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war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善于发现、捕捉那些看似平凡而又有价值的问题或建议,及时调整教学航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深入交流讨论,让课堂闪现出创造的光辉。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 精心预设 把握契机
  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是新课改的重点也是热点话题。新课改指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面对这一新课题,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呢?是以“运筹帷幄的预设”掩盖生成,走“平坦的教案”之路,还是及时敏锐地捕捉“生成性”资源,使之成为新的课程资源?无可争议,答案是每一个热衷于课堂教学研究者的异口同声。这正是新课程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是新课程的艰难所在。对于“生成性”资源,作为整天活动于课堂的教师喜欢是真喜欢,珍惜是真珍惜,但是我们该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新课程和新教材,让课堂中的生成真正有效促进我们的教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以动态生成的观念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
  首先要以欣赏的态度善待“生成”。记得刚开学上公开课时,我对课堂上“意外”高高举起的小手总是视而不见。是真的没看见吗?当然不是。是因为那时自己有不得已的苦衷:平时这些孩子就爱“爆冷门”,今天如果真让他们发言,一旦自己处理不当,就会很尴尬。于是还是“目中无人”吧。这恰恰反映了教师“走教案”的僵化课堂观,也显示出对自己驾驭课堂能力的不自信。怕打乱既定的教学程序,只好让“死”的“教案”限制和支配“活”的学生,把“生成”扼杀在摇篮里。可想而知,这样凝固的课堂何来发展学生思维,怎能焕发生命活力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的成熟,特别是对新理念的学习,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教师要从生命的高度,以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数学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有意或无意中生成的问题,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欣赏的眼光看问题,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并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教师还要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不仅要善待“生成的问题”,还要会鼓励、甚至帮助学生“生成”问题,不要害怕自己解决不好这些问题。一个有深厚底蕴的教师,会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及时处理好教学中的“生成”,较好地调整教学目标和过程,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精心预设,充分挖掘数学课堂生长的因素
  有了正确的态度和深厚的底蕴还需在备课中精心设计,充分挖掘数学课堂生长的因素。因为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更谈不上生成性,所以,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髓、尊重教材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生活经验,细致地分析学情,才能充分预见到学生进入新知学习过程中生长因素产生的可能性。如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预设,做到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呢?
  第一,备课应备足“可能”。在备教材、备方法、备学生、备媒体的四大备课要素中,教材内容是相对稳定的;方法选择、媒体使用也是可以固定预设的;而学生是动态的,有差异的。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透析学生心理和时代特征,创设带有时代气息和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设计让学生交流、探究学习的方式,尽可能地多把学生考虑在内,让学生真正应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主体。这也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回归点,将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假设,并预设应对方案,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第二,备课应备准“骨架”。过去,我们备课总是过多考虑教师是怎么教的,“备”了又“背”教师的过渡语言、课堂提问、启发引导及练习设计等。课堂的环节一环紧扣一节,表面上显得非常严密,可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被束缚得很紧。而实施新课程,备课关键在于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确定“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师要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课堂环节上。为此,我们在备课时,只要备好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环节的安排、活动的组织、迁移问题的选择等大体轮廓,而不要对课堂教学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留下足够空间,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第三,备课要备活动“空间”。40分钟是一节常规课的定数,而教学任务能否完成、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是否有效都应在考虑之列。在备课时,应更多地考虑课堂实际情况,留有师生灵活操作和活动的机动空间,还要充分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生成”,可预设多大的空间;当学生出现无效生成时,又采取怎样的对策。
  三、把握数学课堂生成的契机
  课堂中的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阅历,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灵性在课堂中进行交流、碰撞、对话。他们常常有错误出现,有问题产生,有不同见解展示,还会有与教师的教学预设不合拍的东西产生,让教师出乎意料。而这些课堂现象,恰恰潜藏着生长性和生成性,是最值得珍视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发言,机智把握数学课堂生成的契机,适时调整,以学定教。例如,在一次教学中,学完了《用乘法解决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同学们种了两行树,一行6棵,一行8棵,一共种了多少棵?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交流中发现学生出现了多个错误答案:(1)6×8=48(棵);(2)2×8=16(棵);(3)2×6=12(棵)。很显然学生是形成了解决乘法问题的思维定势,有的没有认真读题,有的没有真正理解加法与乘法的联系和区别。这些错误有的在我的预设之外,我立即组织学生利用学具操作,分小组讨论交流,重新分析题意,找到错误原因,并达成共识:以后做题要多读多想。本来到此就可以说比较完整地完成了本节教学任务,但是我觉得这正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良好时机,于是我又指着黑板上的几个错误的算式,继续提出要求:根据这三道算式,你能编出相应的题目吗?分小组完成。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小组间展开了激烈讨论,不多时,结果就出来了,小代表们说得头头是道。由一道题引出了三道题目,无形中丰富了教材资源,还让学生在找错误、改错误的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巧加选择、聚焦,充分利用“生成出来的教学资源”,不愁一堂课不成为充分生成的课。如果这在整个课堂生成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为课堂创造宽容的氛围,用心呵护生成,善待意外,那才是真正的教与学,那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精彩的课堂。
  托兰斯说:“要尊重儿童出现的任何问题,甚至是幼稚、荒诞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学定教,及时调整,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时空,适度拓展引导总结,升华生成。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珍惜来自学生创造的资源,把一次次的“再创造”演绎得多姿多彩,就会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并与我们碰撞,展现出教学中亮丽的风景。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新课标要求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交流与探索,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而是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动脑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本文主要以初中数学教学为基础,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探究式学习 实践分析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学
摘 要: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数学总复习并不是对以往所教知识的简单回忆和再现,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系统知识梳理,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差异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即达到从点、面到体系建构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学习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于是让开放式教学方式走进数学课堂,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策略 教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的集中性和专注性主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体现。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应该逐渐摒除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不断探索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知识和学习能力同时得到提高。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新的教育教学体系的落实,加快对初中数学自学教学策略的探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形势,企业必须朝着现代化企业发展。而现代化企业其中一个重要的建设环节便是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内部管理不可或缺的工作。本文首先介绍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探索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策略,希望推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  关键词: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一、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