫天儿。天儿是个很优秀的女孩儿,成绩好,人又漂亮,家境也不错。天儿对心洁很好,可心洁并不喜欢天儿,谁叫她那么优秀呢?心洁嫉妒她。每当下课的时候,天儿的座位旁总是热闹非凡,来请教问题的,来借课堂笔记的,甚至有几个邻班的男生故意来找天儿搭讪。可是他们似乎
期刊
当有些人高谈阔论,炫耀自己满腹经纶时,总有些人在下面默默地听着,他们不去打断亦不作任何评判,只是听着想着,问或一笑。不说话不代表词穷,声不高不代表理屈,真正有底气的人往往会在思考成熟后才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很多人的眼中,底气要么源于财富要么来自才华,因此人们总用它来形容富人或知识分子。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气由境生,境由心生。精神品质决定着人的心境,决定着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底气。当贝多芬被要求为贵
期刊
当你拥有生机勃勃的春季时,你却渴望绚烂的夏季;当你拥有了万紫千红的夏季时,你却盼望宜人的秋天;当你拥有了硕果累累的秋季时,你却渴求白雪飘飘的冬季;当你拥有了雪花飘飞的冬季时,你却渴求万物萌发的春季。  生活就是這样一个无始无终的轮回,我们的脚步总是跟着时间匆匆向前,总以为前方会有更加美好的风景,却不曾发现,這样忙碌地寻找其实也是在不停地失去。我们应该学会停留,学会欣赏自己的所得,学会珍惜已经拥有的
期刊
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而我认为,只有自信还不够,还需要有拼搏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看到远方的彩虹。  雄鹰之所以能在蓝天上展翅飞翔,是因为它不断地努力,飞越了高山,超越了自己;老虎之所以能成为森林之王,是因为它经过血腥的厮杀,战胜了对手:人类之所以能成为地球的主人,是因为经历了无数磨难,终于百炼成钢。  我们就像九曲黄河中的一块石头,如果不够顽强、不够勇敢,就会被大浪淘汰,最终成为一粒不被人注意
期刊
“借代”就是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具体生动、言简意赅、含蓄委婉的效果。古诗文中的“借代”有以下几种:  一、以特征来代本体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用“朱门”代替显贵之家。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当官而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人,在全国
期刊
【甲文】  养鸡  韩少功  农家有三宝:鸡,狗、猫。鸡是第一条。  放在以前。鸡是一般农家的油盐罐子,家里的一点油盐钱,全是从鸡屁股头挤出来的,现在经济有所改善,但鸡还是一般农家的礼品袋子,要送个情或还个礼,大多冲着鸡下手。  入住山峒以后,农友们渐渐摸清了我的来历,与我家一来二去之后,常送来一些瓜菜、红薯、糯米、熏肉,有时还用化纤袋装来三两鸡仔。  我家的鸡圈由此迅速地热闹起来。鸡仔长大以后,
期刊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也是传统文化中最脆弱的部分。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足迹,去探寻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傣家观造纸  雷九江  如今,到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走进孟定芒团傣族人家,游客们能亲眼(  )与蔡
期刊
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作者通过叙写自己遇险的经历,说明了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处于什么样的险境,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的小困难逐一克服,就能战胜一个大困难的人生道理;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这些名篇佳作之所以动人心魂,是因为它们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对生活进行提炼的过程中写出深意,便能“意高而文胜”。  如何写出深意,让作文的思想境界
期刊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熟练掌握和运用写字的技能,既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一项语文基本功,更是一种优秀的文化素养。  重拾汉字之美  刘洋  “今天,你还会写字吗?”这个原本不成问题的问题。如今却成了问题。  随着手机、电脑的日渐普及,汉字书写脱离日常生活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汉字的书写水平下降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7月24日,国学经典与汉字书写研讨会在郑州举行,多位专家对手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可见,语文教材不仅仅是教学的蓝本、阅读的范本,更是写作的样本。阅读是写作之根,自从文字起源之日起,阅读和写作便如一对孪生兄弟般应运而生,如果没有阅读,写作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要以读导写,以写促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