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度有效性:定量与定性研究的共有标准

来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p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者通常会对外宣称,某项原理的运用是以其测度过程和观测结果的有效性为先决备件的。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尽管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在不断充实和改进,测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却长期受到忽视。本文致力于从四个方面予以论述以弥补这一不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出现了东西欧一体化的乐观结论。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的历史遗产、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始条件的多样性、具体的民族发展道路、制度的外部环境差异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后社会主义转型国家与西欧出现了新的差异和裂痕。捷克、匈牙利和波兰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并且遇到了不同的困难,表现出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趋势。
近几十年来的经验表明,多数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反而加剧了部分地区的经济落后。其主要原因在于,作为“处方”的制度改革政策引起了再分配活动的加强,从而抑制了生产增长。创造经济奇迹的国家摆脱“制度陷阱”主要得力于改善制度品性和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合理匹配,而这必须紧紧依靠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并逐步建立公民社会。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外资的数量与构成对各国政要所掌握的政治财富,进而对该国政治制度的演进,影响重大。本文表明,中亚及高加索各国财政赤字的弥补严重依赖外资的流入,这些外资大多直接进入各国权威主义政府手中。这种状况增强了各国威权式统治者的力量,而对当地企业的金融支持几无助益,对各国进行市场化改革提供了较弱的激励。另外,这些国家在流入外资构成方面的些许差异,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国家走向了温和的威权统治,而另一些国家走上了强硬的威权统治。
本文运用重新构建的金融自由化指数,解析了20世纪最后25年全球范围内金融改革的决定和影响因素。论文认为,国际收支危机触发了金融改革,银行危机使金融改革倒退;全球利率降低增强了改革者的信心,新政府履任则具有双重影响;意识形态和国家结构对改革的影响有限。
比较方法可由四个显著特征加以界定。虽然比较方法与统计方法两者之间存在相同之处,但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本文在对案例研究方法作了简要讨论之后,将分析的重点转向比较方法的分析上,并指出这种方法适用性的关键在于所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