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浅析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ul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继续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在各种动力的推动下猛烈发展。近来,科学技术、人才资源、教育化、产业化等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动作用因素,并提出相关看法。
  关键词:区域经济 ;发展 ;动力
  
  近来,我国各地区经济活力不断增加。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初的动力来自对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但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对经济发展要求日益提高,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注意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同时由于自然资源的地域局限性和有限性,依靠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很难使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结合其他手段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一、科学技术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化的今天,科学技术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已越来越大,并渐趋于主导作用,科技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贯穿于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始终,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现代化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在更大的程度上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依靠提高对现有有限的资源的利用程度,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人才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
  
   人才资源是增加社会物质价值、文化价值,促进社会和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和提高生产与服务效益的核心资源。人才资源作为科技进步的首要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发展区域优势产业、形成区域发展优势的必要条件。必须利用区域内的人才资源或吸引区域外的人才资源,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多做贡献,提高单位人才资源的综合产出。
  要实现人才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必须要抓住机遇,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和活力,提高其使用效益,促进当地的科学文化和经济的繁荣发展。
  
  三、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化的推进
  
   构建区域化大教育模式,需要社会教育化、区域教育化。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战略措施。社区教育的出现,反映了世界教业已成为实施终身教育的良好载体。因此社区教育的“教育”涵义已经超出了封闭的学校教育范畴,它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开放的全方位社会教育。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构成终身教育体系、学校教育、家庭教 育和校外教育、社会教育构成区域大教育形态。 综上所述,这种社会教育化、区域教育化局面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协作、努力,而其中必有一方计机构保起着组织、推动、联 结、纽带的“高地”作用。
  
  四、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
  
   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工业化的有效突破口,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在我国很多地区已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动力”。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产业集群不仅能使整个集群致力于同一产业,而且产业集群能使集群企业基于生产链的不同环节而分工生产。通过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发展区域优势。 第二,产业集群将形成产品需求的聚集,形成专门的产业市场,使产品采购更为方便,从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而且产业集群使得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都变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各个环节的生产与经营都根据效率与经济原则进行广泛的分工与协作,从而使市场交易关系取代了内部管理关系,产品的交易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第三,产业集群将使技术创新更为迅速。产业集群使企业进行有机的集聚,容易会产生邻近效应和社会化效应,促进企业之间在技术上的相互学习和创新。产业集群促进了信息的交流,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第四,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当中小企业进行集群生产和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合作后,可以凭借较低的成本获得产品开发、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大降低。
  第五,促进竞争。企业彼此的接近和了解使它们的互相影响加强。为了赢得市场,彼此间的竞争更为剧烈。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要发挥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能动作用,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不能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要立足于当地资源,充分发挥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建立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确定区域相对优势产业,同时树立集群企业诚信观念、品牌意识,防止出现产品侵权和假冒伪劣现象,严格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久动力。
  
  五、其它动力
  
   本文通过对我国获取发展红利的条件与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最大程度地获取发展红利的对策与建议。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很多地方依靠当地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旅游在促进开放、扩大内需、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旅游业的开发加快了交通、电力、水力、通讯等项事业的建设步伐,极大地带动了区域城建、商贸、文化等产业的发展,改善了城乡面貌,提高了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如此,旅游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区域经济政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起决定性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应以市场为主导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现阶段市场经济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同时由于一些地区的落后,必须依靠政府制定相关措施来支持各地的经济发展。并且要防止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防止区域经济差距扩大,也必须依靠政策来扶持。
其他文献
按照蒙东能源公司党委的总体部署,3月26日,铝业公司党委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全面启动,他们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任务,以党的“十七大”和集团公司“三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保障有力、构建和谐”为理念,变“危”为“机”,创新党建工作,努力实现集团公司“三步走”战略目标。认真完成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 “规定动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自选动作,使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得既扎
期刊
1、严峻的水资源供需形势    据统计,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0%的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资源危机。水资源问题将是制约我国2l世纪经济迅速发展的首要资源环境问题。目前我国平水年年缺水量35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300亿立方米;1997年,黄河断流长达700多公里,295天无水人海;全国50%以上河长被污染,其中严重污染占10%。21世纪,我国面临着16亿人口高峰的巨大压力,缺水总量将达1000亿立方米
期刊
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锤炼企业精神之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是一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和内容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密不可分,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因此,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
期刊
企业深入学习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着力保护企业发展环境,着力保护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着力保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增强企业党员干部的廉政勤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扎实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效构筑反腐倡廉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1)企业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遵
期刊
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学生们在分析物理现象或处理物理问题时,常常出现错误的判断或者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其重要的一条是没有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既然重要,那么,什么叫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有哪些特点?掌握基本物理概念的过程及如何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等等,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抽象。某一物理概念,就是某一事物、现象的本质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它是在大
期刊
工会女职工组织作为女职工的“娘家人”,是党联系女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形势下,女职工组织如何抓住机遇,增强女工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提高女工工作的有效性,为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是女工组织的重要任务,如何提高女工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呢?    一、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女工组织的战斗力     女工组织建设是全部女职工工作的基础。组织健全、力量精干、作风过硬是确保女工组织具
期刊
摘要:使用通俗易懂的例句分类介绍、讲解情态动词的用法及高考考点。并将每一个情态动词的用法加以分类、总结;及时具有相同或类似用法的情态动词加以区分。  关键词:推测;可能性;请求;虚拟语气
期刊
一、灌区水价的沿革及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费经历了多个历程,灌区的水价也随之发生变化。1965年之前,供水不收费。1965年,水利电力部制定了《水利工程水费征收使用和管理试行办法》,该办法虽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但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未能在全国执行。由于长期采取无偿供水或低价供水政策,导致水利工程维修管理、设备更新费用严重不足,许多单位连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同时不利于合理用水和
期刊
财政监督是国家实施经济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财政监督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其中:狭义的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依法对财政管理中财政资金运行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的监督;广义的财政监督是指包括各级权力机关、财政机关在内的财政监督主体依法对财政分配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监管和督察。     一、当前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我国的财政监督总体上得到了加强,财政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
期刊
摘 要: 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拥有庞大的从业人员,然而其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建筑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一些重特大安全事故接连不断,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加强安全管理刻不容缓。本文阐明了建筑安全的严峻形势,详细分析了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加强建筑安全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建筑行业 ; 安全形势; 安全对策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
期刊