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品文也要教出语文味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把科学小品文教出语文味,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并不是件易事。如何将老课文教出“新意”来,更是难上加难。在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品读海底奇特声音的基础上,本课时重点让学生感受海底世界动物活动的特点、植物的差异。教者从文体特点和儿童视角出发,将读中比、读中品、读中训作为本课的教学思路。下面以其中两个教学片段为例。
  【片段一】
  海参和梭子鱼在行进速度上有着明显差异,作者通过列数字、作比较来介绍它们的一快一慢。为了避免对说明方法空洞的说教,教者通过读、演、说多种形式来让学生感受海底世界动物活动的特点,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出示: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
  师:这两句是从哪个方面来写活动特点的?
  生:速度。
  师:海参和梭子鱼在速度上有何不同?
  生:一慢一快。
  生:海参太慢了,梭子鱼太快了。
  师:作者怎样介绍这一慢一快的?
  生:“只能、四米”“几十千米、攻击、比……还快”。
  师:海参为什么这么慢?
  生:它是靠身体伸缩前进的。
  师:谁能来表演一下“伸缩”?
  (生用头、手臂、身体等部位形象展示“一伸一缩”)
  师:普通的火车有多快?梭子鱼在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
  生: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
  师:在介绍动物活动时,作者把梭子鱼和火车放在一起作比较,让我们明白了梭子鱼到底有多快。海参到底有多慢呢?
  出示填空: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 )米,比( )还要慢。
  教者在教学说明方法时,并没有具体讲什么是列数字,什么是作比较,可学生却能心知肚明,熟练掌握,并能知道本段文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究竟有何好处——梭子鱼和海参究竟有多快,有多慢。教者在学生学习梭子鱼后巧妙地出示了一道填空题,看似一道简单的填空题,却训练了学生灵活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学生在读中品味、训练了语言文字,恰到好处,不留痕迹,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片段二】
  如何将字词教学融入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将词语融入到具体的语境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其中的一大原则。同时,学生书写质量的提高,也越来越受到高度关注。在关注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的基础上,教者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写字方法指导,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指导学生如何写正确,如何写工整,写美观。
  出示: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师: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生自由读,同桌交流)
  师:大家喜欢旅行吗?什么是长途旅行?
  生:路途比较远的才叫长途旅行。
  师:海安至南通、海安到南京能叫长途旅行吗?
  生:不能。
  生:海安到南沙群岛的旅行才叫长途旅行。
  生:海安到新疆。
  生:海安到南极、北极,走好长时间的路才叫长途旅行。
  师:这个词中有两个生字——“途”和“旅”,在书写时怎样才能把这两个生字写漂亮呢?
  生:“途”是半包围结构,走字底的捺要写得舒展一点。
  生:里面的“余”要向右边一点。
  生:“旅”是左右结构,要做到左窄右宽。
  生:“旅”的右下角容易写错。
  (师范写,生临摹,教师行间指导)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对写字教学的价值缺乏科学认识,把写字教学的过程简单地认为是只要掌握基本技能就好了,而忽略了写字教学的文化功能。其实,学习写字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是传承中华文化瑰宝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审美价值的过程,可谓是“一箭几雕”!这样的“机遇”怎能轻易放弃?教者把写字教学融入阅读教学过程中,扎实地训练学生的语文功底。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好课三味》中这样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科学小品文同样也能围绕这“三味”做足文章。语文课堂是师生心与心沟通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应该听到拔节的声音。一节语文课,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只要潜心研究、肯动脑筋,科学小品文同样也能教出语文味。
其他文献
古今中外的教育著作及教育家,都强调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世界观的熏陶和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语文已经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人文科学,不仅仅是知识文化的载体,不仅仅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纽带,同时更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审美教化功能的重要途径。
期刊
记叙文,简而言之“记人写景叙事”,“记人写景”作为回忆性心理过程,因人而异,各有不同。“叙事”则是一项艺术活,“文似看山不喜平”,讲究一个“巧”字,列叙、评叙、倒叙、补叙……都需要潜心揣摩构思。高三记叙文写作教学时,指导学生读写结合,搜集素材、去粗取精、积淀情感是拔尖的关键。  一、具体,记叙文写作定要“情真意切”  1.细致观察,写作深处的“根”  天下文章都是因事而生、有感而发,特别是写作具有
期刊
我校提出打造书香校园的目标,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书香氛围,引领全校师生形成“人人多读书,个个读好书”的求学新风,让经典诵读伴随书香校园的创建走进了校本课堂。学《三字经》、读《弟子规》、背《千字文》、诵唐诗宋词、赏《论语》已然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此举也开启了清水亭人读诗、学诗、写诗的新路程。  一、诗韵润行,走特色办学之路  1.理念引领,明确诗教工作方向。我们认为:诗教的意义,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大量以导学案为基础的课堂拓展材料应运而生。这种重视思维训练、鼓励质疑、提倡反思的导学案模式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有价值的、全面的、系统的思辨材料,有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理解和体悟。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自助式”活动单导学模式顺应这一要求,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该模式可以从合理定位、智慧引领、共享课堂
期刊
叶圣陶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对课文巧品妙析,才能促成学生的有效感悟,从而闪现智慧与情趣的火花,使课堂精彩纷呈。然而在小语人呼唤追求语文“本真”的今天,我们依然发现在“品读”环节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剖析“品读感悟”的几个问题  (一)蜻蜓点水,浮于表面  教师的备课缺少对文本的先期阅读,只是“拿来主义”地看看教学参考用书的文本解读。由于自己没能深入研读文本,
期刊
“用教材教”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理念,教材仅仅是“范例”,是可供人们解读的“文本”,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二度开发”“深加工”。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几点看法。  一、精准的提炼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哪些地方是需要提炼出来进行精读的,在课堂上,只教“有用的部分”,其他地方略过即可,也就是“长文短教”。  要做到精准的提炼,也就是“长文短教”,就要设计高质量的
期刊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是,教材的篇目有限,若仅就课内资源来学习语文,学生们就变成了被束缚在鸟笼里的小鸟,亦或是蹲在温水里的青蛙,纵有高飞远跳的本事,也翻不出语文书这座“五指山”。此时,老师应该做个铺路人,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将课
期刊
阅读主题:最美的力量——含泪的微笑  【阅读内容】  《夏洛的网》(节选)、《最后一片叶子》《穷人》《小抄写员》《小丑的眼泪》《一碗清汤荞麦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六篇课文,理解词语。  2.品读描写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作者抓住人物对话及心理活动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洛和威尔伯之间纯真的友情,感悟最后一片叶子给琼珊带来的力量,体会桑娜、
期刊
《斗笠》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感细腻而丰富的现代诗歌。全诗以斗笠为载体,写了儿子要远行,母亲无好礼相送,只吩咐儿子戴上斗笠,将浓浓的乡情和深深的母爱融为一体,既体现了母亲为人的诚恳、真挚,又体现了母亲人格的崇高和伟大。笔者以情感为线索,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感受母爱乡情的同时,经历学语文,探寻“真语文”的真谛。  一、情感铺垫——所为谁  提到母亲,孩子们有说不完的话语,因为孩子们都能在日常的生活点滴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教材,用教材,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因此,教师要在透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地凭借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使学生从中得到补益。那么教学中如何才能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一般的写作方法  1.抓题眼,学构思  人们读书,看报,首先接触到的是标题。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