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建国:做一个敬业的画家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建国/百年回望中国画175cm×200cm
桑建国/看得见长江的风景中国画178cm×96cm 2008年
桑建国/风行中国画172cm×96cm 2006年

  第一次在报刊上看到桑建国的作品《我们到哪里去》时,我以为他是位时尚前卫的年轻人。后来我参加“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高层论坛,得以与他见面,才知道生活中的桑建国原来是位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了的中年画家。那一次,他的作品《家》获得了金奖。论坛发言时,他谦虚地自称是一个来学习的学生。言及自己的创作理念,他认为:“画家要把画当画来画,不要仅仅把画当玩来玩。”桑建国是位有思想的画家,他的表述常常直奔主题,切中要领。
  在之后的数年时间里,桑建国不断有佳作问世,其中不乏表现重大题材,需要费心劳力的精品力作。
  从一个酷爱绘画的少年,到一个专事绘画的专业画家,桑建国始终将自己的人生定位于一名职业画家。在一般人印象里,体制内的画院画家是颇如人意的一个职业,既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也有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想画就画,不想画也可以闲度光阴。但身为江苏国画院专业画家的桑建国却认为自己是个“工作狂”,他把敬业看得很重要,敬业在他意识里就是要保持一种工作状态,要达到一定的工作量,不能自己随便向自己请假,更不能偷工减料。他常常天亮起来画画,画到晚上十点多钟才去休息。为了集中精力创作,他会闭门谢客,连续工作几个月。他认为画家要有一个端正的工作态度,绘画是一种精神产品,无论如何要把它做好,唯有经过反复的构思与修改以更为完美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既不能糊弄观众也不能糊弄自己!
桑建國/新校区中国画111.5cm×72cm

  寂寞,在桑建国意识里是艺术家最好的状态,因为“一个画家往往在孤立的情况下,就是在寂寞的情况下,能够产生好作品”。由于直言不讳的性格,多年前,他曾经被孤立于当地的艺术圈之外,社会上的艺术活动也没有他的事。那时,他便在画室内整天画画,没有节假日,没有礼拜天。而现在可谓功成名就的桑建国却想回到以前那种“孤立的状态”,他认为那个时候的状态真是太好了,堪称他的“黄金时代”。社会在进步,现在这个时代已不会孤立像他这样敬业的优秀画家了。他也不怕被孤立,在博客和微信朋友圈上他仍旧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诸种思考,时有精彩言论与粉丝们分享,体现了一个著名画家可贵的公民意识。
  桑建国也并非一个将自己关在画室里不问世事的画家,他一直在画周围的人,画他关注的人或事件。他在自己的博客中会为一辈子从事西方美术史教研却不能出国考察的老教授叫屈,现实生活中,他甚至还和大家一起合力抓过小偷,那一次,他的手背在水泥地上被磨得鲜血淋漓。而对那些为他所欣赏、值得他尊敬的人,他也可以不吝赞誉之词。
  就桑建国而言,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他不可能创作出一幅幅主题各异、人物众多的精彩工笔画作品。这是一个好时代,没有人能够被轻易“黑掉”,作为一名艺术家,若要不辜负这个时代,唯有真情投入、努力创作!在桑建国居所的窗外便是浩荡的长江和变幻四季美景的江心洲,这或许更能涵养一位画家的胸怀气度与性情境界。
桑建国/远望172cm×96cm 2006年

  桑建国

  1957年生于上海市。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美术院理事、江苏省国画院人物画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文化部中国现代工笔画院院务委员、人物画创作中心主任。代表作有《我们到哪里去》《少妇》《1978·凤阳大包干》《家》《百年回望》等。
其他文献
馬兆琳 1979年生于山东烟台。200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写意人物工作室,获硕士学位,师从李孝萱教授。2007年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国画学院人物系副主任、副教授。  记得有学生问我最佩服哪类画家,我不假思索地说:“我最佩服躲在房子里一生都画不穷的画家。”中国历史上的大画家都如是,作用于文化情境中,令其感觉、感受持久不竭,尽其手底功夫
期刊
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问题,是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实践中重大原则问题之一,也是美学和文论中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又是中外美学文论史上讨论最多而又歧见迭出的问题之一。西方文
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或是画家来说,我还是习惯于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来表达对社会、人生、文化、艺术的思考和感受,但有时为了便于观众更直观地解读作品,只能迫不得已通过文字
期刊
12月5日,“行千里-致广大”2018年四川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年展在四川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美术馆开幕.此届教师作品年展集中展出了全校专业教师的代表性成果346件作品,分别来自全
期刊
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历来是整个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现今,档案利用服务工作进一步受到高度重视。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无论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王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西南林业大学羽毛球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时数、成绩考核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为进一步促进西南林业大学羽毛球课程的开展及更好的推动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提供佐证。  关键词:西南林业大学;羽毛球;课程设置;现状  *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立项课题--《比赛教学法应用于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的实验研究》(课题编号:yb201129
“腰若流纨素”之句出自《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诗。清代吴兆宜注此句为,“若”一作“著”。“若”“著”两字意义截然不同,前者为“好像”意,后者则为“穿着”意。受此影响,对于“腰若流纨素”之句的解释,历来亦颇多分歧,诸家或释为“好像”,或解作“穿着”。人教版教材译此句为“腰束纨素的带子,光彩像水流一样晃动”。译文将“若”译为“穿着”,但并未给出理据,并且将“若”字原有的“好像”义杂入。此种释义游离于“若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由河北省文联、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中国网图片中心共同主办的“河北影像双年展2018”近日在河北石家庄鹿泉区食草堂艺术园区开幕.此次双年展场馆面积6500平方米,展期100天,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