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能力与思维并重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x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预设】
  知识技能: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数学思考: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通过合并同类项、运用去括号法则,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条理性。
  解决问题:能通过具体问题发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必要性;在探索合并同类项法则的过程中,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在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符号的魅力;通过观察、归纳、类比、推断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与创造性。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学习本节新知识需要用到七年级《数学》(上)册的部分内容,因此设计了以下的复习问题:
  问题1:同类项具有哪些特征?怎样合并同类项?
  问题2:想一想,同类项属于整式中的单项式还是多项式?
  问题3:你还记得如何去括号吗?
  设计思路: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回顾旧知识,为后面环节的进行做好铺垫工作。并且问题2还能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刚学习的有关内容。学生基本都能回忆起并说出问题里的概念或法则的大致意思,但不是很准确,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纠正、补充、强调,比如,强调同类项的两个特征缺一不可:一是两个单项式所含字母相同,二是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同,而不是两个单项式的次数相同,这样就帮助部分学生澄清了类似于“a2b和ab2是同类项”的错误认识,收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二、创设情境,孕育新知
  活动1: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1)任意写一个两位数;
  (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
  (3)求这两个数的和。
  问题4:请用整式表示上面的过程,这两个数的和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吗?
  问题5:请用整式表示上面的过程,这两个数相减后的结果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吗?
  设计思路:使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体会整式加减运算的必要性,巩固以前学习的有关内容。回答两个问题,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其中问题5的游戏步骤可写成框图的形式,使学生体会程序、算法的思想。因为学生在小学时就对数字游戏的题目比较感兴趣,而且现在又具备列整式的基本技能,所以针对这一学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示,再利用所学的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法则验证自己的发现。此外,提醒学生做题时别忘记加括号,这使许多做错的学生都恍然大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了符号感,同时也可以为下一环节独立总结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奠定基础。
  三、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活动2:探索并总结出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
  问题6: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了整式的什么运算?能说一说你是如何运算的吗?
  法则: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活动3:运用法则规范解题。
  问题7:计算下列题目:
  (1)-5ab, -4a2, 3a2, -6ab 的和;
  (2)2x2-3x+1 与 -3x2+5x-7 的和;
  (3)-x2+3xy-y2与 -x2+4xy-y2 的差。
  (设计思路:通过活动1,学生已经经历了整式加减运算的两个步骤,设问题4和问题5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独立总结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发展有条理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活动2是训练学生按照法则规范地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在活动1的基础上,学生基本都可以总结出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法则的得出顺理成章。因为学生在活动1和活动2已经进行了有关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训练,所以活动3应放手交给学生自己尝试。教师在课堂上深入到学生中进行观察,对于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让学生表达算理等方法鼓励他们自己改正。问题7的第(3)小题出错较多,原因是部分学生列式时忘记加括号、去括号时忘记变号,需加強练习。)
  四、讲练结合,巩固新知
  问题8:计算下列题目。
  (1)5a2b与2ab2-4a2b的和;
  (2)3x2+6x+5 与4x2+7x-6的差。
  师:怎样列式计算第(1)小题?
  生1∶5a2b+(2ab2-4a2b)。
  师:怎样去掉上面和式的括号?
  生2:直接去掉即可。
  师:请大家去掉算式2a2b-(3ab2-5a2b)中的括号。
  生3∶2a2b-(3ab2-5a2b)=2a2b-3ab2-5a2b。
  师:学生3解答的对吗?
  生4:不对。
  师:错在哪里?
  生5:……
  师:出错的原因在于没有真正理解去括号的法则。
  师:有三个式子:5a2b、2ab2及4a2b,它们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思路:通过用多媒体演示系数、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的特征,让学生归纳这三个单项式的特征,形成同类项的概念。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同类项的定义,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概括能力。)
  师:怎样合并同类项?
