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丰碑:进藏英雄先遣连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1985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0年8月1日是先遣连向藏北进军的日子,进藏英雄先遣连指导员李子祥,连政治干事、团总支书记曾自修,藏语翻译乔德禄,是该连如今健在的六个老人中的三个。他们对那段悲壮历史的忆述,感动着触摸到那段历史的人们……
  李子祥,1927年生,山西省闻喜县桐城镇冯家庄村人,1945年参加革命,任民兵队长,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工作队员、副指导员,1949年8月,随王震一野一兵团解放大西北。1949年9月新疆解放时任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一团一连指导员。进藏途中放马时遇到暴风雪冻掉了全部手指头。曾自修,1923年生,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大王庄人,家贫流浪,最后有幸被甘肃平凉、泾川一带的天主堂曾姓管账先生收为养子,干农活,养牛羊,实际上是曾家的长工。23岁那年,内战爆发,曾自修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在国民党陇东师管区服役,同年他和5000多个家乡子弟踏上了驻防新疆的茫茫路途。1949年9月26日,随陶峙岳通电起义,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骑兵独立师,驻防于田。
  光荣参加先遣连
  新中国诞生不久,党中央作出了进军西藏的决策。解放军新疆骑兵独立师担负从新疆进军藏北、解放阿里的重任,先遣连是解放阿里的先头部队。有文化、思想进步、工作积极的曾自修被任命为先遣连的政治干事、团总支书记,他和团保卫股长、总指挥李狄三,连长曹海荣,指导员李子祥,副连长彭清云组成了先遣连的领导机构。班排长都由非常优秀的同志担任,战斗力是全军各部队最强的。
  为了适应进军藏北、解放阿里的艰巨任务,全连开始新技术、新打法、新进军训练的大练兵。主要是训练战士们进藏的适应性,最后把先遣连的基地建在了进藏最前沿的普里县的普鲁村。当时的普鲁村是居住维吾尔族人的一个小山村,连队一进村,小山村顿时沸腾了起来,红旗招展,人喊马叫,到处贴满了标语。为了把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曾自修和战士们随时准备听从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召唤,用热血和生命踏平世界屋脊上的解放之路。
  踏上茫茫藏北路
  1950年5月17日,彭清云带领9名侦察员从师部出发,向昆仑山前进。走了16天,到了昆仑山。由于高原反应比较大,两个侦察员得了肺水肿牺牲了。不能往前走了,就撤了回来。
  在山下休息一周之后,侦察部队又往山上赶。这一回,挑选了15名身体比较好的侦察员,走了22天,后由于后勤无法保障,只好再次撤回到师里。根据前两次探路的经验教训,第三次侦察时为了多带些物资,他们增加了骆驼和牦牛。
  休息一周后,彭清云又带着11名侦察员上路了。走了31天后到了一座小山下的湖边,从遗弃的羊圈和新发现的两粒新鲜羊粪判定,近来这里有人住过,因为这个地方比较暖和,就给它取名叫“暖海子”。几天后,他们走到一个小山边,为了记住走过的路线,就把几件随身携带的旧衣服埋在山包上,并给这个山取名为“埋衣山”。虽然这次没有找到一个牧民,但断定,沿着牧民走过的路线,就可以到藏北,并绘制了行军路线图,还把“暖海子”“埋衣山”标在地图上,这些地名后来被正式标在阿里地区行政区划图上。
