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县域高中普遍存在以下这些问题: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学生生源差,基础差,教学班额大;教学时间不足,教材内容多等等,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严重阻碍了地理教学的发展。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而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对地理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培养创新精神,是目前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实践证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为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建立宽严有度的课堂纪律
良好的纪律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松散的纪律会使集体丧失奋斗目标;高压的纪律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情绪,学生容易对目标产生倦怠,失去兴趣,甚至对学习、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宽严有度的纪律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与威信,便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宽严有度的纪律,有利于使后进学生在自律的基础上,逐渐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借助丰富有趣的地理知识培养其学习兴趣;有利于班集体浓厚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经常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地理学习之中,比如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的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在平时的教与学的过程中针对普通高中生特点,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入手,采用多样教法,激活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保持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越强,自然也就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实现自主学习,达到地理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创新备课,以学促教
(一)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备课内容
由于学生知识的储备不够全面,尤其是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缺乏,再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有必要增减或更换一些知识点和具体案例,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高中地理有很多知识是在初中地理知识基础上才能接受和理解的,这就要求教师把初、高中知识适当整合,才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可以选择教材以外的案例,尤其是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案例,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地理规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对生活有用。学生感受到地理有用而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敏感地捕捉学生生活实际与经验中有教育价值的地理问题或现象,创设生活情境,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生活化,将具体的生活经验地理化。例如, 在学习“世界的气候类型”时,教师可以找一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并和我们生活的地区相比较,找出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让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后,再进行世界气候类型的讲解,通过对比分析和学习后,使学生学到不同的气候类型下的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有显著差别,体会到地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体会到地理的真正价值,这样学生即容易理解,又对地理产生了极大的求知欲,能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难点问题上,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静止内容动感化,枯燥内容生动化,重点内容突出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便于学生形成有意注意,消除学习的疲劳和紧张。
四、注重灵活多样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听课效率将大打折扣。实践证明,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产生认识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二)突出精讲精练,培养效率意识
精讲精练是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大动脉,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少而精,强调要抓住教学内容中主要的和基本的知识,以最少的精力换取最大的效率,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树立明确的、符合教学内容的、并通过教学能够实现的教学目标,所配备的例题,讲解及练习全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这一目标应是教学内容中的“精华”,确定这一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在知识能力的传授培养上分清主次,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然后不断变换形式进行训练。
教师精讲重点内容后,学生必须精练,练习重点内容,是检查复习效果,强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练习的设计要突出“五性”:即目的性(练习的设计要为掌握重点而服务)、层次性(练习要有梯度,由浅入深)、典型性(练习的设计要具备经典性)、多样性(题型要多样化)、针对性(能针对教材的重点及学生的实际)。
总之,县域高中的地理教学形势是严峻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我们抓好课堂教学,善于思考研究,大胆实践探索,就会找到适合教师教,适合学生学的方法,从而真正提高县域高中学生的地理教学的课堂效率,改变县域高中地理教学的落后现状,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为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建立宽严有度的课堂纪律
良好的纪律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松散的纪律会使集体丧失奋斗目标;高压的纪律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情绪,学生容易对目标产生倦怠,失去兴趣,甚至对学习、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宽严有度的纪律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与威信,便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宽严有度的纪律,有利于使后进学生在自律的基础上,逐渐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借助丰富有趣的地理知识培养其学习兴趣;有利于班集体浓厚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经常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地理学习之中,比如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的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在平时的教与学的过程中针对普通高中生特点,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入手,采用多样教法,激活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保持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越强,自然也就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实现自主学习,达到地理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创新备课,以学促教
(一)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备课内容
由于学生知识的储备不够全面,尤其是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缺乏,再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有必要增减或更换一些知识点和具体案例,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高中地理有很多知识是在初中地理知识基础上才能接受和理解的,这就要求教师把初、高中知识适当整合,才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可以选择教材以外的案例,尤其是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案例,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地理规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对生活有用。学生感受到地理有用而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敏感地捕捉学生生活实际与经验中有教育价值的地理问题或现象,创设生活情境,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生活化,将具体的生活经验地理化。例如, 在学习“世界的气候类型”时,教师可以找一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并和我们生活的地区相比较,找出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让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后,再进行世界气候类型的讲解,通过对比分析和学习后,使学生学到不同的气候类型下的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有显著差别,体会到地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体会到地理的真正价值,这样学生即容易理解,又对地理产生了极大的求知欲,能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难点问题上,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静止内容动感化,枯燥内容生动化,重点内容突出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便于学生形成有意注意,消除学习的疲劳和紧张。
四、注重灵活多样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听课效率将大打折扣。实践证明,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产生认识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二)突出精讲精练,培养效率意识
精讲精练是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大动脉,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少而精,强调要抓住教学内容中主要的和基本的知识,以最少的精力换取最大的效率,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树立明确的、符合教学内容的、并通过教学能够实现的教学目标,所配备的例题,讲解及练习全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这一目标应是教学内容中的“精华”,确定这一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在知识能力的传授培养上分清主次,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然后不断变换形式进行训练。
教师精讲重点内容后,学生必须精练,练习重点内容,是检查复习效果,强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练习的设计要突出“五性”:即目的性(练习的设计要为掌握重点而服务)、层次性(练习要有梯度,由浅入深)、典型性(练习的设计要具备经典性)、多样性(题型要多样化)、针对性(能针对教材的重点及学生的实际)。
总之,县域高中的地理教学形势是严峻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我们抓好课堂教学,善于思考研究,大胆实践探索,就会找到适合教师教,适合学生学的方法,从而真正提高县域高中学生的地理教学的课堂效率,改变县域高中地理教学的落后现状,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