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川崎病出院患儿服药依从性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yu0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运用互联网+与医护一体化相结合模式在川崎病出院患儿服药依从性的效果。

方法

选取川崎病出院患儿76例,按照公平原则在不同时间段用随机数字抽样法抽取对照组37例和干预组39例。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指导,干预组出院时加入由医护共同成立的微信工作平台(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杏仁"医生随访平台。出院后6个月运用自制川崎病基本知识问卷,服药依从性(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调查评价。

结果

川崎病知识问题掌握得分:对照组得分(53.38 ± 13.66)分,干预组得分(62.36 ± 13.48)分,干预组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8,P<0.05);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得分比较,对照组得分为(5.97 ± 0.94)分,干预组得分为(6.53 ± 1.40)分,干预组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2,P<0.05)。

结论

互联网+与医护一体化相结合模式提高了出院川崎病患儿家长服药依从性,可以运用到慢性病患儿的延续护理中。

其他文献
期刊
在细胞质活化形成的NLRP3炎性体复合体,能够调节促炎性细胞因子如IL-1β、IL-18和IL-33成熟,其异常激活与多种自身炎症、自身免疫以及代谢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痛风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但NLRP3炎性体活性变化的调节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基于此,本文简述了新近研究中发现参与NLRP3炎性体调节的miRNA,分析了miRNA对NLRP3炎性体的调节方式,提示miRNA
目的明确甲氨蝶呤对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的作用机制,为RA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并培养RA-FLS,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甲氨蝶呤作用下的细胞活力及细胞凋亡;不用浓度或不同时间点,甲氨蝶呤作用于RA-FLS,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检测RA-FLS自噬的诱导情况;微RNA干扰(siRNA)Beclin1基因,流式细胞仪及PARP p85检测甲氨蝶呤作
期刊
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关节疼痛往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且呈持续性,长期的疼痛让患者遭受痛苦,甚至引起精神心理问题,最终可能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目前关于RA疼痛的机制仍不明确,研究表明其与炎症、免疫、神经、精神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RA的疼痛机制,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及治疗策略,综合护理干预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可能对RA患者疼痛的治疗及预后更有效。
通过总结我院1例洛夫格伦综合征(LS)临床诊治经过,分析LS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诊断标准、治疗策略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显示,LS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结节性红斑、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和关节痛/关节炎三联征;治疗上首选NSAIDs,可应用糖皮质激素,该病预后良好。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和适当的诊断方法有助于临床医生明确诊断。
目的评价抗氨甲酰化蛋白(CarP)抗体对RA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及手工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包括Pub 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等外文数据库,收集研究目的为抗CarP抗体对RA诊断价值的研究,时间截止2018年3月15日。排除研究人群及阈值选择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文献资料。采用Review Manager 5.2、Meta-disc 1.4和Stata 12.0软
目的探讨肢体手指运动活动结合艾灸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7月PICC置管患者3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3例,对照组置管24 h后于穿刺点上方3~4 cm处给予局部湿热敷,观察组置管24 h后在与对照组相同部位沿穿刺静脉走向给予预防性艾灸,并实施肢体手指运动活动,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探讨综合排便管理在女性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设立综合排便管理团队,制订排便管理制度和流程,组织排便管理知识培训等措施构建安全有效的综合排便管理模式,护士应用"便秘评估量表(CAS)"及"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量表(BSFS)"对精神疾病住院患者进行排便状况筛查评估确定重点患者,实施规范化综合排便管理。结果患者对综合排便管理的满意度为97.14%(34/35);护士对患者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气管狭窄术后留置胃管拔管的最佳时机,以早期、及时拔除导管,缩短留置管路时间,减轻患儿带管的痛苦。方法将50例CHD合并气管狭窄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评估判断胃管的拔除时机,观察组实施吞咽功能评估联合生理指标结果判断留置胃管拔除时机。结果观察组ICU滞留时间和住院总天数分别为(4.35 ± 0.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