  (设计思路:学生口头回答,然后教师再规范解答,并让学生说明每一步的根据,以明确算理,培养学生言必有据的习惯和逻辑推理能力。)
  问题9:先化简再求值。
  4y2-(x2+y)+(x2-4y2), 其中x=-28,y=18。   设计思路:对本节的法则进行巩固练习。学生基本都能运用法则独立进行解题,当遇到括号前面是“-”号时,学生常常在去括号时忘记变号,另外,此练习中应向学生强调两点:做题顺序和格式。
  五、合作学习,提高拓展
  活动4: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要求:每个小组有4人,小组成员先各自对题目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组内展开讨论与交流。有分歧时教师给予适当帮助,并选3—4个小组将解题过程板书到黑板上,先让学生对黑板上的展示进行互评,接着教师再进行点评。
  问题10:
  (1)一个多项式加上 2x2-x3-5-3x4 得 3x4-5x3-3,求这个多项式;
  (2)三角形的第一条边长为a+2b ,第二条边比第一条边大b-2 ,第三条边比第二条边小5,求三角形的周长;
  (3)已知 a=x3+x2+x+1, b=x+x2,计算:① a+b;② a-b。
  设计思路:第(1)小题是课本例题,第(2)(3)题都是围绕课本例题的变形题,难度不大,都是先列式再按照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解题。在这里开展合作学习的目的:一是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及类比学习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对某个新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并合理、灵活解决的能力,三是通过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以及数学表达能力。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本节知识有了较深入的领会,再加上题目难度不大,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便于教师了解学生们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进行合作、在活动中的水平如何等,这些表现将帮助教师形成对学生的评价。事实上,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时,他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踊跃,给教师的点评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六、小结新知,画龙点睛
  活动5:填空并总结反思。
  (1)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______。
  (2)整式的加减的步骤,一般分为______。
  (3)整式加减的结果是______。
  设计思路: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反思本节的主要内容,形式新颖、意图明确。其中第(3)题必须在整节内容全部学完后才能有所感悟,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细节、及时总结的习惯。学生对前两个问题没有疑问,在回答第(3)题时回顾本节所做过的题目,学生很快就有了明确的答案。
  【教学反思】
  这一节前承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后续整式方程的一系列运算,在内容上含有字母运算,在认知上有新的突破,在引入、过渡中有其奥妙,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法、教法都值得反思。
  一、注重衔接,打好基础
  整式的相关概念和整式的加减运算,与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联系密切,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建立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的。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用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際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单方程,这些知识是学习本章的基础。因此要充分引导学生注意与这些内容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式子中的字母能表示数,让学生充分体会字母的真正含义,逐渐熟悉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计算,为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打好基础。
  二、加强联系,重视方法
  整式可以简洁地表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它比只用具体数字表示的算式更有一般性,整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数的运算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运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数与式的联系与类比,利用数与式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
  三、把握要领,有效防错
  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把握去括号要领,准确判断同类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教师只有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为学生留出探索空间,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定的训练,力求使教学结论的获得是通过学生思考、探究等活动归纳得出,才能有效防止学生出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教师可充分利用反例教学,引导学生从反例求解,帮助学生加深对數学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反例 逻辑思维  数学问题中的反例,通常指一些虽然符合原命题条件,但不符合原命题结论的命题。反例与证明推动了数学学科的发展,反例具有的简洁直观、说服力强等特点,决定了其在数学教学中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数学课堂上,恰当运用反例,可引导学生从反面来
期刊
读写结合确实不是新鲜的话题,我们前人有很多的教学经验,有好多老师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创新的年代,每天都有大量的新名词、新理念浮现出来。问题是,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传承。在我个人看来,有两点最值得我们去传承,一是诵读,二是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经过几代人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真正适合我们母语教学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很好地传承与发扬。我觉得孙艳的语文教学思想中,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细化朗读指导,读出意象的丰美。  2.借用助读资料,读出意蕴的醇厚。  二、教学方法:  诵读、对话、合作。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诗歌选自诗集《白玉苦瓜》,引出《白玉苦瓜》诗句:“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由“苦瓜”引出诗歌意象,读《乡愁》。  2.读出意象的丰美。  (1)读诗歌,提炼出四个意象。诗歌变形与原诗比读。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
期刊
一、问题提出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当教育教学目标定位在核心素养上时,就需要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素养的养成。如何转向是目前广大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为例,尝试一次教学“转向”,期许落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直观想象。  初一学生在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日常生活的体验,有时会难以理解实际问题情境,信息收集和加工困难,
期刊
主持人语  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在长达十多年的求学生涯中,会遇到许多“十字路口”和“转折点”,这些节点对他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或助推性的作用,我们把这些节点叫作教育教学契机。如何准备把握乃至巧妙创设教育教学契机,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得益于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把握,有赖于教师基于学生立场,对每一个孩子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更能从中看出一位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的高下优劣。我们可能无法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学校的具体案例,从文化涵养、课堂变革、技术支持、家校合力等多方面,阐释文化自信对教育变革的引领。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教育变革 教育公平 以文化自信引领教育变革  “有教无类”是2500年前孔子提出来的教育主张: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任何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促进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首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教与学获得最大的效能,就需要对课堂教学做多方面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其中,利用思维导图边思考边“涂鸦”的教学方式是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 思维导图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
期刊
《诗大序》中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由此可见,诗人作诗是源于内心情感的冲动,形成于语言文字之上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式。  丁老师执教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之所以能够通过诵读达到引领学生领悟诗人情感的教学目的,在于坚持了诗歌教学的根本策略——资料助读,设境融情,使教学过程简约有致,循序渐进而又水到渠成。  一、融情入境渐进教学的合宜性  《乡愁》写于1972年
期刊
江苏省常州市张五芳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是一支培育乡村语文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团队。培育站领衔人张五芳为中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副校长。培育站以“自育式立体读写”为内核,形成研究机制,建立发展平臺,帮助乡村一线语文教师尽快夯实基本功,提升专业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培养课程意识,切实提高自身语文课堂授课技艺。  培育站由来自20所乡村初中的30名语文教师组成,他
期刊
编者按  最好的教师不应该只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应该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发展自己,照亮更多的人,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引领和骨干凝聚,带领一个团队、一个学科甚至一所学校走上科研兴教的教育改革之路。本刊特开辟“名师工作室”栏目,每期展示一个初中名师工作室,将其教学理念、主张及教研成果介绍给广大初中教师和教学研究工作者。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启迪,从而更好地推动初中教学、教研活动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