  7月的一天,彭清云从师部带回一张给侦察部队配发的西藏地图,这张地图是由彭德怀通过陈毅从香港找到的英文版西藏地图。翻开地图才明白,藏北这个地区在地图上是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
  7月下旬的一天,何家产师长和汇报情况的彭清云从和田赶回于阗,在途中了解了三进昆仑山侦察的情况。等他们赶到于阗的时候,已经是凌晨1点多钟了。连里所配备的电台、翻译、兽医和各单位调来的30名骨干全部到齐,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深夜3点,王恩茂政委从军部打电话来,询问准备情况。当他听说只差一部分防寒物资时,当即表示全部由军里解决,还让何师长抓紧最后几天,认真组织部队学习政策。
  据王恩茂身边工作的同志后来说,那天晚上,他放下电话后,马上找来后勤部的领导说,一是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先遣连每个人至少要有两件防寒皮衣,也就是除每人一件皮大衣外必须要有一件皮裤或一件皮背心;二是要保证每人有一条毛毡或一条毛毯;三是把军师级干部配发的翻毛皮鞋全部收回,连同库存的全部发给先遣连,另外还给每个人发了一双毡筒鞋;四是所需要的帐篷全部换成棉制的,规定在30日前必须送到先遣连手里。 由于库存皮大衣不够分发,还差20多件,赶制也来不及,王恩茂说,这个好办,军首长不是都有皮大衣吗?每个人送一件,另外还可以发动机关干部捐几件,不就够了嘛。他当场就把自己的皮大衣脱下来,还说军里领导的他来要,明天来取就是了。 王震还特地派人将毛主席给他的4支珍贵的盘尼西林送到先遣连,以备急用。
  8月1日,在于阗县普鲁村一个靠河边的麦场上临时搭了检阅台,就在这里举行了进军藏北的誓师大会。约在上午10点钟,师政治部肖林达主任宣布,进藏先遣连出征誓师大会开始。何师长代表王震司令员举行授旗仪式,他说:“请全国特级战斗英雄彭清云同志接旗。”彭清云骑着一匹披红戴花的马跑到主席台前,从何师长手里接过写着“向西藏大进军”的旗帜,然后骑马绕场三圈。宣誓结束后,何师长正要宣布出征命令,师机要参谋骑马跑来说,有王震司令员的紧急电报。田星伍副政委宣读了电报。王震在电报中向先遣连的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预祝征程顺利,出师大捷。 接着,田星伍还转达了郭鹏、王恩茂等军首长的问候。他们高举着红旗,沿着前三次探明的上山路线出发,踏上了茫茫藏北路,发誓要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喜马拉雅山巅。随军记者拍下了这些无比珍贵的照片和视频资料,今天当我们查阅观看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挑战生命极限
  进入昆仑山后,各种各样的困难开始多起来。第五天早晨,他们走出赛虎拉姆峡谷。又经5天行军,到达阿克苏大坂。走近半山腰时,天气骤变,乌云翻滚,大风夹着大雪迎面扑来。他们被吹得东倒西歪,周围都是雪,什么东西都看不到。最大的威胁不是冷,而是高山缺氧引起的高山反应。战士们都开始出现头疼、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有的战士走着走着就倒下去再也没站起来。随着海拔的增高,连马都不走了,有的马鼻孔也开始流血。   曾自修骑着一匹黑马一直走到了扎麻芒堡。当时骑兵有个口号:上山不骑马,下山马不骑;平时拉着走,常年有马骑。马上驮着被子、一条毡、100发子弹、一个行军锅、一把军用小铁锨和一把小洋镐。每人大约20斤炒面,没有几天就吃完了,还没有上克珂亚大板,马料完了,人也没有吃的东西了,过了两水泉快到扎麻芒堡时,一路上缺水没草再加上高原反映,几乎所有的马都病饿而死。他们没剥皮、吃肉,大哭一场后把死马推到雪崖的下面去了。
  好不容易过了埋衣山,他们就在高原上一个从未见过的草甸上休息了两天。在这么高的山上竟有几处碧蓝的湖,由于野马非常多,就给这个地方取名为“野马滩”。
