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腰若流纨素”,还是“腰著流纨素”?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0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若流纨素”之句出自《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诗。清代吴兆宜注此句为,“若”一作“著”。“若”“著”两字意义截然不同,前者为“好像”意,后者则为“穿着”意。受此影响,对于“腰若流纨素”之句的解释,历来亦颇多分歧,诸家或释为“好像”,或解作“穿着”。人教版教材译此句为“腰束纨素的带子,光彩像水流一样晃动”。译文将“若”译为“穿着”,但并未给出理据,并且将“若”字原有的“好像”义杂入。此种释义游离于“若”字“好像”意与“著”字“穿着”意之间,具有明显的含混性。所以,人教版的白话译文引发了诸家质疑:刘桐孙认为,此种解释打乱了原文语法关系。万世雄、郭世锻指出,魏晋南北朝时常有将女子之腰喻为丝绸的说法,所以,“若”当为“好像”之意,并不作“著”。
  从隶书书体演变而言:东汉《石门颂》“若”作“”,北齐《智度等造像记》“著”作“”,隋《苏孝慈碑》“若”作“”。《石门颂》为典型的隶书书体,但“若”字构型与楷体无异;《智度等造像记》为魏碑,属楷书;《苏孝慈碑》亦是楷书。《石门颂》中的“若”与《智度等造像记》之“著”,二字的下半部分已相当接近。在汉魏六朝时,“著”字的“艹”或写为“艹”,或变为“”,两个构件等同。隋《苏孝慈碑》沿用这一书写形式,“若”字的“艹”写作“”,构型为“”,其形体与《智度等造像记》之“著”极为相似。在魏晋六朝时期,草书亦为一种重要的书写形式,为当时士人所普遍采用。诚如刘涛所言:“西晋士人写尺牍普遍采用草书,以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的书迹为例,十五件作品中有十二件作草书,其中九件是草书尺牍。现在传世的西晋名家书迹,大多是草书。”《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在晋代索靖所作《月仪帖》中,草书“若”作“”。至于“著”字,羊欣《闲旷帖》草化为“”,王羲之《转佳帖》写作“”。“著”下半部分“曰”构件在草体书写下变为“口”形,与“若”字相同。此外,“若”“著”两字上半部分构件亦相当接近。所以,在草书的书写范式下,“若”“著”两字亦容易因形体相近而相讹。
  与他书引文对校。《御定分类字锦·卷二十·佩服》中“珥”条收“明月”一词,释曰:“《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东南飞》),腰著流纨素,耳著明月。”清康熙时期,何焯、陈鹏年等奉敕纂辑《分类字锦》一书,全书以类书形式分类编辑,“每类以二字、三字、四字为次,各详引原书,注于条下”,“至于累牍连篇,集为巨帙,无一字一句之不工,則自古以来,未有逾于此编者矣”。《分类字锦》编纂严格,所引文献极大地忠于原本,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由此书引文可知,在《玉台新咏》传本中,确有作“腰著流纨素”者。
  按行文理路理校。汉代的诗歌已经注重对仗的使用,魏晋六朝的文学作品更注重文体的形式美,讲求字句的骈俪相对。《孔雀东南飞》一诗在描写女主人公刘兰芝被遣返家时有一番打扮,其中有句云:“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此三句皆为对仗句式。第一句“足下”对“头上”,“丝履”对“玳瑁”。第三句对仗则更为明显,前后句共用“如”字,“指”对“口”,“削葱根”对“含朱丹”。从这种对仗的句式来看,“腰著流纨素,耳著明月”更为合理,其形式、结构皆同于第三句。史双元亦从句式角度认为作“腰著流纨素”合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的《木兰诗》也多用对仗形式。“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共用动词“买”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此句“理”与“贴”皆为动词。可见,在这些诗歌的诗句中,所用的对仗动词多为相同或相近的词性。
  “流纨素”当为“流纨丰素”的省称,指织造细密的丝织品。《艺文类聚·杂文部四》引《三辅决录》,记蔡邕于丝绢作书之事,曰:“蔡邕自矜能兼斯善之法,非流纨素,不妄下笔。”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亦记此事,言:“蔡中郎非流纨丰素不妄下笔。”可见,“流纨素”亦作“流纨丰素”,“流纨”与“丰素”并称。“丰”可作形容词,用来形容丰满之态,如《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丰素”为丰满之素,就质地而言,白色丝帛因被精细织造而显得紧实丰满。参照“丰素”可知,“流纨”亦指织造细密的丝织品。该词从色彩方面对丝帛进行描述,白色丝帛因精密化的织造而具有反光性,流动着光泽。“流纨素”同“明月”,皆为价值不菲之物。诗中对刘兰芝“腰著流纨素”的描述符合汉乐府善以服饰仪仗来衬托人物的文学特色。
其他文献
“梨涡”,是中国文学史上形容女子浅笑酒窝、妩媚动人的一个专属名词。“酒窝”也称“米涡”。“米涡”是说女人肤色如玉,涡儿极浅、极小,颇有美感,然却不若“梨涡”动人。“梨涡”之“梨”,形容女子的脸颊白皙,如雪白之梨花,彰显女子鲜嫩水灵而美艳可人之魅力。白居易《长恨歌》尝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杨贵妃泪流满面的情形,将她白嫩丰满的脸庞比作美艳绽放的梨花,生动迷人。“梨涡”一词,就字面观之
期刊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和学校都有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高校要重视家校合作的育人形式,注重目标一致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馬兆琳 1979年生于山东烟台。200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写意人物工作室,获硕士学位,师从李孝萱教授。2007年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国画学院人物系副主任、副教授。  记得有学生问我最佩服哪类画家,我不假思索地说:“我最佩服躲在房子里一生都画不穷的画家。”中国历史上的大画家都如是,作用于文化情境中,令其感觉、感受持久不竭,尽其手底功夫
期刊
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问题,是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实践中重大原则问题之一,也是美学和文论中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又是中外美学文论史上讨论最多而又歧见迭出的问题之一。西方文
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或是画家来说,我还是习惯于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来表达对社会、人生、文化、艺术的思考和感受,但有时为了便于观众更直观地解读作品,只能迫不得已通过文字
期刊
12月5日,“行千里-致广大”2018年四川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年展在四川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美术馆开幕.此届教师作品年展集中展出了全校专业教师的代表性成果346件作品,分别来自全
期刊
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历来是整个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现今,档案利用服务工作进一步受到高度重视。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无论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王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西南林业大学羽毛球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时数、成绩考核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为进一步促进西南林业大学羽毛球课程的开展及更好的推动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提供佐证。  关键词:西南林业大学;羽毛球;课程设置;现状  *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立项课题--《比赛教学法应用于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的实验研究》(课题编号:yb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