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发展民族医药高等教育,可以促进民族医学的传承、挖掘与创新,推动民族药产业的现代化,扩大民族医药对外贸易和助力民族地区医药经济发展.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开设民族医药专业教育的高校主要是西部地区的医学类高校;民族医药高等教育得到了 一定程度重视,多数院系都配备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平台;相关专业和学科大都列入了省部级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然而,民族医药高等教育尚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缺乏、“科研优先”现象比较突出、专业设置比较单一、人才供需总体不均衡、“医教协同”发展不充分、教学特色不彰显等问题.为促进民族医药高等教育的
【机 构】
: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2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民族医药高等教育,可以促进民族医学的传承、挖掘与创新,推动民族药产业的现代化,扩大民族医药对外贸易和助力民族地区医药经济发展.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开设民族医药专业教育的高校主要是西部地区的医学类高校;民族医药高等教育得到了 一定程度重视,多数院系都配备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平台;相关专业和学科大都列入了省部级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然而,民族医药高等教育尚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缺乏、“科研优先”现象比较突出、专业设置比较单一、人才供需总体不均衡、“医教协同”发展不充分、教学特色不彰显等问题.为促进民族医药高等教育的优化发展,应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治理,适度扩增教学院系的数量及其办学规模,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努力扩大高职教育规模,并进一步改革招生与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的跨学科性和岗位胜任力.
其他文献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自2014年启动以来,着力构建协调高校人才供给与产业人才需求的协同育人体系,在普通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通过对该项目历年信息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发现项目开展具有内涵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领域渐趋成熟等特点,为项目的整体研究提供了系统的数据支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导优秀企业参与、建立多级产学合作体系、建立激励和推广机制等建议.
课程思政是推动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助推政治环境良性发展、提升高校育人道德规范、助力精神传承等价值,且与高校育人工作培养目标具有关联性,有利于丰富教育资源.为了更好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建设,挖掘教学资源和革新教学方式,搭建全方位红色基因育人平台,以及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开展“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随着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全面实现成为今后“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高校作为区域人力资源、科技创新的“集聚地”,其社会服务职能的不断深化向脱贫地区释放高等教育资源“红利”.新时代高校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聚焦乡村产业,通过“服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对接新产业新业态,立足乡村产业融合”“构建科技支撑体系,服务龙头骨干企业”“融入乡村\'双创\'园区建设,激发乡村\'双创\'活力”
高等教育知识的自然性使其本身具备不以人意志而改变的形式与结构,从而保证高等教育知识在历时维度中传习的稳定性与可理解性.高等教育学知识的社会性指向其本身作为一种社会性建构,这种社会性建构来自学者与生俱来的求知欲与好奇心.高等教育学知识的经济性是指它能够作为一种资源而产生经济效益.高等教育学知识的特质决定自身的价值取向.为了使高等教育学知识获得学术共同体一致性的理解与认可,它不断向科学化道路迈进.为更好释放高等教育学知识的功能,它既满足更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与期待,也具备一种本土化的价值关怀.高等教育学不论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