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某桥梁钻孔灌注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以了解其承载能力和荷载一沉降性状,以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及判定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此类连续梁桥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检测
灌注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樁孔,在孔内吊装预制好的钢筋笼。将钢筋笼固定后在孔内灌注混凝土而成。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等几类。钻孔灌注桩是按成桩方法分类而定义的一种桩型。
1、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全线56.328Km。全线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进行设计,设计速度为100Km/h,共设枢纽互通3处,一般互通5处,服务区1处,管理中心处,养护中心1处,养护工区1处。受承包商的委托,对钻孔灌注桩B匝道22-0#、横塘右幅1-1#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测。
2、技术标准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3、工程参数
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及施工资料,本次受检的桩为钻孔灌注桩,桩径φ 1500、口1300,提供桩长分别为68m、60m,受检桩的部分成桩参数见表1。
4、检测分析
5、检测方法
5.1试验设备
1)单桩竖向抗压试验加载反力装置:
本次试验采用我司分别采用10000kN、15000kN的反力装置,由承重梁支撑堆载配重搭成反力平台,加载分别采用两只6300kN、三只6300kN的油压千斤顶,通过自动油泵加载,压力值由经过标定的压力变送器给出,再由千斤顶的标定曲线换算成荷载值。试验所用千斤、高压油管的容许压力分别大于最大加载时压力的1.2倍。
2)位移测量系统:
受检桩桩顶的沉降量,通过二只对称布置于桩顶的位移传感器测量,所有位移传感器均用磁性表座固定于基准梁上,基准梁具有一定刚度,梁的一端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简支于基准梁上。加载压力和桩顶沉降量采用武汉岩海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制的RS-JYB桩基静载荷测试仪显示与记录。
5.2试验加载、卸载方式
根据JGJ106-2014的规定及最大加载量的要求,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试验。加载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为最大加载量的1/10,其中第一级取为分级荷载的2倍。卸载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为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
6、结果分析
B匝道22-0#钻孔灌注桩的Q-S曲线从总体上分析,曲线基本平滑,加载至7520kN时,桩顶总沉降量为5.66mm;卸载后,桩顶最大回弹量为1.34mm(回弹率约23.7%)。同时,从该桩的S-lgt曲线上分析,加载至7520kN时,各级曲线基本平直,曲线间距呈微量增加态势,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均能达到平稳。
横塘右幅1-1#钻孔灌注桩的Q-S曲线从总体上分析,曲线基本平滑,加载至10200kN时,桩顶总沉降量为1.57mm;卸载后,桩顶最大回弹量为0.79mm(回弹率约50.3%)。同时,从该桩的S-Igt曲线上分析,加载至10200kN时,各级曲线基本平直,曲线间距呈微量增加态势,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均能达到平稳。
7、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榆测值的确定
根据试验得到数据绘制出的Q-S曲线,S-lgt曲线及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受检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检测值如表2;
结论:
通过对本桥桩基础的检测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
本次受检的B匝道22-0#钻孔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检测值如表5,在设计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下预应力管桩正常,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检测值取相应的最大试验荷载值,满足设计要求。
本次受检的横塘右幅1-1#钻孔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检测值如表5,在设计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下预应力管桩正常,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检测值取相应的最大试验荷载值,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检测
灌注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樁孔,在孔内吊装预制好的钢筋笼。将钢筋笼固定后在孔内灌注混凝土而成。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等几类。钻孔灌注桩是按成桩方法分类而定义的一种桩型。
1、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全线56.328Km。全线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进行设计,设计速度为100Km/h,共设枢纽互通3处,一般互通5处,服务区1处,管理中心处,养护中心1处,养护工区1处。受承包商的委托,对钻孔灌注桩B匝道22-0#、横塘右幅1-1#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测。
2、技术标准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3、工程参数
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及施工资料,本次受检的桩为钻孔灌注桩,桩径φ 1500、口1300,提供桩长分别为68m、60m,受检桩的部分成桩参数见表1。
4、检测分析
5、检测方法
5.1试验设备
1)单桩竖向抗压试验加载反力装置:
本次试验采用我司分别采用10000kN、15000kN的反力装置,由承重梁支撑堆载配重搭成反力平台,加载分别采用两只6300kN、三只6300kN的油压千斤顶,通过自动油泵加载,压力值由经过标定的压力变送器给出,再由千斤顶的标定曲线换算成荷载值。试验所用千斤、高压油管的容许压力分别大于最大加载时压力的1.2倍。
2)位移测量系统:
受检桩桩顶的沉降量,通过二只对称布置于桩顶的位移传感器测量,所有位移传感器均用磁性表座固定于基准梁上,基准梁具有一定刚度,梁的一端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简支于基准梁上。加载压力和桩顶沉降量采用武汉岩海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制的RS-JYB桩基静载荷测试仪显示与记录。
5.2试验加载、卸载方式
根据JGJ106-2014的规定及最大加载量的要求,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试验。加载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为最大加载量的1/10,其中第一级取为分级荷载的2倍。卸载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为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
6、结果分析
B匝道22-0#钻孔灌注桩的Q-S曲线从总体上分析,曲线基本平滑,加载至7520kN时,桩顶总沉降量为5.66mm;卸载后,桩顶最大回弹量为1.34mm(回弹率约23.7%)。同时,从该桩的S-lgt曲线上分析,加载至7520kN时,各级曲线基本平直,曲线间距呈微量增加态势,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均能达到平稳。
横塘右幅1-1#钻孔灌注桩的Q-S曲线从总体上分析,曲线基本平滑,加载至10200kN时,桩顶总沉降量为1.57mm;卸载后,桩顶最大回弹量为0.79mm(回弹率约50.3%)。同时,从该桩的S-Igt曲线上分析,加载至10200kN时,各级曲线基本平直,曲线间距呈微量增加态势,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均能达到平稳。
7、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榆测值的确定
根据试验得到数据绘制出的Q-S曲线,S-lgt曲线及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受检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检测值如表2;
结论:
通过对本桥桩基础的检测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
本次受检的B匝道22-0#钻孔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检测值如表5,在设计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下预应力管桩正常,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检测值取相应的最大试验荷载值,满足设计要求。
本次受检的横塘右幅1-1#钻孔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检测值如表5,在设计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下预应力管桩正常,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检测值取相应的最大试验荷载值,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