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文化与科学的互斥与互融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c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文化与科学的排斥、碰撞,是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人们在探索,在反思:究竟什么是现代化,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过去,人们仅仅对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作一元化思维,只强调发展生产力,只关注经济的快速增长.事实说明,那是很不全面的.实现现代化还必须有另类思维,那就是必须解决好科学与文化的关系,推进二者的互济、互融,实现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的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正> 1989年我院蔬菜所科技人员在陇东正宁县发现西葫芦被蛆蛀食严重,瓜被害率80%以上,并全部腐烂,毫无食用价值。据成虫标本鉴定是葫芦实蝇Dacus(Zeugodacus) nubius Hendel
一方面由于民族问题内在的复杂性与敏感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分析框架,旨在调节民族关系的民族政策经常在政策目标、政策价值等方面引发争议。基于民族
当前,如何通过有效机制调动农民的主体性并在实践中落实落细,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焦点问题。“中国农村改革的推动者”杜润生在农村改革进程中提出了很多建设农民主体性的深刻
我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东部,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年平均降水800mm左右,日照1700/小时,气温12℃左右,太阳辐射443.0kJ/cm~2,无霜期206天,土壤以黄棕壤、棕壤、褐土类
<正> 在探索月季试管苗在干旱地区的移栽技术的同时,抽样分析了试管移栽苗与大田扦插苗之间的性状差异。本文就试管苗栽培后对月季几个观赏性状的影响效应报导如下。
<正> 糜子属于禾本科的黍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粳者为糜,糯者为黍。糜黍籽粒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多数在11%以上,脂肪4%左右,是我县北部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酿酒、制作饴糖、
<正> 磷肥在我县使用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由于长期采用单施磷肥和直接撒施,使磷肥利用率低,一直处于推而不广的被动局面。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得知,全县耕地土壤全氮和全磷
通过对春小麦高原602在半干旱山地生长发育特点的研究,提出合理的产量指标,从分析限制因素着手,提出了五项技术经济指标和规范适应范围,为加速该品种的推广提出科学依据。
<正> 自80年代以来,被誉为“白色革命”的地膜覆盖作为一项突破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因其具有增温、保墒和促进土壤养分分解便于作物吸收的功能,可促进作物早熟高产,
<正> 麦茎蜂是兰州市小麦的主要害虫,尤以榆中县最为严重,发生面积18万多亩,年损失粮食约532万kg,成为该县小麦丰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为此,我们对麦茎蜂的防治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