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bt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班集体一旦形成,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灵魂和核心,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班主任应用一颗真诚的心温暖学生的心,用智慧的方法化解矛盾,用欣赏的眼光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关键词
  倾注爱心 适度放手 心理疏导 巧用班会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德育就是那明月,映照着整个班级,班主任引领学生“风移影动”,让德育艺术“珊珊可爱”。班集体一旦形成,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班主任的德育行为艺术。
  一、倾注爱心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捧出一颗爱心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晓之以理的谈话、动情的微笑、温暖的拥抱都会成为沟通的桥梁,化解学生内心的烦躁、恐惧与不安。我曾经教过一个自闭症孩子,他高兴起来会在教室里上蹿下跳;悲伤时眼泪能淹没教室;烦躁了,嘴里骂骂咧咧,支吾着只有他自己才懂的语言。每当他情绪上来了,笔者不会从教师的角度,而是会以母亲的身份抱着他、拍拍他的后背,温暖他、安慰他、融化他……等他脾气下去了,再慢慢沟通。这个“折翼的天使”或许没有其他孩子那么懂事、明理,但是他懂得了什么是爱,也学会了接受爱。
  管理班级时若遇上这类孩子,尤其是在他们情绪起伏比较大的时候,唯有爱心,才能唤起他们内心的情感需求,从而使他们内心平静,享受正常孩子的教育。
  二、适度放手
  做过班主任的老师都有共同感受:对于学生,约束得太紧,班级气氛死气沉沉,缺少活力,学生不惹事还好,惹个事惊天动地;放手得太多,学生又容易信马由缰,不断惹事,班主任就没法管理班級。因此,作为班主任,在管理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建立一种信任意识。建班之后,就要慧眼识英才,选好班委,班主任负责协调,班长负责全面的班级工作,学习委员负责督促各科课代表收发作业、树立学习标兵的形象……班委干部有商有议,各司其职,尽心尽力,整个班级上下齐聚心,拧成一股绳。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信任学生,有度放手,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不断为班级注入新的活力。
  三、心理疏导
  当下,独生子女较多,有些长辈溺爱孩子,也有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犯错了无法及时疏导、沟通。种种原因导致孩子自私自利,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听不进去批评,动辄离家出走,甚至伤害自己。
  我任初三班主任时,班上有个男孩,母亲麻将成瘾,父亲外出打工,男孩不爱学习,性格内向,后来还出现早恋、伤害自己等行为。面对他,我首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跟他交流,告诉他喜欢一个人并没有错,但是不能伤害自己。然后我了解缘由,关注他的内心世界,打开他的心扉,倾听他的心声,帮助他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立即联系家长,通过家访等形式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与家长建立沟通机制,密切关注孩子思想动态和行为发展。另外,还通过“帮带”行动来带动学生的良好转变:安排班上豁达乐观、学习优秀的学生帮扶,让他能融入集体,找回自信。当他们的“帮带”组合进步明显时,我在第一时间为他们点赞加油。
  因此,在学生的转化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纽带作用,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巧用班会
  班会课是班主任教育学生、与学生交心、凝心聚力的主要阵地。可是当前不少班会课要么成了下达任务的“传真机”,要么被改上主科,要么就是被音乐老师拿去排节目,班会课只为课表而存在,实际是名存实亡。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如何巧用班会课,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呢?
