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儿童的现实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而实现课程的目标。
  一、《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具体地讲,是指教学内容来自生活,通过展现典范事件的过程或瞬间,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的背景、事件、经历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
  二、《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的对策和建议
  1.转变观念,使教学本质回归生活
  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摈弃那种教“教科书”的习惯,从经验中走出来,将课堂教学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校内向校外拓展。课堂教学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向生活开放,向社会开放,让学生自主实践,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让学生从体验中获得正确的认知,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2.关注社会,使教学资源源于生活
  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新课改强调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主张用富有生活意义的案例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活化知识;注重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推进学生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教学的唯一课堂,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是更好的教科书。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参观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体验现实生活。
  如《新朋友 新伙伴》中,设计出小朋友们一起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利用两节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介绍的机会,让孩子在做游戏的情景中去大胆而又开心的完成对自己的介绍,在儿童自我介绍的时候老师通过轻声的话语帮助胆怯害羞的孩子克服自身的局限,使他们尽快的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来。通过在生活中对自己好朋友的观察,然后将你的观察融入到你的画中去,教师在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以后,可通过学生展示,学生评价,学生表达,最后教师引领等过程,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活动时间和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去设计与创造,达到预期效果。
  3.强化情感,使教学活动贴近生活
  应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他们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如教材中第一单元的《我背上了新书包》,教师就可以及时的利用学生刚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对学校有着新的体会,用不同的角度去让孩子认识新的学习环境,理解到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让学生感受到角色的变化、熟悉校园环境、并逐步做到适应新环境下的新生活、新的朋友、新的桌椅、新的书本……通过特定的模拟实践体验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步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4.创设情景,使教学主体体验生活
  道德存在于人的生活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儿童的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活”的源泉。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注重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参与获得体验,提高道德自觉性。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能够找到自己与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的共鸣,能够寻求到个体与社会的情感认同。这样也就让学生体验到了参与的快乐,而这种参与的快乐又大大促进了学生社会性发展。
  5.知行合一,使教学效果服务生活
  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要源于生活,要为儿童的现在及以后的生活服务,不断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以促进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主动寻找实践场所,创设实践情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路奠基。
  例如,如《平安回家》这一课中,就可以通过让孩子在回家的路上仔细的观察一些交通标志并了解其含义,学会看标志行动,让孩子在看中学,在学中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发孩子的智力,引起孩子的思考。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让孩子不规定几个人为一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构思去自由组织小组,自由分工的形式来表演红绿灯亮时的做法,以及看见不通的交通标志时,如果你是驾驶员该怎样做的情景,如果你是行人过马路时该怎么做得情景。同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去帮助孩子怎样合作互助的完成开展活动,当好学生的好帮手,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随时调整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地开展活动。为让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的遵守交通规则创造有效的条件,从而体现出了教学的开放性。既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又让课堂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其他文献
体育教研组是以体育学科教师为基础形成的教学研究小组,是学校开展各种体育教学活动,实施校本研究,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教学业务组织,是把先进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师自觉行为的智慧型集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其职能是抓好体育常规教学,组织学科的教学研究,及时总结本组教师的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教师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和师德修养。并不断强化学科教研组工作,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优秀教学人才,
期刊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倡的是学生的多元化发展,综合发展,全面发展。如果学生的时间都被所谓的作业剥夺去,那何来的全面发展?对教师而言,怎样才能保证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是一个十分现实而重要的问题。那么,如何有效设计数学作业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形式灵活,突出探究性  富有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的问题情境必将给学生的求异思维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这样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
期刊
一、怎样优化教学内容  一些教师教材拿到手里,文章还没有怎么读,就忙着找资料,看教参,上网搜寻各种教案设计,可谓舍本逐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文本到手中,读什么,怎么读,教什么就是语文教师的首要思考的。  (一)正确解读文本  1.读什么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首先做的,是翻阅教参,把握主旨,领会重点。紧接着为了有更好的课堂设计,我们上网查阅教材解析、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课件,
期刊
一、科学素养的涵义及要素  美国《国家科学教学标准》认为:“科学素养是人们在进行个人决策、参与社会、文化和价值事物时所需要用到的科学知识、概念及过程。”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五个要素构成。  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意义  为满足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我们必须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水平。公众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项重
期刊
前苏联着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确实,动手动脑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利于萌发幼儿的创造性。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园手工教学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的造型操作活动。因为手工活动的游戏性和操作
期刊
长期以来,小学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许多语文教师的心,笔者认为:在学生习作的起始阶段,尊重学生习作感受,关注学生习作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是激发学生习作欲望的一种好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重要任务。在这一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师首先要做是让小学生
期刊
一、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  新教材一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它以其色彩鲜明的图画,活泼有趣的内容,充满童趣的练习在向我们诠释着一种全新的理念。教材的课文富有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创造性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课程标准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药真正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  那么怎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建
期刊
芹菜喜温凉的气候条件,不耐热。夏季高温强光照不利于芹菜的正常生长,按普通的栽培方法种植,纤维多,口感差。为解决一这问题,我们天津市宝坻区新开口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夏季种植时采取遮阳种植、温室大棚采取早放帘、晚打帘子的方法,不但产量高,质量好,纤维少,而且口感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一、芹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芹菜喜水、根系浅,吸水能力弱,要求土壤湿润,适宜种植于高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壤土
期刊
俗话说:一位能力差的教师可能会带坏一个班级,而一位能力差的校长则会带败一所学校。作为一名成功的校长,应练就四种能力——过硬的政治思想、高尚的行为道德、丰富的文化知识、科学的组织管理,才能带出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建设好一所学校。  一、过硬的政治思想  1.校长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  校长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路人;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组织保障。校长应具有扎实的理论水平
期刊
《指南》背景下,区域活动成了最热门的话题,那么如何创设一个幼儿喜欢的、自由的、开放的班级区域环境呢?——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快乐的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交往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自主学习活动。  一、创设班级区域的依据  (一)根据小教室的特点创设区域  1.提前思考  老师根据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