  在这里战士们终于找到一户藏民,他家被从新疆逃亡到这里的哈萨克土匪抢掠精光,一家四口,浑身赤裸着。战士们赶快用皮袄裹住了他们,党代表李狄三用这件事对战士们进行了现场教育,战士们深深感到土匪、领主对藏胞的压迫是多么残忍,口里(内陆)解放了,藏北老百姓还在受压迫,如果我们不及时来,他们不就冻饿死了吗?他提出,我们到这里来是干什么来了?经过一问一答,增强了大家解放藏北同胞的决心,马上组织部队对土匪进行围剿,把这一股约100多人的土匪打得落荒而逃,把他们抢夺老百姓的牛羊缴获回来。战士们一只也没有吃,全部归还给藏胞。藏胞称赞我军是“金珠妈咪”,即救苦救难的菩萨兵。
  在两水泉一带,藏胞开始和我军接触。夜里战士站岗时发现,地上有大概像胳膊那么粗的一些袋子,用石头压着,他们拿起来一看,里面是我军急需的炒面、酥油,知道这是藏胞冒着被头人鞭打的酷刑来帮助解放军的,于是我军把炒面收下,里面装上白糖和一些茶叶,放在原来的那个地方,第二天东西不见了,战士们知道是藏胞拿走了。一次,一个老藏胞骑马被摔伤,外出的战士发现后将他背了回来,为他治好了伤。老人后来积极发挥作用,支持解放军进藏。一天,一股哈萨克土匪路过这里,老人飞马来报,先遣连得知后做好迎战准备,打跑了土匪。
  过了野马滩,进入藏北高原。太阳照在雪上的反光使人的眼睛睁不开。刚开始只觉得脸上烫得像火烧一样,接着两眼又肿又胀,眼球好像要蹦出来似的。后来才知道那是雪盲症。此时,一个蒙古族战士因眼烧得厉害,用雪搓,谁知搓了几次之后,肿消了,也能看见东西了。炊事班要做饭,由于眼睛看不见,好几个人抹了一脸锅灰,眼泪流得也少了,也能看到东西了。大家都试着用这个办法,没想到还真管用。后来,巴利祥子等几个蒙古族、哈萨克族战士还用黑马尾给每人编了一个纱网一样的眼罩戴在眼上作防护。他们终于走到了界山,走出了雪地。过了雪山,走进一大片戈壁滩。一天正走着,突然吹过来一阵干热的风,天上的老鹰也飞得很低。一个藏族战士说,这是沙尘暴将至的前兆。当时,他们已经离开出发地走了50多公里,想回返已来不及。过了约15分钟,风果然越来越大,由于风沙弥漫看不清路,担心大家掉队,李狄三给后面的人传话:“抓住马尾巴,不要掉队。”就这样,走了八九个小时,终于走出了风暴区。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行军,先遣连于9月15日到达阿里地区改则宗(相当于县级政府)两水泉,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转运留守点,并把这个消息电报师部。9月18日,王震亲自起草电文,把先遣连行军的情况向党中央和彭德怀作了报告。
  当天,彭清云派一个藏族战士去通知改则宗本(即县长),主要是协商解放军进军事宜。经过两天谈判,达成三项协议:第一,解放军不准拿藏族群众的东西;第二,解放军在进军途中遇到什么问题,不要开第一枪;第三,藏族官员要协助解放军做调查研究工作。改则宗本跟他们签订协议后,很快报送到阿里葛尔本(相当于地级市市长)。
  先遣连在改则两水泉、长流水、多木一带完成了寻找藏民、调查研究、政策宣传、建立据点等任务后,根据解放军西北军区和兵团首长的命令,除留守一部分人看守两水泉、多木两个据点,继续开展群众工作,为后续部队开路,转运给养外,其余人员在李狄三、曹海林、李子祥、彭清云、曾自修的带领下,继续向前开进。
  高高的扎麻芒堡
  10月底,先遣连到达扎麻芒堡,在红沙山建立了第三个留守据点。短暂休整后继续前行,到普宗兰去建第四个据点。这时,大雪已经封山,非常寒冷,且战士们高山反应严重,后勤供应也跟不上,为保存力量,只能原地开展过冬自救运动,其中主要内容就是打柴。当地野牦牛比较多,牛粪是非常好的燃料。可惜大雪封山,地面上的雪有1米多深,牛粪都被埋住了,只捡到一点。打柴就更别说了,除了有极少量的扎麻,其他什么都没有。扎麻是一种荒漠植物,就像一团长满刺的毛一样,秆子极细,刺极多。
  当时李狄三病情非常严重,即便如此,他照样天天带队出去打柴,还给战士们编了一首《打柴小调》:
  背起那个毛绳去打柴/众位战友跟我来/心中好愉快/心中好愉快/咱们打柴比赛看谁快/不怕冷来那个不怕刺/打柴为备战/备战多打柴/解放西藏守边防/帝国主义势力一扫光/红旗插藏北/红旗插藏北/待到明年四五月/欢迎大军进山来/共同向前进/共同向前进!
