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地区速度异常分布

来源 :西北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t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联合反演的层析成象的方法,配合快速两点射线追踪法,处理了河西地区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天然地震走时资料,得到了该地区中、上地壳三维速度异常分布图象,并根据反演结果,对河西地区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根据地震波走时资料反演得出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发现在该区上地壳存在三个近东西向的低速条带,其空间展布与该区内现今活动构速基本一致;上地幔速度分布显示在该区似有平行的北东和北西向低速条带相互穿插,总体呈现网状;海原—古浪断裂带在上下地壳及上地幔的速度结构中均表现出相应的低速带,表明它是切穿地壳的深大断裂。通过反演还发现青藏块体的东北部边界大致在天祝—兰州—静宁—千阳—略阳—江油一带。
期刊
本文对我国1969年以来所发生11次大震的各种前兆临震突变异常和趋势性背景异常做了统计分析,并对大震前突发性异常的总体特征、临震突变项次随时间(突变日距发震日的间隔天数)分布规律、临震异常综合判断方法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深入探讨了大震的临震预报综合指标和有效性时间预报。
期刊
地气耦合是未来灾害学中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下面列举某些问题的讨论。1.冷空气活动朔、望和弦时冷空气活动较多。前人用月球对大气的引力来解释其相关性。我们从地气耦合的观点认为应补充以下的相关机制。月亮的引潮力在中低纬度较大,据观测,在朔望时地下气体易于逸出,故朔望时在中低纬度地区可能有地下热气逸出使中低
期刊
根据甘肃省地震台网测定,1990年10月20日16点09分在甘肃省天祝、古浪交界处发生了一次6.2级(M_(?))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7°07′,东经103°38′,震源深度15公里。地震发生后我们共收集了甘肃、宁夏、陕西、青海等省地震台网和全国部分基准台所记录到的80个P波初动符号。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我们求得了该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表1、图1)。
期刊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大震前进行中、短临阶段预报及大震现场预报的主要思路、方法和依据。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是:地震活动特征、大震的47年重现周期和应变能的积累;短临预报的主要依据是:滇西南地震活动中心的动态演变、M_L≥5.0级地震震中定向迁移及地震活动过程。大震后现场跟踪预报和最大强余震震级判别主要用了∑√E—lgt和b值截距法。最后本文对预报情况进行了总结和重新认识。
期刊
本文用潮汐波最优谱分析法处理了一些水点的水氡时值资料和水氡日值资料,结果显示兰州五泉山水点水氡时值序列中存在着与理论固体潮相一致的半日波和日波分量;山东聊城、天津张道口、甘肃平凉等水点水氡日值序列中存在着与理论固体潮相一致的半月波、月波分量。上述事实说明,水点条件好、观测质量高的水氡资料能反映出地壳潮汐应力的变化。
期刊
At present level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each prediction method should be tested inpractice. Researchers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often test the prediction methods in the test field. The test field
期刊
根据吴大铭、王培德、陈运泰对怀柔—北京,剑川—洱源—带Q_(?)和Q_(?)的研究,发现Q_(?)比Q__(?)要高出很多。北京地区Q_(?)比Q_(?)高出45%,即Q_(?)为800,Q_(?)为550,二者差达250。而剑川地区Q_(?)比Q_(?)高出1.25倍,即Q_(?)为900,Q_(?)仅为400,二者差值达500。Q_(?)》Q_(?)其原因是什么呢?该文作者未进行讨论。本短文在
期刊
本文介绍了兰州形变台FSQ—水管倾斜仪1987—1989年期间观测资料的调和分析结果,讨论了潮汐因子的重复性及其对非潮汐变化的监测能力,分析了气象因素对周日波的影响,並将实测潮汐因子与G—B地球模型理论值进行了比较。
期刊
郭增建和本文作者按组合模式导得震源前兆场和震级的关系式为R=10~(0·5M-1·4) 式中R为以震中为原点的前兆半径。根据此式我们可求得M=5.5时,R=22km;M=6.0时,R=40km;M=6.5时,R=71.km。显然对于中等地震其前兆范围是不大的。然而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