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氨甲酰化蛋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you2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抗氨甲酰化蛋白(CarP)抗体对RA的诊断价值。

方法

计算机及手工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包括Pub 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等外文数据库,收集研究目的为抗CarP抗体对RA诊断价值的研究,时间截止2018年3月15日。排除研究人群及阈值选择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文献资料。采用Review Manager 5.2、Meta-disc 1.4和Stata 12.0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间不存在非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抗CarP抗体对RA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45%,95%CI(43%,48%)]、[97%,95%CI(95%,98%)]、[12.65,95%CI(8.87,18.05)]、[0.56,95%CI(0.53,0.6)]。诊断比值比(DOR)为[23.97,95%CI(16.33,35.1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777 5。

结论

抗CarP抗体对诊断RA特异度较高,但敏感度较差。

其他文献
患者为44岁中年女性,既往确诊白塞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并逐渐减停。随后患者出现听力逐渐下降,评估白塞病无活动。治疗上尝试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后,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后症状明显改善。检索并汇总相关文献发现,听力下降多出现在白塞病活动期,年纪大、病程长、皮肤和关节同时受累被报道是白塞病出现耳聋的危险因素。因此,耳受累可出现在白塞病活动期、复发期,甚至缓解期,应增强对白塞病耳部症状的监测。
目的探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肌活组织检查(肌活检)病理评分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按照国际肌炎评估和临床研究组制定的特发性炎性肌病疾病活动度评价工具对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2008年12月至2017年6月住院的已行肌活检的423例IIM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进行评分。所有IIM肌活检组织进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CD3和CD20分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肌组织中按照肌细胞、炎症、血管
目的观察维生素D与RA疾病活动度、血清学抗体、免疫功能等指标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初诊250例RA患者及150名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RA患者的临床指标[性别、病程、年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DSA28评分]、实验室指标[ESR、CRP、RF、抗CCP抗体、ANA、AKA、APF、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
期刊
期刊
在细胞质活化形成的NLRP3炎性体复合体,能够调节促炎性细胞因子如IL-1β、IL-18和IL-33成熟,其异常激活与多种自身炎症、自身免疫以及代谢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痛风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但NLRP3炎性体活性变化的调节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基于此,本文简述了新近研究中发现参与NLRP3炎性体调节的miRNA,分析了miRNA对NLRP3炎性体的调节方式,提示miRNA
目的明确甲氨蝶呤对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的作用机制,为RA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并培养RA-FLS,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甲氨蝶呤作用下的细胞活力及细胞凋亡;不用浓度或不同时间点,甲氨蝶呤作用于RA-FLS,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检测RA-FLS自噬的诱导情况;微RNA干扰(siRNA)Beclin1基因,流式细胞仪及PARP p85检测甲氨蝶呤作
期刊
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关节疼痛往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且呈持续性,长期的疼痛让患者遭受痛苦,甚至引起精神心理问题,最终可能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目前关于RA疼痛的机制仍不明确,研究表明其与炎症、免疫、神经、精神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RA的疼痛机制,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及治疗策略,综合护理干预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可能对RA患者疼痛的治疗及预后更有效。
通过总结我院1例洛夫格伦综合征(LS)临床诊治经过,分析LS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诊断标准、治疗策略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显示,LS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结节性红斑、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和关节痛/关节炎三联征;治疗上首选NSAIDs,可应用糖皮质激素,该病预后良好。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和适当的诊断方法有助于临床医生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