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童本:让教育在“崇劲尚美”的游戏中生长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888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让课程游戏化尽快落地生根,引领教师们快速成长,促进幼儿园“崇劲尚美”文化尽快形成,从内化理念、沉浸教研、项目推进三方面促进教师成长,从梳理整合资源、重构课程框架入手丰富“劲·美”体验式课程。
  一、博学之,内化游戏理念
  1.阅读丰润内涵
  幼儿园要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师读物,园内图书及学前教育类杂志能充分满足教师阅读需要。除共读研讨外,教师们在阅读之后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工作日期间每周一篇,暑假里坚持每日一篇,幼儿园对这些读书笔记进行及时批阅并分享,带领教师们且读且思,且思且行,真正实现以理念带动行为。
  2.引领明晰方向
  项目实施以来,幼儿园聘请多名幼教专家进园对课程游戏化实施情况进行蹲班伴随式指导,逐步明晰了课程游戏化的行动方向。
  3.沉浸内化理念
  (1)行政沉浸式伴随,让理念渗透内化。近两年,随着幼儿园班级不断扩增,新进教师不断加入,沉浸式蹲班观察指导势在必行。行政组成员每学期都要进入所有班级,进行至少两次以上的沉浸式蹲班观察活动,观察中发现的问题成为了重点研讨的话题。如:开学初蹲班时发现,老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情况,小一班原来的主班老师是一位有着近二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其观念保守,在区域材料投放及游戏组织上,她总会因为安全隐患的考虑而限制幼儿游戏。为此,幼儿园对人员配备进行了调整,将中五班一位坚持贯彻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年轻老师与其配班,如今这个班级孩子的游戏水平在整个小班组都处于前列。
  如:在生活活动中,出现部分幼儿无人关注、消极等待的现象。通过反复研讨实践,调整出三位老师的新站位。在午餐中,菜品的摆放方式及幼儿取餐路线,怎样才能更利于幼儿自主取餐?蹲班人员带领老师们不断调整实践,并拍照至教师群,让她们进行反复对比,最终调整出最佳方案。在游戏结束后的评价中,第一次发现都是教师全程在说,为此,幼儿园带领老师们再次对6大支架展开研讨。第二次,孩子们开始说了,但都是零散、碎片式的分享。老师没有任何启发引导。比如,孩子的美工区作品分享,只说用到刷子,至于用的是什么刷子,如何刷的,怎样刷更美等等,老师都一概忽略。于是五大行動又成为了重点研习的内容。第三次,老师们开始懂得把握住孩子分享的契机,有的放矢地提升、总结,推动了幼儿游戏经验的进阶、深化、拓展。
  长期的沉浸式蹲班观察,使幼儿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日活动流程建议”,该建议涵盖了一日活动各环节时间的有效安排、环节设置、户外场地等多方面内容,实现了规则之下的真正自主。
  (2)骨干沉浸式辐射,让借鉴更切实际。派出骨干教师前往各地知名幼儿园学习,这些骨干在学习中汲取他园有益理念与行为,并以网上即时分享、研讨交流、实例示范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3)教师沉浸式观摩,让感受更加真切。幼儿园多次到本市课程游戏化项目先进园所,带着问题进行实地观摩,回来及时梳理吸纳。让教师们真切感受到课程游戏化改变的力量,更加坚定从理念到行为改变的信心与决心。
  二、审问之,丰富课程方案
  1.纳资源。幼儿园内外资源都极其丰富,为此,对资源进行了归类梳理,并形成了资源目录及利用建议一览表,主题资源使用索引目录也在逐步完善中。此外,中班、大班的孩子每人都有一个可移动的游戏资源箱,以此加强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
  2.巧利用。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以来,更加关注幼儿一日活动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实行不同层次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小班幼儿以半自主方式逐步过渡为全自主,中、大班幼儿从自我服务逐步过渡为尝试为他人服务(如小值日生、今天我去接家长等活动)。班级公约及各区域规则的确立、标志的设计制作等,都成为幼儿喜闻乐见的课程内容。
  3.重构建。在践行中不断总结、提炼,课程框架从原本的泛化逐步走向具象,明晰各课程应循序渐进、相互交融、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三、明辨之,优化游戏场域
  1.环境布置注重童本。环境布置更加关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尝试从幼儿的视角去解读环境。逐步让环境“活起来”、让环境“动起来”、让环境“会说话”。使环境不再只是美观的装饰,而是真正服务于幼儿的环境。
  2.户外环境更趋开放。根据孩子的游戏情况,依据各种场地的特点,将户外活动场地巧妙布局,场地安排实行年级组推磨式轮流,以保证每一位幼儿能依据活动需要在不同地质、地貌的场地中游戏。创设了同年级组间的联动户外游戏区,供幼儿自主选择游戏。
  3.区域环境更加合理。根据可用空间特点,重新布局、规划、设置游戏区域,将原本的低矮床替换为推拉床,推拉床收起的区域成为幼儿的游戏区域:如汽车叭叭叭、侏罗纪公园等。室外有三角区、楼梯间、大厅的班级,根据空间特点创设了与之相宜的阅读区、建构区等。
  四、笃行之,促进师幼成长
  1.学会观察。个别观察、观察分享、集体研讨等方式,使教师们从会观察走向会分析,从会分析走向会支持。观察形式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有即时观察、连贯性观察、分析式观察等。
  2.善于反思。遵循细致化、实用化、常态化的原则开展教科研工作。立项以来,已有与建设项目相关的二十多篇论文省市级发表或获奖,一个江苏省级课题积极申报中,一个南通市级课题顺利立项、一个顺利申报,十二个如皋市级微型课题顺利结题,九个如皋市级微型课题正在研究过程中。
  3.班本实践。要求教师对本班每学年、每月、每周开展的主题活动的计划、重点做到心中有计划,对游戏指导、材料投放、联动性等能认真思考,学期初,须依托本班现状及幼儿需要,确立好班本计划并形成网络图,依据实际不断调整,每月各班利用美篇对班本实施情况进行月度梳理小结。如中一班由绘本引发的班本课程《从“乌鸦喝水”到“水之探秘”》,大一班由社会热点事件生发的《我的足球 我的梦》,小三班由种植区的体验而产生的《玩转萝卜》,大二班由幼儿兴趣引发的《纸来纸趣》,中二班由问题引发的《有趣的弯弯绕绕》等。在这些班本课程的实践中,从主题网络的设计、方案活动的展开和实施、到方案的总结,整个过程不是墨守成规,而是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给予儿童充分自由探索、尽兴表现和共同生活的机会。