  这首小调至今曾自修都忘不了,因为那是李狄三用生命写就的。体弱多病的战斗英雄、通信员王万明,在打柴中还赢得了“毛驴子”的美称。他每天背回来的柴最多,毛刺把棉衣都扎透了,背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小血点,衣服被血粘在肉上脱不下来,而且脊背疼得不能挨床,晚上只能趴着睡。
  在被风雪围困的200多个日日夜夜里,由于缺乏食物,住的都是地窝子和帐篷,大家身体非常虚弱,很多人得了肺炎和浮肿病。没有吃的,就去打野羊、野驴、野牛、野马。被服进藏前就不够,加上长期行军、打柴、打猎,衣服早就烂得遮不住身体,冬天出奇地冷,曾自修至今身上还有多处冻伤留下的疤痕,落下的高原哮喘病跟随了他一辈子。战友们绝大部分都冻坏了手指、耳朵、鼻子,落下了终生无法治愈的高原病。
  为把解放军逼出阿里,上层头人提出要和解放军比武。由于连连减员,剩下的70多个战士能出来比武的只有30多个了,人家却来了400多人。但是当地的藏胞悄悄告诉先遣连,对手只有50多支枪,每支枪也就最多10发子弹。了解情况后,党代表召开了支委会,最后讨论决定唱空城计。从扎麻芒堡到两水泉一路上扎帐篷,一个帐篷架起两挺机枪,在扎麻芒堡兵营架起了两门六零炮。我们首先让头人参观兵营,告诉他从这里到新疆一路上解放军人很多。头人信以为真,就不继续参观了。比武那天党代表挑选了30多个战士,曾自修是其中之一。比枪法时用羊的肩胛骨作靶子,藏兵用的是夹子枪,三个人每人打五发子弹,一发也没有打中。党代表让头人在先遣连的部队里挑人,头人一看蒙古族战士巴都木不精神,就挑了他,结果巴都木打枪五发五中。其他战士的射击结果也是令人称奇。藏胞都竖起了大拇指。头人不服气,说:你们还有啥?党代表说:你们把山上工事中的人撤了,打死不负责,你看了就知道我们还有啥了。实际上前一天晚上开会时早安排好了,不用六零炮,用八二炮威力大。炮手姓刘,股长给炮手下令:给你三发炮弹,把敌人山上最高的碉堡给我打掉。结果第一发炮弹就把碉堡的一半炸了,第二发炮弹就把碉堡彻底拔掉了。头人一看再也不敢找麻烦了,才坐下来谈判。   11月下旬,阿里噶尔本派代表才旦彭加以赤门色专员全权代表的身份,在扎麻芒堡东南20公里峪崆一个临时搭起来的帐篷里,和先遣连进行了3天“和平谈判”。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耐心工作,双方签订了《五项协议》:①嘎本政府承认人民解放军进驻改则江索郭,并尽力协助人民解放军和平进军阿里; ②人民解放军保证尊重藏族风俗、宗教信仰,实行民族平等,保护僧俗生命财产安全; ③人民解放军保护藏民利益,不买藏民一粒粮、一斤盐; ④人民解放军保证尊重地方政府,不干涉其任何行政管理和内部事务; ⑤嘎本政府保证以兄弟态度对待人民解放军进藏先头部队,协助开展群众工作。此外,协议还规定,为便于双方协调,防止摩擦,人民解放军进藏先头部队承认嘎本政府在峪崆代表站的代表扎西才仁合法。这是进藏过程中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的第一个协议,直到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后,才告废止。
  协议签订后,更大的困难接踵而来,几乎所有人都患上了高原病;几乎天天都有人牺牲,就连送葬路上都有人倒下。有一天他们一共举行了11次葬礼。军医拿药给大家治病都遭到拒绝,李狄三为此组织召开支委会让大家讨论,形成决议,要求病人服从党的决议,使用盘尼西林治病。
  火柴早都用完了,曾自修就设法用棉絮夹在木头板中间搓,用石头和石头对在一起不停地砸,以此来取火。看护火种的战士用牛粪把火种煨上,一路上举着,小心翼翼地抱着,到了宿营地再以此点火。
  为了节约子弹,以备敌人进攻时用,战士们打猎不用枪,也能抓到硅鼠和旱獭,但人长期吃这些东西会浑身没劲,有时爬都爬不起来,大便拉不出来,许多战士是被粪便涨死的,有的整天拉肚子,肠子都拉在外面,活活拉死,情况非常悲惨。
  有一天,二排长杨福成跑来说:“李股长连续工作3天了,都没有看见他吃一点东西,只见他喝了一些茶水。”连领导马上召集连里的3个支委研究决定:第一,李股长不要再工作了,注意休息;第二,发电报把李股长的身体情况报告师首长。李子祥、彭清云、曾自修几个人一进他住的帐篷就闻到一股熏人的味道。到处找,结果看见他的脸盆里泡着一条裤子,上面有很多血。走过去揭开他的被子看见他周身流着黄水和脓血。即使这样,他仍然照常上党课,接待来访的藏族上层人士。支委决定,让军医给李狄三打一支盘尼西林,但他坚决不肯。
  1951年5月28日12时,当安子明副团长率领的后续部队赶到时,李狄三用微弱的声音说:“安副团长,辛——苦——啦。”安子明激动地伏在他的耳边轻声道:“老李,你们的任务己经完成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西藏和平解放协议23日在北京签订了,军区和师部首长都很关心你的健康,过几天我们送您去新疆治疗。”听后,李狄三脸上挂着一丝微微的笑容说:“安副团长,这些子弟兵们我就交给你了!”说完便停止了呼吸。
  李狄三的葬礼非常隆重。5月29日,王震、郭鹏、王恩茂等都发来唁电。6月1日,王震发来电报,要求为李狄三举行隆重的追悼会,还要厚葬、立碑。
  在山上的8个多月,先遣连总共牺牲了63人。党和政府为援救这支孤军,就在先遣连进藏的当天,新疆于阗县组织了70名民夫组成的驮运大队,用和田地区各族人民捐献的2万多头毛驴、237峰骆驼、164头牦牛和370匹马,组成了首尾相接可达100多公里的驮运线,一批批不停地给先遣连运送军需给养,但是,真正运到阿里的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
