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与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27291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动
  动,就是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直接获得化学新知识,巩固旧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手段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它的生动性、直观性是别的教学方法代替不了的。
  教师应尽可能地开设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物质奥秘,进而产生对学习化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经过学生亲自动手,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克服因死记硬背带来的种种弊端,能让学生更快更多更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大大地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回忆氧气和氢气的制取方法和装置,得出设计制取气体的装置,是由反应物、生成物的性质(包括生成气体的性质)、反应的条件等因素决定的结论,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选取实验仪器,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这比教师讲实验、教师做实验,学生在下面听和看,效果会更好。
  
  二、看
  看,即观察。在化学学习中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地观察,以提高学习效率呢?观察不是凑热闹,而是看门道,不是光看表面的现象,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上课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细致地、用心地观察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一般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观察。具体要观察:反应物及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反应的条件;反应过程中各种现象,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做好记录,事后要及时对反应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归纳、概括,得出结论,这样才能准确深入地吃透化学概念和定律的真正含义,深刻地掌握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在演示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加热碱式碳酸铜能不能发生变化,变化生成的物质是什么?
  
  三、 记
  因为化学科有其特殊的语言,即化学用语。熟练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其含义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基础和首要任务。那么怎样去记忆化学用语、化学概念和原理呢?首先一个人要沉得下气,静得下心,戒浮躁,俗话说“静生智”,只有排除外界的干扰,才能建立记忆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心猿意马的人能记住东西。第二,要根据概念、定律、性质的特点,在经过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理解、归纳、分类,寻找共性进行记忆。如对酸类的化学性质的记忆,可将酸分别与其他类物质(如单质、氧化物、另一种酸、碱、盐)进行一一配对,按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寻找生成物。第三,对一些概念、用语,如化合价、酸碱盐各类物质的溶解性规律等,可通过编一些顺口溜或歌诀来进行记忆。第四,可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记忆,如金属氧化物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则非金属氧化物就应该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等。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有理解记忆法、实验记忆法、归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改错记忆法,等等。总之每个人都应该动脑子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不断更新记忆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花费时少、效果好目的。
  
  四、 练
  化学学习也要通过做一定的练习题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只有通过做一定量的书面练习,才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更加稳定。练,并不是让学生到题海里不着边际地“游”,这样重复做题学生会觉得很枯燥,浪费了时间,学习效率也不高,而应该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有选择性地编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来让学生练,做到触类旁通。在做题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问题,利用不同的方法做题,即一题多解,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思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五、 阅
   阅读理解是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对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的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和区别,学生对概念、定律含义要把握得准确和严密,绝对不能有半点含糊,力争做到字斟句酌。阅读时教师要提出要求,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对易混淆的概念、用语要通过比较,将它们的本质特征加以区别和联系。阅读时学生可用彩色笔或用特殊符号做出必要的标记。如遇到内容抽象的概念,教师可借助图像、模型使其形象化。阅读速度可快可慢,因人而异,而理解是阅读的目的,千万不能一知半解、囫囵吞枣。
  
  六、 讲
  讲,指的是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教师上课时对化学知识的表述首先要科学、准确、无误,确切地表达化学的现象和本质。上课前要反复思考每一个概念、每一句话,认真推敲每一个关键的字词。教学语言应精练、精巧,简洁明了,不能模糊不清,不能拖泥带水,讲话不能絮絮叨叨,让听者生厌。教师话不在多,抓住要点即可,语速不应太快,要有适当的停顿,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语音不能太高,语音太高太快对学生有一种压迫感,容易给学生产生听觉疲劳,影响听课效率。使用的教学语言不能太呆板,用词应该尽量丰富活泼,悦耳动听,有自然的美感。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其他文献
近来倍受全国教育工作者推崇的山东杜朗口的“预习—展示—反馈”的教学模式,把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的教师都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甚至提出课堂上教师不讲一句话。笔者以为无为而治的课堂是不可能成功的,教师应积极作为。不过,如何作为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结合十几年来的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借鉴杜朗口中学成功的经验,认为应在以下几个环节改进中学历史课堂教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对本市建设工程用建筑防水卷材产品实行行业备案管理”》的文件精神,全面整顿和
为了改善道路沥青的路用性能,选择橡胶粉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处理,制备橡胶粉改性沥青。研究了不同掺量条件下,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弹性恢复、布氏粘度,进而评价其高温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因为物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开发利用程度决定着物理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物理课程资源,可以发挥物理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长期以来,我国物理课程资源被有形无形地限制于教材、教参和学生用书,而其中相当大的部分又以“应试”为目标,许多重要的课程资源被忽略。目前,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现状
2011年的政治高考试题总体偏难,学生得分较低,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中学教师和学生该如何应对呢?笔者从以下五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目的:比较Orbscan眼前节分析系统与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的差异.方法:我院2010-09/12屈光手术前近视患者68例135眼,排除近期隐形眼镜配戴史、严重干眼患者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情境呢?仅就苏科版数学教材中的一个教材片段浅谈如下:  案例: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27页“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略).  一、数学情境对比:(华师版九下第55页23.2)(人教版九上第100页24.2)  1.生活情境对比:华师版(一幅日出图片),人教版(一幅日出图片),苏科版(三幅日出图片).  2.操作工具对比:华师版(硬币),人教版(钥匙
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和运行管理等关键问题,将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通过针对人力资源管
12月12日,山东天鼎丰非织造布有限公司奠基仪式在德州市领导、临邑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代表以及当地人民群众的见证下举行。
《中国方志所录方言汇编》是日本学者波多野太郎所编,该书将中国地方志中有关方言的部分进行汇编影印,这对汉语方言研究、汉语词汇研究和辞书编纂修订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