  1.主题要鲜明。不少班主任班会课上泛泛而谈,空洞而不切实际,过于死板的说教导致学生昏昏欲睡,教育的目的无法达成。因此在班会课前,班主任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言行举止,倾听值日班干部汇报的班级近期动态,确立一个明确的主题,比如学法指导、目标制定、品德塑造、习惯养成、学测总结等等。现在有些学生缺乏宽容之心、同情之心,不懂得尊重他人,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小则动嘴,大则动手。针对这一现象,我确立了一个主题“学会宽容,快乐生活”,旨在培养孩子阳光的心态、健全的人格,珍惜青春年少阶段真挚的情谊。对于一些寄宿生,第一次离开父母单独学习生活,特别不能适应,失眠、厌学情绪严重。适逢中秋节,笔者邀请班长主持这次的班会课,主题为“离家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让学生敞开胸怀,诉说思念,明白独立需要锻炼,成长需要付出,成功需要奋斗的道理。
  2.准备应充分。班会课前班主任要做个“事前诸葛亮”,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特殊情况做好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写好班会思路,再到网上寻找与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心理测试题、情景对话等。当然,主题班会场景的布置、主持人的培训、黑板上艺术字的拟写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3.学生为主体。班会课前的一些准备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有效的参与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如购买、制作图片卡片,拟写艺术字等。课堂上,班主任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全神贯注地当个听众,给足时间,让学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畅所欲言,吐露心声,真诚对话,班主任则适时点拨,及时总结。
  总之,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灵魂和核心,既是学生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学生亲密的战友!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班主任应用一颗真诚的心连接学生的心,用智慧的方法化解矛盾,用欣赏的眼光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面对可塑的学生,要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多一份激励,少一份打击;多一份包容,少一份苛责。
  (作者为江苏省海安县雅周初级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读写结合确实不是新鲜的话题,我们前人有很多的教学经验,有好多老师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创新的年代,每天都有大量的新名词、新理念浮现出来。问题是,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传承。在我个人看来,有两点最值得我们去传承,一是诵读,二是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经过几代人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真正适合我们母语教学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很好地传承与发扬。我觉得孙艳的语文教学思想中,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细化朗读指导,读出意象的丰美。  2.借用助读资料,读出意蕴的醇厚。  二、教学方法:  诵读、对话、合作。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诗歌选自诗集《白玉苦瓜》,引出《白玉苦瓜》诗句:“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由“苦瓜”引出诗歌意象,读《乡愁》。  2.读出意象的丰美。  (1)读诗歌,提炼出四个意象。诗歌变形与原诗比读。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
期刊
一、问题提出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当教育教学目标定位在核心素养上时,就需要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素养的养成。如何转向是目前广大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为例,尝试一次教学“转向”,期许落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直观想象。  初一学生在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日常生活的体验,有时会难以理解实际问题情境,信息收集和加工困难,
期刊
主持人语  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在长达十多年的求学生涯中,会遇到许多“十字路口”和“转折点”,这些节点对他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或助推性的作用,我们把这些节点叫作教育教学契机。如何准备把握乃至巧妙创设教育教学契机,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得益于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把握,有赖于教师基于学生立场,对每一个孩子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更能从中看出一位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的高下优劣。我们可能无法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学校的具体案例,从文化涵养、课堂变革、技术支持、家校合力等多方面,阐释文化自信对教育变革的引领。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教育变革 教育公平 以文化自信引领教育变革  “有教无类”是2500年前孔子提出来的教育主张: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任何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促进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首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教与学获得最大的效能,就需要对课堂教学做多方面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其中,利用思维导图边思考边“涂鸦”的教学方式是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 思维导图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
期刊
《诗大序》中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由此可见,诗人作诗是源于内心情感的冲动,形成于语言文字之上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式。  丁老师执教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之所以能够通过诵读达到引领学生领悟诗人情感的教学目的,在于坚持了诗歌教学的根本策略——资料助读,设境融情,使教学过程简约有致,循序渐进而又水到渠成。  一、融情入境渐进教学的合宜性  《乡愁》写于1972年
期刊
江苏省常州市张五芳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是一支培育乡村语文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团队。培育站领衔人张五芳为中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副校长。培育站以“自育式立体读写”为内核,形成研究机制,建立发展平臺,帮助乡村一线语文教师尽快夯实基本功,提升专业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培养课程意识,切实提高自身语文课堂授课技艺。  培育站由来自20所乡村初中的30名语文教师组成,他
期刊
编者按  最好的教师不应该只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应该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发展自己,照亮更多的人,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引领和骨干凝聚,带领一个团队、一个学科甚至一所学校走上科研兴教的教育改革之路。本刊特开辟“名师工作室”栏目,每期展示一个初中名师工作室,将其教学理念、主张及教研成果介绍给广大初中教师和教学研究工作者。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启迪,从而更好地推动初中教学、教研活动的发展。 
期刊
【目标预设】  知识技能: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数学思考: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通过合并同类项、运用去括号法则,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条理性。  解决问题:能通过具体问题发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必要性;在探索合并同类项法则的过程中,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在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符号的魅力;通过观察、归纳、类比、推断获得数学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