  李狄三曾经在军人大会上说:先遣连即便剩下一个人,也要像钢针一样扎在阿里的大地上!只要还有一个人,就要把红旗插到噶大克!6月2日,由45人组成的先遣分队在扎麻芒堡成立。6月6日,他们分成两个梯队,彭清云和王永平、斯拉蒲带一队,分队和分队之间保持半个马站(约25公里)的距离往噶大克走。7日,安子明也带领部队开拔。一路经过羌塘、十三圣湖、冈底斯山。战士们逢山爬山,遇河蹚水,6月25日,到达普兰的巴噶。普兰宗本索南红乾和嘎本专员赤门色的全权代表才旦彭加带着200多名僧俗迎接。当天,彭清云和才旦彭加联合签署声明,废除了在峪崆签定的《五项协议》,坚决拥护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的《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8月3日,他们到达阿里嘎本政府所在地噶大克。当天下午,在赤门色专员的住地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经过一年零三天的艰苦进军,先遣连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挺进藏北,解放阿里”的任务。
  常常忆起的英雄谱
  几十年来,李子祥、曾自修老人先后在部队、学校和机关无数次地以先遣连的英雄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几十年来不论哪个祭奠日,曾自修都会给牺牲的战友烧些纸钱,以表达无尽的哀思。
  1951年1月30日,解放军西北军区授于该连“进藏英雄先遣连”的光荣称号,给全连官兵各记一等功。
  2011年10月,电影《先遣连》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影式;2012年4月,电视剧《雪浴昆仑》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2012年7月,电视剧《先遣连》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对于人民解放军的一个连队作如此连篇累牍的艺术创作和宣传,这在我军军史和影视制作史上还不多见。
  直到今天,关于“先遣连”抢救性的采访仍在进行中。根据曾自修、李子祥和乔德禄口述,寻找烈士亲属的一部六集文献片正由甘肃电视台和兰州军区合作酝酿中,不久将投入拍摄。让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先遣连的英雄们!不要忘记他们极其悲壮的经历!
  (责编 孟红)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物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制订了三维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教师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16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标本,通过常规HE制片,单抗CD117等免疫组化标记确诊
车型南京菲亚特(FIAT)派力奥1.3 L轿车,累计行驶里程13万km。故障现象发动机在起动过程中有火有油,但无着机迹象。故障排除该车已经在一修理厂维修了4天,故障没能排除。笔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与突破.一堂好的思想政治课,在结构上必然有着科学合理、衔接
四十分钟的一堂课,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都能够轻松地讲个满堂。但是这样满堂灌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喜欢老师这样唱独角戏的教学?很显然,传统课堂模式已经体现出越来越多的
杉木不同地理种源具有不同的生产能力,在近几年的试验中已初步显示出这种特性。根据国内外种源试验的资料记载,其经济效益相当于初级种子园。为了提高杉木的生产能力,选择适
英语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英语专业主干课,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传统的英语课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小教英语大专班英语教学,所以,英语课改革势在必行。小教大专班的学
单株立木树冠采种是当前国内外林木种子园、母树林的常用方法。为满足该项作业性质与条件的基本要求,辽宁省林科院林机窒研制了1ZT-8-SJ型升降式采种梯及1ZSS—0.25型手持采
鏖战高温精心维护力夺高产进入8月以来,“秋老虎”肆虐,酷暑高温笼罩川南大地,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天气预警。泸天化公司各单位员工以满腔热忱和高昂斗志,战高温,斗酷暑,
介绍了零长柱(zero length column,简称ZLC)法测定分子筛材料平衡等温线的基本原理,建立了ZLC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ZLC系统进行了仿真,通过对比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