其他文献
【摘 要】 生态语文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教者对教材研究要达到更高的要求,既要捋清文本的结构与主题,更要考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元素,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心需求。笔者从语文课堂结构设计的清晰、渐进、波澜、比较等几种方式入手,探索师生关系在课堂上的新高度,探求文本价值得以在课堂上的进一步挖掘。在教学设计上入手,教者充分思索教材的可塑性,与学生在课堂中一起探索语文之美。  【关键词】 初中;生态语文;清晰;梯
【摘 要】 从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来看,大多数时候教师所能够采取的教学方案往往是学生听教师讲。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帮助学生的思维进行提高,虽然教师也能够完成相关任务,但是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却受到了种种限制。在新课程改革路途中,小学语文教师需注重个性化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自我发展,改革传统课堂,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对自身有一个正确定位,创造宽松阅读氛围,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观察儿童、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重要性。幼儿朴素理论正是这样一种基于儿童本位的理论,幼儿朴素理论是指儿童在未接受相关教育前,对周围世界中一些观念、现象的直觉的认识与理解,它源自儿童内心的想法,是与科学、成熟的理论相对而言的。儿童用自己的朴素理论认识、探索、解读周围的世界,建构自己的认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尝试基于幼儿“朴素理论”开展儿童生活课程的研发与实施,
【摘 要】 陶老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书中提出了儿童创造力“六大解放”的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数学实验教学经验,通过“六大解放”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在数学实验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进而让孩子带着这样的意识走进生活。  【关键词】 数学实验;创造教育;以生为本  一、有广度的眼光——解放儿
这天,我们兴致勃勃地迎接我们最喜欢的体育课,谁知天不作美,竟然下起了小雨,室外体育课肯定上不了了,于是老师决定在教室里举行扳手腕比赛。  最后,王峰和郭鹏成为决赛的对手,这两位重量级选手的对决,把比赛推上了高潮。我们的呐喊声也更加热烈。两位选手就像是《水浒传》里的武松和老虎一样,丝毫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突然,王峰的一时疏忽,马上使自己处于落后的状态。“峰蜜”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教室里“王峰,加
【摘 要】 在地理题材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品德目标和地理知识巧妙整合,牢牢把握住“儿童的社会生活”这条主线,通过唤起儿童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学习符合儿童认知和思维的生活地理、社会地理,从而让品德课堂上的地理知识成为儿童的地理,生活的地理,有生命情感的地理。  【关键词】 对接点;兴奋点;延伸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社会
【摘 要】 注重“大阅读”,关注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创建多样化的形式,扩大阅读的范围,只有这样,学生的閱读素养才能逐渐形成。本文从大阅读概念出发,研究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 大阅读;高中语文;阅读素养  大语文的时代呼唤大阅读,阅读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学生的大阅读。在高考改革的今天,阅读已成教学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得阅读者得语文,只有阅读水平和素养得到提升,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最具有安全感的依附对象,因此亲子关系是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在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的教育因素,关键在于教师怎样为家长提供“发现孩子之旅”,为亲子沟通及孩子人际交往提供有效的平台,既开发孩子的潜能,又让孩子与家长更亲近,使孩子的人格发展更健全。  一、用图画书打造智慧父母——引发幼儿,家长教师互长。  1.活动理念  倾听孩子——用心感受花开的声音。孩子游戏时的呢喃自语,孩子生活中的
【摘 要】 绘本蕴涵着丰富的艺术形式,绘本教学注重绘本中的语言和情感的挖掘。如能充分挖掘绘本中的艺术审美教育价值,与其他艺术形式间的同构,进行多元化、多角度的绘本教学,从而让幼儿在艺术同构的绘本教育中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本文以绘本《小丑鱼》为例,从“解读绘本、挖掘价值;丰富体验、多元同构;喜悦收获、艺术升华”三个方面,阐述探索艺术同构班本化教学实践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字】 艺术同构;
家是远航的船,良好的家风就是船上的帆;家是美丽的花,良好的家风就是花朵的根;家是广阔的天,良好的家风就是天边的月。  ——题记  时间正在悄悄地流逝,而我们正如小草一样快乐成长。在成长的旅途中,都曾经经历过风风雨雨。但在我心里,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我们。这,便是——家风。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而我的家风——與书为伴。总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作文书,我欣喜若狂,如获至宝,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